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8月21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主办的2008“剧开心”大学生戏剧夏令营悄然开幕。这并不是一个多么新奇或宏大的活动,仅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面向高校大学生戏剧爱好者展开的戏剧教育计划中的必要一环。2004年举办了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2008年已经是第五届了。五年来上海地区的高校剧社因大学生话剧节这样一个平台.有了一个机遇在专业的舞台上演绎自己的主张.更因这样一个盛会结识和领略了其他学生剧社的风采,建立了友好的联系与交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吸引到热爱戏剧的群体中来,越来越多的剧社积极而有序地开展起各种戏剧活动,这是让我们倍感欣慰和肯定的杰出成效。

  • 标签: 戏剧爱好者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高校大学生 教育计划 上海地区 戏剧活动
  • 简介:2015年转眼过去了。中国歌剧音乐剧的艺术生产和演出,依然呈现出一派热闹(我有意不用"繁荣"这个词)的景象。我观摩过的歌剧音乐剧不算多,但算算也有十几部;几位比我勤奋的乐评人看得比我多,但任谁大概都不敢说看到"全"的程度。坦率讲,

  • 标签: 歌剧音乐 乐评人 艺术生产 爱乐乐团 中国歌剧 景宁县
  • 简介:时间现代。地点山区某县城一角。人物土地神——男,五十岁,本名顾茂林。晴雨表——女,三十岁,本名秦汝宝。[幕启:台中有一茶碗粗的树向一方歪斜着。远处苍翠的林木环抱着座座楼房。[内声:“你快走啊!”随声顾茂林扛着一长柄锄,锄柄上吊着柴刀路和柴刀,一手提一条三尺长的鲤鱼踉跄上……顾(险些跌倒,不满地回身对内)哎!去就去,你推个么事啥?呸!(转身将鲤鱼挂上锄柄,犹豫地走走停停)

  • 标签: 三十岁 尺长 放鞭炮 内声 座座 风景树
  • 简介:2011年安徽省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中环艺术馆,合肥;2013年山东省第17届美术新人新作展,济南;2015年合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书画大赛,合肥;2015年新人·新画——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十人作品展,徽派艺术圈,

  • 标签: 纸本 清风高节 新人新作展 文化艺术节 硕士研究生 徽派
  • 简介: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时代,随着时间的前进步伐,世界音乐的发展也将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时于二胡这件中国民族乐器而言,20世纪是一个开创性的时代。那么在21世纪,二胡的发展将会进入怎样一个时期呢?笔者希望通过对20世纪产生的、具有现代派创作意识的、占主流地位的专业二胡作品,以及作品中的演奏技巧的新拓展两个方面的研究,简述20世纪在严肃音乐领域中二胡音乐的的诸多新发展。同时。希望能够时21世纪二胡音乐的发展方向有所预示。

  • 标签: 二胡作品 中国民族乐器 严肃音乐 世界音乐 演奏技巧 创作意识
  • 简介:我国文艺界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为数不少的文艺家.他们存年轻时候画得是西画,写得是新诗。

  • 标签: 油画艺术 文艺家 文艺界 西画
  • 简介:去看《甲申记》,是为“听故事”,一个烂熟的故事。在价值判断非此即彼的少年时代,人们对于明清交替时代那些轮番登场的人物的评价,都是绝对的。骑着青骢马、头戴红毡帽的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就如同天神一般;而“古今第一大汉奸”吴三桂则毫无疑问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万世唾弃。

  • 标签: 话剧 少年时代 价值判断 李自成 起义军 吴三桂
  • 简介:“江湖十八”是中国戏曲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它指戏班在长期流动演出中形成的一批深受民间观众喜爱的剧目。在观众的心目中,只要提到“江湖十八”便意味着剧坛上一批不但流行而且齐全的经典剧作。很多时候,戏班实际能演出的经典剧目,不论是多于十八,还是少于十八,都愿凑成“十八”之数。长期以来,“江湖十八”便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被戏班用来当作标榜实力、吸引观众的招牌。

