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新媒体艺术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可以给予观众更多参与空间,引发作品更多解读的可能,却因其目益增多的“科技元素”被质疑其艺术性。它也很容易使普通中国观众被其新奇的概念与炫目的科技元素所蒙蔽,将其误以为纯粹的“外来物”。其实,不管新媒体艺术掺杂了多少技术含量,对其利用的本质仍以观念为核心,只是不同的艺术家对现实世界采用了个人化的把握和表达方式。因此,秉承艺术形而上的特质,新媒体艺术仍有浓厚的哲学诉求。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东方 早期 科技元素 艺术形式 技术含量
  • 简介:以“图画”的旧瓶盛装“美育”的新知,是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发轫期一个重要的现象。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传统师徒相授制的教育模式与外来学校班级制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持久的“对话”,从而塑造了中国近代学校美术课程独特之形态。

  • 标签: 中国近代 学校教育 美术 图画 手工
  • 简介:本文以新会梁启超(1873-1929)、番禺麦华三(1907-1986)、东莞张荫麟(1905-1942)三位代表性人物为例,论述广东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对20世纪中国早期书法批评实践及学科建设的学术贡献.书法批评在20世纪从无到有,从“理论先行”的学科建设到批评实践的积累,乃至整个书法批评学科生成的运动过程,正是本文欲以钩稽和研究的中心议题.相比较书法批评成果对于书法实践的价值,笔者更看重它们在学术史上出现的历史意义,而这种意义从一开始就隐约折射出“书法批评”在整个书法研究阵营中微不足道,但又始终不可或缺的学术定位.而岭南诸家在这个批评现代化的运动进程中,再一次扮演了主要推动者的历史角色.

  • 标签: 梁启超 麦华三 张荫麟 岭南 书法批评
  • 简介:中国古代画像艺术对“纵深空间”的表现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它关系到如何理解古代中国绘画的形势表现特质。作者首先考察了先秦至两汉时代画像艺术对纵深空间的塑造,进而归纳出这一时期流行的四种表现类型。论文也结合图像分析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艺术对纵深空间的表现进行了进一步探查,并指出渊源自西汉晚期并在东汉以后大量出现的“侧面俯瞰式”空间表现模式在此时期的渐趋盛行及对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影响。论文同时也对促成该视觉表现“模式”渐趋盛行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 标签: 中国早期画像 纵深空间 视觉形式表现 变化 原因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