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步”一词极为罕见,往往使人不解,前人依据其最早出现的文献——《金瓶梅词话》和《醒世姻缘传》对其作了一定程度的推测和阐发,然由于查阅资料范围的限制,目前尚存在着进一步探索的空间。笔者通过查阅地方志、孔府档案、文人诗文集、曲选、曲论、剧评及小说戏曲作品等文献资料,认为“步”当为宋金杂剧院本,其大都和清唱一起演出,约出现于明初,消失于明末,流行地域达于中国南北,甚至国外。

  • 标签: 步戏 演出情形 流行时间 流行地域
  • 简介:在我国戏剧术语中,名同实异和名异实同的情况十分常见,要为“灯”界定出准确的内涵和外延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百度百科“灯”条目的释文是:

  • 标签: 灯戏 戏剧术语 名同实异 名异实同
  • 简介:“三国”在清宫内廷常演不衰,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赵云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以前学者对“三国”中“赵云”论述较少。本文以连台本大戏、乱弹与宫廷档案为佐证材料,尤其以《长坂坡》对照乾隆与光绪年间的“赵云”武打演出,并将宫廷与民间赵云进行对比,从而揭示清官历史战争演出的真实面貌。

  • 标签: 清宫武戏 《鼎峙春秋》 赵云戏
  • 简介:清礼亲王昭梿《啸亭续录》卷一"大戏节"条云:"乾隆初,纯皇帝以海内升平,命张文敏制诸院本进呈,以备乐部演习,凡各节令皆奏演。其时典故如屈子竞渡,子安题阁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①关于月令承应,这段记载传递给我们五方面的重要信息:一是其编撰出自乾隆帝的授意;二是张照负责月令承应戏文本的编写;三是由当时新增设的、负责管理大祭礼、大朝会演乐及审定乐器音律的乐部负责排演。

  • 标签: 端午 清宫 乾隆帝 月令
  • 简介:衡山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较长,深深扎根于衡山这片土地上,为衡山人民所喜闻乐见。衡山花鼓的音乐主要分为川子调、锣鼓调、小调丝弦、过场音乐四大类,2012年正式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结合文献追溯,对衡山花鼓的历史沿革、音乐特色以及与其他民间艺术的兼容等进行阐释,有助于人们认识和了解衡山花鼓的音乐文化,亦对于衡山花鼓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衡山 花鼓戏 音乐特色 艺术兼容
  • 简介:张之薇(以下简称“张”):龚团长,您好!我们算是同行,也都是戏曲中人,虽然今天的我们都已经了解了戏曲的价值与魅力何在,但是我很想知道,在您13岁的时候,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什么驱使您选择走入衡阳戏曲学校学习湘剧?在那个年龄您的这个选择,您的家人同意吗?学习湘剧坐科6年,对您今天所从事的编剧事业有什么影响和帮助吗?另外,当时您所在的家乡桂阳,湘剧的民间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

  • 标签: 上海淮剧团 团长 编剧 20世纪80年代中期 演员 对话
  • 简介:形成于民间,南的演员与南的作家一样,主要也是民间艺人,时称“路歧人”“戾家子弟”,他们多以家庭成员组成戏班,以演戏作为谋生的手段。南艺人无固定的演出场所,冲州撞府,游走江湖,除了在城市的瓦舍勾栏和乡村的广场地头演出外,还要被官府“唤官身”,为官员及家眷单独演出。

  • 标签: 南戏艺人 身份特征 生态 演出场所
  • 简介:参军的起源和得名等问题,向来是困扰治戏曲史者的难解之谜。大体而言,在参军之体与参军之名始于何时这个问题上,一部分研究者持参军之体及名均源于东汉石耽的观点,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参军之体源于东汉石耽,参军之名源于后赵周延。

  • 标签: 参军戏 得名 起源 辨误 研究者 戏曲史
  • 简介:道情作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与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唱论》中将“道情”列入“唱曲之户”,指出:

