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因为很早就有对知觉心理学的讨论,其学说和研究方法有多种多样。本研究对"知觉的世界"与"实际的世界"的关系,仅通过对形态上的"视觉平衡"的问题来实验,分析并解明心理与物理判断是否一致。如果二者间有误差的话,试图发现其引起误差的规律。视觉平衡是极主观的判断结果,大体为抽象的结论。所以,这个实验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运用了可能测定心理过程的物理测定方法。

  • 标签: 视觉平衡 知觉心理学 研究方法 测定方法 心理过程 误差
  • 简介:将不锈钢与瓷以雕塑的形式相结合,两种材质提供了看待自我与世界的不同的方式:不锈钢以光鲜亮丽的表面清晰的映射当代人日益透明的生命状态.它随时提醒我们此时此刻的景观,这给予我们强烈的现实感;瓷的表面同样具有光泽,但我们在其表面看到的是模糊的自我,同时瓷的文化意义将带我们到一个遥远的,远离现实的过去。

  • 标签: 寓言 平衡 自我与世界 生命状态 文化意义 不锈钢
  • 简介:冯原:你好!这一期的[热点述评]栏目我拟了一个主题:'今天为什么没有人写‘画品'了?'这是我今年第三次客串主持这个栏目,我在第5期关于中国画教育那一期主持人语中写到:'‘笔韵高简'谁来定夺?宋徽宗有米芾,今天怎样来谈品格二字?这可能是21世纪中国画教育最后要面临的问题.'这是借宋徽宗朝国子监画学教育来强调品格的评定.其实这更直接是一个艺术批评问题.赵孟頫说:'画固难,识画尤难.'艺术品鉴不仅精深,而且重要,是一个有根本文化导向意义的系统.它在实现时可能会涉及文化权威问题,比如米芾,还有赵孟頫、董其昌等,但未必不可以从'人品既已高矣则气韵不得不高'的一面来看这个问题.中国'画品'系统,特别是'逸、神、妙、能'的范畴,有太深厚也太单纯的文化内涵.

  • 标签: 画品 中国画 画学 艺术批评 米芾 宋徽宗
  • 简介:坎勒艺术简历坎勒1962年生于湖南常德,198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任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展览2008湖南美术作品大展(北京&长沙)、"中国语境"重庆当代艺术展(重庆)2006中国百年水彩画展(北京)2005中国第十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作品展(长沙)2002中国第六届水彩、粉画展(上海)1999中国第九届全国美展(北京)

  • 标签: 中国语境 形象 权力 湖南常德 湖南师范大学 水彩画展
  • 简介:书学在东汉已产生,其中也产生了以张芝为代表的书家群,但一个相对独立的书学场域却是在魏晋时期才形成,至齐梁之际达到顶点,这是“书学自觉”的深层内涵。书学场域是在整个文化场域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 标签: 书学自觉 书学场域 文化权力
  • 简介:贾柯梅蒂的油画中凌乱的粗线条总显得迫不及待,这些极短时间内的反复勾勒似乎只为了把握住一个难得的瞬间:那一刻,模特儿正安静地坐在那儿,得赶紧留住他。同时,线条本身的开放性和背景的混沌感又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这种瞬间静止是视知觉向画面妥协的结果,事实上模特儿正运动着,现象在不断地更替…

  • 标签: 油画 写生 解读 平衡 矛盾 模特儿
  • 简介:书法艺术的发展不论是从艺术范式的生成、艺术经典的确立还是审美趣味的形成实际上都不完全是书法艺术自身逻辑的演绎,作为封建政治权力的代表皇权对书法艺术具有相当大的统摄作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进行论述,并以具体的实例对这种政治权力策略、机制和所有这些决策赖以实施并迫使其得到实施的手段进行了阐述.

  • 标签: 书法艺术范式 政治权力 书法风格
  • 简介:《平山堂图志》是研究清代版画及社会文化的重要书籍。笔者在回顾版画史研究的成果与限制后,尝试从《平山堂图志》出发,依据图像本身所提供的资料条分缕析,将观看关系注入权力的元素,从而进入反思的范畴,即版画预设的观者如何在观看之中重新赋予地方名胜以新的意义,彰显出地景塑造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笔者认为,《平山堂图志》作为歌颂太平盛世的政治产物,不仅是乾隆皇帝南巡扬州的“旅游指南”,更是大清皇室、官僚等权力机构对于行政、文化乃至帝国秩序的想象。

  • 标签: 《平山堂图志》 版画 扬州 地景塑造 政治权力
  • 简介:2017年12月12日,“2017两江创意活动月暨两江新区国际艺术轴启幕”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拉开帷幕.“两江国际艺术轴”的方案征集立足于将重庆地域特色与国际化、艺术的当代性与多元化相结合,学术性与公共性相结合等原则,邀请到十几位国内外著名艺术家及设计师参加,其中波兰雕塑家格泽戈兹·格维雅茨达(GrzegorzGwiazda)和他的作品《前进》(Progression)也参与到展览之中.格维雅茨达贯通19世纪中欧学院风格和传统雕塑技法,并融汇20世纪的先锋艺术于其中,他将古典元素转化为先锋前卫艺术并融合基于当下文化、政治和社会环境的极权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极简主义和未来主义的艺术内核.格维雅茨达以他独特的知识和经验,运用20世纪的艺术风格,创造出其惊人的现代性.他的作品有着显著的特质:作品直呈人性,没有伪善和借口,他将人类最好和最坏的事实揭示于众;衰病退化是其主题之一,年轻的艺术家熟练精准地塑造老朽之躯,他将我们每个人的未来最糟的一面提前置于我们眼前,令我们无处可逃地直面未来死亡的前序;力量,无法压制的生命之力深藏于躯体之中,不论作品形象健康或是衰病与否,艺术家都能将这种从容的力量深植其中.

  • 标签: 雕塑 艺术 平衡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