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人类就用了石头。从敲击石头产生的火花,便采集到到了火苗,照亮了人类进步的道路。石头在我们生活中是最基本的、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1971年,我在巴洼雷安花岗石石场打石头,偶然产生了用凿刻石头时发出的声音和火花来进行创作的灵感。一天下午,石场的工人下班了,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在那里。空压机、推土机、起重机的喧闹声消失了,我被完全地包围在绝对寂静的空间里。我发现我每次轮锤凿刻石头的运动都是在向旷野投射出美妙有力的声音,那声音撞击着周围的岩石而成回声,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我舍不得停下来。慢慢的,天黑了下来,我的眼前闪烁着

  • 标签: 石头 作品 空压机 人类文明 起重机 花岗石
  • 简介:刘宝,字翰举,1962年生,河南省光山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书协理事,信阳市书协副主席,信阳师范学校书法高级讲师。

  • 标签: 刘宝光 宝光档案
  • 简介:<正>(一)珠画首先要研究纸和笔的性能。A.珠画一般用吸水较好、光泽、色彩鲜艳的纸。目前上课用得最多的是法国康颂纸、英国新世纪纸、日本竹尾花纹纸、韩国羊皮纸、雅文纸和中国染色纸等。B.珠画采用的笔综合称为“奶油笔”、“奶昔笔”,包括彩色水笔、粉彩笔、麦克笔、水溶铅笔、油画棒、荧光笔、金银笔、贺卡笔、珠光笔等,不同的笔遮盖不一样,线和色感觉不一样。

  • 标签: 荧光笔 雅文 油画棒 阳画 奶昔 视觉冲击
  • 简介:东阳木雕是我国工艺美术领域中的重镇.特别是传承和发展方面,值得我们给予高度评价.

  • 标签: 东阳木 光正东阳 木雕
  • 简介:赵宦光是明代中晚期的一位学者。身兼印人、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本文通过对一些文献和资料的搜集和梳理,可以对其生平事迹与学术、艺术成就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 标签: 赵宦光 事迹 学术 艺术成就
  • 简介:以后见到其新作《晨露》,全图以花青色画成,用笔圆厚,水色浑然,开几方空白,横一带云气.以山川之势写凌波之意,妙造天成。中国绘画重理念、重才情、重文思的审美理想,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或许伟的画在强调空灵与含蓄美的同时,失去了一些拙厚与强悍,我想这与他的心性有关.画毕竟是画家心灵的写照,他在《砚边随笔》中说过:以平静的心态去感悟自然,

  • 标签: 《晨露》 中国绘画 审美理想 天人合一 哲学观 用笔
  • 简介:历史上最为重视书法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早成定论,他独尊王羲之书法并躬耘翰墨,以最好的示范形象推动了唐代书法的繁荣进程。但是,同为尊王、同样喜爱书法的宋太宗赵义在书史的地位不免相形见绌,而细察史实,笔者认为宋太宗对书法历史的推动作用并不逊于唐太宗。本文试图简要比较两位太宗重视书法的举措和对“尚法”、“尚意”书风的不同影响。

  • 标签: 唐太宗 宋太宗 尊王 尚法 尚意
  • 简介:2005年5月到9月法国斯特拉斯堡现代艺术馆展出的“1950-1975效应艺术(I’artoptiqueetcinétique)”主题回顾展.以全面的视角.历史性和理论性地展示出由科学进步所进发的“艺术的科学(或科学的艺术)”奇迹。

  • 标签: 现代艺术运动回顾 1950-1975光效应艺术 艺术与科学 艺术引思
  • 简介:纯朴、才气、胆略、追求是我写张继的思维导向。十年前,听说闽西乡下一所平常小学.有一位书法新秀用自己的心灵播开了翰墨的芳香。我作为闽西书协的一位组织者,带着一种责任心和好奇心,驱车绕过了不知多少崎岖的山乡小路,找到了这位山野小居士。见面是在他的简陋居室.接待我的是一杯淡茶,还有几颗刚下树的酸梅。然而几支湿润的秃笔。几块朱红的印章.几幅悬挂在斑驳旧墙上用毛边纸书写的怪宇,吸引住了我的视线,这几样东西.看似平凡,但一件一品似乎都闪烁着一缕灵气。看看眼前的张继小子,全身上下.都是山野气息.哪像一位书家。

  • 标签: 书法家 张继光 文化品位 艺术风格 美感
  • 简介:在“福建当代艺术家学术邀请展”系列展览中,“新人展”是特别为部分新近进入当代艺术视野的艺术家举行的专题展,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队,代表人物为庄长达、林铖刚、周雄波、陈鸿志等,大多毕业于90年代晚期,他们当中大多数早在学生时期就举办过个人作品展,展示出个体的艺术才智。

  • 标签: 艺术家 福建 艺术视野 代表人物 90年代 个人作品
  • 简介:山水画作为“十三科之首”,可谓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诞生于1600年前的东晋,南北朝时得到较好的发展,而成为“十三科之首”是到了唐宋时期才形成的。有关山水画的理论也积累甚多,诸如“以形写神”、“天人合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等。

  • 标签: 山水画 画作 以形写神 诗意 东晋 诞生
  • 简介:黄弗同教授,生长在书画之家,自幼即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厚薰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少年时代就“诗致不凡”,后经长期磨练,作诗填词更是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清词丽句,时发乎篇。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补拙书屋诗集》(1999年出版),收黄弗同旧体诗词三百三十首,反映了诗人“近六十年的生活、思想和感情”,读来倍感亲切。这里只论其中的纪游诗.

  • 标签: 黄弗同 纪游诗 美学追求 写实风格 传统文化 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