  • 标签: 道情戏 20世纪 艺术形式 《唱论》
  • 简介:一种曲艺或戏剧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剧目的丰富性和音乐体式的多样化。当剧目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利用名来编制曲目的艺术形式。如传统岔曲《百名》①,主要以京剧名为主要题材编制故事,说的是娘子军游御花园的所见所闻。岔曲开头第一句就用诸多名介绍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成都十王府,打盖六殿,断壁闺房乐得娘子军滑游御果园。”此句包含“《成都》、《十王府》、《打盖》、《六殿》、《断臂》、《闺房乐》、《娘子军》、《滑游》、《御果园》”等9个名。

  • 标签: 百戏 曲调名 《御果园》 考论 戏剧发展 艺术形式
  • 简介:零陵花鼓戏是湖南花鼓六大流派之一,历经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永州民族文化资源的根脉,具有鲜明的湖湘文化特色,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院校身处零陵花鼓诞生与延续传承之地,见证着其演变发展历程,在院校开发和传承零陵花鼓,是他们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对零陵花鼓进行一次相对集中的提炼和整合,从而促使零陵花鼓的创新发展,代代相传。

  • 标签: 零陵花鼓戏 课程设置 协同创新
  • 简介:坐落于鄂西北武当山北神道中段的青塘村,有两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品种——调子、八岔子,被统称为武当神。该剧种在当地民俗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原生性与标本性意义,在调式、腔式等音乐形态、剧目内容等方面体现出南北交融的地域特征、神化特征。

  • 标签: 神戏 音乐形态 交融性特征 神化特征
  • 简介:江西赣南采茶传统音乐曲牌中“茶腔”的《南山担水》曲牌,以,了妙的文字结构,美妙的音乐旋律,揭示了奇妙的传统文化内涵,为传承研究戏曲音乐文化开拓了新的艺术空间。

  • 标签: 赣南采茶戏 传统音乐 曲牌
  • 简介:2011年元宵前夕,“天下第一团”福建省梨园实验剧团推出了青春版《陈三五娘》,由青年演员郑雅思、郭智峰等担纲演绎。首演选在正月十二,公历2月14日,《东南早报》还专门征集10对情侣同温梨园爱情经典,热心网友发文说是“2011情人节之夜最美的烛光晚餐”。正月十四又演出一场,剧场依旧热闹。这是十多年后,

  • 标签: 梨园戏 50年代 20世纪 地方戏 “天下第一团” 剧种
  • 简介:当代五音表演领军人物霍俊萍,辛勤耕耘戏曲舞台57年。她继承了著名五音表演艺术家邓洪山(霍俊萍的老师,艺名'鲜樱桃')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优秀传统,经过自己几十年的舞台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邓洪山等老一辈艺术家使五音流传下来,霍俊萍等新一代艺术家则在五音的传承与发展中开创了五音的新局面:演出剧目、题材更加丰富,表演形式日臻完善,小剧种走上了国家大舞台,霍俊萍也因五音表演的卓越成就而两获梅花奖。她的表演也由开始唱老师、唱自己,最终达到唱人物的艺术

  • 标签: 五音戏 戏演唱 润腔
  • 简介:2016年9月25日,福建文化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福建地方经典折子晋京展演”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五会议室召开,众多领导、学者、艺术家相聚一堂,共同探讨福建地方经典折子的相关理论问题,现将会议发言整理如下:

  • 标签: 地方戏 福建 展演 中国艺术研究院 纪要 文化厅
  • 简介:“扁担”作为我国三大木偶戏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一副扁担一台,一人演戏百人看。扁担轻便、灵活的表演形式,老百姓喜闻乐见。但在新兴数字化娱乐传媒的冲击下其并没有因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赢得自己的发展优势,仍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危机,其现状与保护应给予重视。本文以新蔡县为例,以实地考察的方式切入,梳理新蔡“扁担”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多维度、多角度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提出促进新蔡“扁担”传承与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 标签: 新蔡扁担戏 现状 保护
  • 简介:窝”,一般谓之“梨园之乡”,体现了较强的当代文化产业建设的色彩,而“窝”这一传统称谓更能凸显戏曲生存的原生状态。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的窝,它既是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也是戏曲艺人和戏曲观众的集中地。“窝”孕育了戏曲艺术,也促进了艺术的交流和水平的提升。对戏窝的考察和剖析可更为透彻地洞悉当代戏曲衰微的原因。

  • 标签: 戏曲艺术 当代戏曲 上党梆子 社会变迁 个案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