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至21世纪初的装置艺术,所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装置艺术的泛化:装置艺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人们从原初的"现成品艺术"的范畴上延展开去,成为一种宽泛的作为艺术的方式而不是艺术样式意义的概念。从最早杜尚的装置创造,一直到六十年代西方的装置,

  • 标签: 影像装置 环境装置 装置影像
  • 简介:  为配合第二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的举办,雕塑在线和雕塑中国网站在7月1日到7月20日期间联袂举行了网络人气奖的评选活动.活动期间,近17万人次为参与展览的129件作品投票(据2007年7月20日12点统计数据).最终,鲁迅美术学院马宁宁同学的作品《云想衣裳花想容》以20702票的惊人票数夺得人气奖,这也是所有参评作品中唯一票数超过2万的作品.……

  • 标签: 热评 网友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多媒体视像装置艺术早在单频道视像艺术出现之前就有了。德国艺术家沃尔夫·福斯特尔宣告:“所有事物都是艺术,包括噪声、物件、运动、色彩和心理;因此生活即艺术。”

  • 标签: 装置艺术 视像艺术 多媒体 福斯特 沃尔夫 艺术家
  • 简介:走进视像装置[美]叶莲娜·哈特尼刘织译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近开幕的展览着重展示了八位国际视像艺术家的作品,这八位艺术家试图以其丰富多样的装置作品,给媒体以形式、技术和社会角度的新阐释早期的视像艺术实践者提倡视像艺术的大众普及性倾向,反商业的性质及其适...

  • 标签: 视像艺术 现代艺术博物馆 《弗兰肯斯坦》 格拉斯 监视器 艺术形式
  • 简介:三十多年来,在装置艺术的领域,装置与时间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本文从时间这一维度重新看待装置的问题,首先梳理了线性时间、循环时间、模糊时间、地方性时间这几个关键概念,并比较了与装置最相近的雕塑的时间,以便更好地从物品、身体、场域、传统的角度更深入地研究装置艺术的问题。

  • 标签: 时间 维度 装置
  • 简介: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生事物扑面而来,许多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书法便是一个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新生事物.当时出现了许多热潮: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于是出现了经济、经商、炒股;封闭的国门打开了,于是出现了出国、留学、引进外资,如此等等.仔细想来,这些热潮的出现,对于改革开放来说,应当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书法的出现,和改革开放似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开始也有人预测,书法热劲不会持久,热过一阵子可能就会偃旗息鼓了.

  • 标签: 书法 改革开放 引进外资 新生 经济建设 留学热
  • 简介:装置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确定了其开放性与观念性的主要特征。当马塞尔‘杜尚在1910年将一个小便池放在美术馆展出的时候,艺术与生活的界碑便开始崩塌,传统审美价值观对技术与材料的限定被打破,观念成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唯一依托。正如杜尚所说:“Mutt先生是否用他自己的手制造了这个喷水装置并不重要。他选择了它,他取了一件平凡的生活用品,并将它摆置起来,使它在一个新的标题和观念下失去了它的实用意义——他为那个物品创造了一种新思想。”

  • 标签: 装置艺术 漆艺术 生活用品 审美价值观 实用意义 观念性
  • 简介: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流布于安多藏区的一个重要画派.藏传佛教艺术是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而产生、发展、融汇与演进的.作为弘扬佛教教义载体的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是虔诚宗教信仰的物化形象.首先是与兴建寺庙而同步兴盛的雕塑与壁画,同时顺应在广袤藏地弘扬佛教的广泛需求,便于携带、悬挂与珍藏的卷轴"唐卡"随即迅速普及.现存能见到的壁画是拉萨大昭寺主殿二楼吐蕃时代的壁画.

  • 标签: 热贡艺术 藏传佛教艺术 绘画流派 教义载体 艺术形式 物化形象
  • 简介:波普艺术后,抽象表现主义的兴起倾向于把批评的注意力集中在美国,尤其是纽约画派,并以之为当代艺术实验的主要焦点。到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英美批评家中早已盛行一种识见,即旧有的巴黎画派处于一种终端衰落状态。法国的批评家和博物馆馆长们也清楚这种感觉。他们...

