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广场舞蹈作为一个社会“记忆”不仅位于民族历史和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在个人和集体身份认同中发挥着力量。本文从以下三个维度考察广场舞蹈作为一种社会记忆媒介在时代长河中不断被继承和产生变化:一、广场舞蹈与历史之关联;二、广场舞蹈与个人、集体情感归属之关联;三、广场舞蹈与民族文化之间关联。通过对凸显历史、集体、民族文化流变媒介——广场舞蹈考察,不仅丰富、细化这种形态来源,而且希望能够寻觅到一条新研究线索,并使这条线索能够具有延展性,在日后研究中也可以得到更好完善。

  • 标签: 广场舞蹈 社会记忆 民族文化 个体与集体
  • 简介:我是在东北偏僻大森林里,惊喜地看到《舞蹈》杂志创刊号。那是1958年,也是我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第二年。至今仍记得,创刊号首页文章是号召舞蹈工作者要到生活中去。现在想来,1957年毕业时我放弃留校机会,选择回到生活激流中——我参加革命时所在东北森林文工团,那时文工团刚下放到黑龙江伊春。

  • 标签: 《舞蹈》 历史 北京舞蹈学院 舞蹈工作者 创刊号 黑龙江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贾作光先生舞蹈创作历程,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并结合文献资料阐明贾作光舞蹈对中国当代舞蹈艺术所做出贡献。他作品不仅丰富了蒙古族民族语汇,而且唤醒了曾经沉寂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更促进了中国当代舞蹈审美和创作理念变革。

  • 标签: 贾作光 中国当代舞蹈艺术 舞蹈创作
  • 简介:文章通过引入"文化杂食主义"概念,以互联网舞蹈视频为例,从文化分层角度剖析互联网文化、自媒体运作以及当前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文章认为,互联网自媒体虽然最早脱胎于"草根"大众和流行文化,但随着时间发展,如今自媒体已经不由"草根"大众主导。相反,它们更近似于文化研究理论中"杂食主义者"概念。表面上由"草根"大众"自发发起""自主选择"文化消费潮流,其内涵往往十分复杂。因此,研究者提出,对于互联网文化产业和市场分析,不能一味沿用旧有模式,需要将基于互联网平台新型文化和消费分层模式纳入考虑。

  • 标签: 文化消费 文化杂食主义 自媒体 “互联网”+ 消费分层
  • 简介:众所周知,实践离不开理论,理论更离不开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互协调、相互建构、相辅相成,才能推动实践与理论和谐发展,民族舞蹈实践发展与繁荣同理。近年来,我国当代民族舞蹈实践和学术研究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不论是在舞蹈实践领域,抑或在舞蹈研究层面,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认识和探讨。本文拟围绕“民族舞蹈学”研究对象、研究视野、研究意义等方面展开。

  • 标签: 舞蹈学 民族 理论与实践 钩沉 概念 舞蹈实践
  • 简介:2018年3月,吕艺生教授专著《舞者智慧——意会思维研究》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关于意会思维思考,是因作者多年前对舞蹈美学和舞蹈编导理论研究延伸而来。该书基于对舞蹈"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惯常说法,提出了舞蹈思维就是意会思维,且认为意会思维普遍存在于非语言艺术领域。该书内容涉及美学、心理学、舞蹈史学、舞蹈教育学等领域,结构为——自序;前言;第一章破思维学之门而入.

  • 标签: 上海音乐出版社 思维研究 意会 智慧 舞者 舞蹈编导
  • 简介:西藏藏族歌舞源远流长,是西藏藏族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明珠。在西藏藏族歌舞艺术之林中,"囊玛"是最为独特一种,也是西藏藏族歌舞文化中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集藏族音乐与舞蹈发展之大成。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保护和弘扬"囊玛"文化,文章在历史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囊玛"研究先行者对"囊玛"研究成果,从舞蹈、音乐、服饰三个方面,对"囊玛"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西藏 藏族歌舞 “囊玛”
  • 简介:"舞"是宗白华阐释中国艺术关键词。"舞"观念基础来自于《周易》宇宙观。宗白华认为宇宙万物由气节奏性变化构成,并伴随着一定条理与秩序。而宇宙空间是由时间统率,也是节奏化,并呈现为"时空统一体"。在此基础上,宗白华指出"舞"是艺术本体"生生节奏"最直接显现,同时也是艺术境界典型形态。宗白华对"舞"阐释暗含着中国舞蹈审美特征线索。他所阐发《周易》宇宙观是中国舞蹈"圆"审美特征根本依据;"无往不复"观念是中国舞蹈"终点回归起点"运动原则理论原点;"生生节奏"是中国舞蹈"线"性特征本源。

  • 标签: “舞” 宇宙观 艺术境界 美学特征
  • 简介:民族民间舞蹈是高校舞蹈教学不竭“活水”,如何实现从乡野到课堂科学合理转化,是当前舞蹈教学改革重要课题。后溪英歌舞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教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不但有助于丰富教学语汇,有利于推动优秀民间舞蹈文化活态传承,还能强化大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高校对英歌舞进行教学资源开发,要遵循学术研究态度,以民族和世界双重维度,在传承与发展文化生态中观照英歌舞。

  • 标签: 后溪英歌舞 教学开发 民族民间舞蹈 文化传承
  • 简介:创作之难,在于创作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且创作者必须具有以新为本、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创作精神。中国古典舞作为当代创建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属性和古典文化精神舞蹈种类,创作更是难上加难,因中国古典舞不仅需要符合艺术创作出其不意,而且还要吻合舞种规定属性和范式,所以,中国古典舞创作之路必然充满艰辛和曲折。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创作者 突围 困境 文化属性 标新立异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氛围变化和舞蹈专业水平提高,传统民族民间舞在继承各民族舞蹈传统同时,在身体语言塑造力、艺术形象创造力和舞台综合表现力等方面,逐渐建构起其审美范式,并以此为载体与途径,追求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精益求精艺术境界,展现了更富有时代感、人民性审美现代性特征。从历史发生角度看,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建构,是在新中国初兴历史语境中,在苏联模式、专家系统、人民主体共同作用下,以"舞台化"呈现出来。在这个现代转型历程中,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先生对蒙古族传统舞蹈"规范化"改造成为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重要艺术经验和传统。

  • 标签: 自律性 新中国民族民间舞 审美范式 贾作光 规范化
  • 简介:近年来,以色列现代舞在中国持续升温,每逢舞蹈周、舞蹈节都是毫无例外座上宾,并一定是所有演出中热点,且往往会得到舞蹈界人士与观众高度评价。在世界舞蹈格局中,以色列现代舞发展也尤为引人注目,打破了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垄断,在21世纪舞蹈格局中成为势不可挡新锐之力,被称为“以色列现象”。

  • 标签: 舞蹈 “玩” 态度 欧美发达国家 以色列 21世纪
  • 简介:彝族传统丧舞不仅有其传说由来,而且因居住区域不同而传承和发展各自不同,包括川滇大小凉山、滇黔乌蒙山、滇桂黔六诏山、哀牢山等不同类型和流派,并且都明显带有生者对死者感情追思和功利目的。丧舞既是为亡灵顺赴阴路回归祖魂世界,又告示历代祖魂前来迎接新亡魂归祖,与历代祖魂一起生活。作为世间与祖魂之间"迎来送往"直接反映,丧舞具有为亡魂在归祖途中铲除妖魔鬼怪,颂扬死者生前功绩,以及善舞娱人、崇祖悦祖、告慰亡灵,慰藉孝子孙等多重内容和功能。

  • 标签: 彝族 丧舞 源流 表现形式 文化内涵
  • 简介:《纸扇书生》是以"折扇"为道具中国古典舞男子群舞,于2017年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艺术"学院奖"和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舞台上亮相。在作品创作十年历程中,作为编导,笔者不断探索"书生"形象多元表达,挖掘"折扇"道具实践运用,力求生动准确地将文人风趣、雅致和狂放表现出来。本文从作品中书生形象塑造、视觉处理方式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思考中国古典舞男子群舞创作题材及其表现形式。

  • 标签: 《纸扇书生》 中国古典舞 折扇 意境 形象
  • 简介:唐代巴中石窟飞天艺术是南方飞天艺术代表,不仅数量多、雕刻精,而且姿态动作千变万化。唐代巴中飞天集中出现于初唐和盛唐时期,大致与巴中石窟发展演变情况相吻合。从唐代巴中飞天形体、面貌、服饰及动态等方面来看,初唐飞天显得优美灵动,盛唐飞天则显得优雅雍容。在巴蜀传统文化、审美风尚等多种因素综合和主导影响下,唐代巴中飞天表现出飞动美、装饰美和写实美的独特审美追求。

  • 标签: 巴中石窟 唐代飞天 舞蹈造型 审美表达
  • 简介:在舞蹈翻腾技巧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畏难情绪和心理障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与量化调查,分析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式,为相应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舞蹈翻腾技巧 厌学心理 教学
  • 简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历史变迁,广场舞也成为个体追求自我生活方式现实体现。广场舞不仅作为中老年女性进行体化实践场域,还更是个体化社会群体身份建构一种表征。作为体化实践重要机制,中老年女性这一群体通过广场舞有效实现了身体展示、"集体"意义编织及群体互动分层效应。但在个体化社会,广场舞女性这一群体社会身份呈现个体认同符号化、社会形象污名化及群体归属情景性等悖论。为推动广场舞女性社会身份正常化,需要建构包容性公民身份发展路径,进而承认其平等公民身份权利来实现社会再嵌入。

  • 标签: 广场舞女性 社会关系 体化实践 社会身份 群体互动
  • 简介:身份认同是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性共同作用,而达到期望与被期望多重角色形貌,包含对应关系角色扮演、情感参与身体动作变换等。通过分析湘西苗族花鼓舞传承人,尤其是龙英棠、石顺明两位为例,阐述族群文化与个体生命认知互动所形成身体舞蹈语汇差异性,分析传承人作为族人、演员、鼓王等角色时身份角色话语,提出研究"非遗"民间舞蹈传承人身份认同,或有助于研究和尊重传承人个体能动性存在,推动"非遗"民间舞蹈传承实践。

  • 标签: 身份认同 传承人 身体 湘西苗族花鼓舞
  • 简介:2018年,时值交响芭蕾代表作《斯巴达克》成功上演五十周年。本文回顾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舞剧观念和技法与苏联芭蕾之间关联历程,从舞剧本体特征中试图重新阐释《斯巴达克》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即《斯巴达克》所遵循"音乐视觉化"编舞原则,"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交响呼应编舞原则,以及审美图式上群舞"典范性"和主要人物"补充性"。

  • 标签: 交响芭蕾 《斯巴达克》 格里戈罗维奇 舞剧创作 编舞原则
  • 简介:在学科领域,语言学是元学科,符号学、结构主义、叙事学是依据这门元学科而次第展开。本文以叙事学中题材与主题为视角对古典舞蹈做出界定和阐释,旨在为中国古典舞蹈叙事研究提供参照。

  • 标签: 叙事学 古典舞 题材与主题 共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