  • 标签: 观念艺术 艺术家 作品 克莱因 现代主义 环境艺术
  • 简介:下面我先讲一个很有名的发生在1759年的争论,争论双方为狄德罗和科尔斯侯爵。贵族出身的科尔斯侯爵是一个业余的艺术爱好者,然而其陈述他不是因为出身好才成为这方面的业余爱好者,是因为复制、模拟、临摹,在此过程中逐渐培育自己的爱好,演化成了一种业余中的专业,有时候甚至比作者还更了解作品应该怎么做。而狄德罗站在启蒙立场,认为这种靠出身、靠观察经验、靠长期的罗列的行为是不对的,在启蒙时代,书写、理性才能够让我们真正理解作品,理解和理性占了上风。当时狄德罗自

  • 标签: 狄德罗 模拟装置 业余爱好者 启蒙时代 艺术爱好者 巴尔特
  • 简介:“奇观社会”(thesocietyofspectacle)是法国理论家居伊·德波(GuyDebord)提出的。1967年。他存《奇观社会》一书中指出:“存现代生产条件蔓延的社会中,其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奇观积聚。曾经直接存在着的所有一切,现存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

  • 标签: 装置艺术 逻辑 竞争 震惊 生产条件 社会
  • 简介:本文从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个角度解释了“奇观”理论的丰富内涵,对于装置艺术来说,不同于传统绘画静观的“视觉中心主义”,它所追求的是一种视觉奇观,人与装置艺术相遇时,观者建立身体多感官参与的综合体验,从而产生的震惊。而艺术家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必然会与其他艺术家在获取创作材料、创作空间、展览机会以及各种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激烈的竞争,而正是竞争刺激艺术家追求惊人的、突出的东西。作为艺术表达的媒介形态,装置艺术应该能够深刻地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独到理解,而不应只有空洞无物的外在。

  • 标签: 装置艺术 奇观 震惊 竞争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法、作品分析研究法对新媒体艺术中的图片进行研究,在立足于图片艺术理论的基础上,对图片作品展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审美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打破图片作品平面静止的思想,提出图片装置与展场和观众互动的可能性的探讨。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图片装置 展场 互动装置 影像媒介
  • 简介:书法的发展,教育是基础,是根本。没有教育便没有书法的未来,就谈不上提高,也就谈不上普及。统观现今的书法教育现状,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较快,基础书法教育则相对薄弱。前者势头过猛,后者严重滞后,两者之间严重脱节,习书人群呈极不稳定的“倒金字塔”结构,书法塔基的稳固性正日渐削弱,书法的未来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 标签: 书法教育 “倒金字塔” 教育现状 教育发展 稳固性
  • 简介:1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形式"这个问题永远存在,它是作品的基本属性。按照我的理解,形式不是被使用的"物"自身所拥有的,而是被艺术家发现并(选择)拿来用于呈现"自我组织"并继而成为"语言"或"词汇"的东西——它们的质地、姿态、模样、品质和气息,更包括它们被呈现的角度、分寸、取舍度、与作品多种"构成态"之间的形成关系等等。这让我想起被康德接受的休谟的一个著名论断,"事物本身并无‘美'的特质,它只存在于我们对于事物进行观照的思想中"。

  • 标签: 艺术工作者 著名论断 自我组织 卡罗 里维拉 沃霍尔
  • 简介:当代装置艺术形式语言,不仅包括传统材料这样的物质性语言,同时也包括如空间,声、光、电和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内的非物质性材料语言。在这些材料的共同作用下,当代装置艺术在审美的过程中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对环境语言的分类,来举例论述观者如何参与到当代装置作品中。

  • 标签: 环境语言 参与 装置艺术
  • 简介:当下的装置艺术可以比之于当代小说:拖沓的章节,曲折的情节线,混搭的样式,以及难以捉摸、不可靠的讲述者。曾几何时,讲故事是绘画最雄心勃勃的使命。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又一位的艺术家在教堂的墙壁上讲述着基督和圣徒们的生活。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上讲述了《圣经》中新约和旧约故事中曲折壮阔的故事。

  • 标签: 装置艺术 西斯廷教堂 当代小说 里维拉 情节线 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