  • 标签: 江湖 川剧 经典剧目 中国戏曲史 约定俗成 观众
  • 简介: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1897)是一位学者型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严谨的形式,高超的技巧,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即便是在他的最轻松简单的作品中,也闪耀着他所特有的思想和气质。他的圆舞曲即是证明。勃拉姆斯写有十六首圆舞曲(Op,39),作为一套,发表于1867年。这些圆舞曲短小,通常只有两个主题,甚至还有单主题,最短的只有16个小节。

  • 标签: 勃拉姆斯 《第四交响曲》 精神内涵 人格分析 体裁分析 乐章
  • 简介:现存明清《西厢记》改有十四部全本,其中传奇改十部,杂剧改四部。明清《西厢记》改有如下特点:一、基本保留元杂剧《西厢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删减次要情节和人物,突出强调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二、改北曲套数为南曲套数,使用南北合套和集曲,注重剧场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三、以文人视角改编的改,强调伦理教化;以民间视角改编的改,宣扬市民意识。

  • 标签: 西厢记 传奇 杂剧 改本
  • 简介:中国戏曲从宋元杂剧至明清传奇.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完整艺术体系。而戏曲舞美是构成戏曲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充分体现出极鲜明的美学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自19世纪20世纪初西方文化的侵入.戏曲受到极大的冲击.随后在不断变革中逐渐产生了变异.景物造型从人景紧密结合的写意表现转向了相对独立的布景体现.舞台空间从不确定性转向了环境的具体化.布景描绘环境被作为舞台演出的基本条件.打破了古典戏曲“从表演中产生景”的传统原则。现代戏曲对于传统表现形式的颠覆所付出的代价.令人深思。

  • 标签: 中国戏曲 舞美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艺术体系 演进历程 明清传奇
  • 简介:纳(伯纳德·戈斯),今年五十一岁,现任香港中英剧团艺术总监。高纳求学于英国伦敦罗斯·布鲁福特戏剧学校,毕业后致力于推广学校戏剧,成为兰开夏郡学校中的第一个戏剧教师,后又返回母校任教。他分别在诺定咸及爱塞特执导儿童剧及青少年话剧,后又为格林威治剧团编剧及执导,并创立青年剧团。他曾担任过因士域剧团的署理艺术总监,负责

  • 标签: 驯悍记 伯纳德 罗斯 兰开夏 艺术总监 塞特
  • 简介:在唐卡绘制的三十多年里,娘本以"热贡艺术"为根基,坚守传统绘画风格,广纳百家之长,苦心钻研,勇于尝试,巧妙地借鉴汉地工笔画的绘制技艺,成就了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 标签: 娘本 唐卡 艺术风格
  • 简介:话剧《硬如人心软如你》散场.很多观众走出剧场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自己远在家乡的父母打电话.他们说这部戏唤起了他们对父母的重新认识和关注。

  • 标签: 重新认识 打电话 父母
  • 简介:《伯皆》是收录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刊的《风月锦囊》中排列最前、篇幅最长的明代民间南戏改。本文从大量的内证材料和旁证材料细考该剧的改定年代及产地、新增曲曲律、曲牌与文字改动,得出初步结论:锦《伯皆》为明嘉靖初、中叶江西民间“弋阳腔”南戏改

  • 标签: 锦本《伯皆》 声腔 弋阳腔
  • 简介:粤剧是以梆子(即西皮)、二簧为主要腔调的皮黄剧种,皮黄入粤是粤剧形成的标志。但长期以来有关粤剧声腔源流问题,却一直争论不休,难有定论。作为民间演剧的历史传承,“江湖十八”对于探寻声腔的流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粤剧“江湖十八”是皮黄入粤之初的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它保留了粤剧“外江戏”阶段的许多遗存,是研究粤剧现有声腔源流的重要依据。经考证,粤剧的“江湖十八”最初只有十大,而非十八,后八系后人所加。粤剧十大本来自陕西的汉调二簧。汉二簧实即历史上流传极广的秦腔,它是所有皮黄剧种的鼻祖,早在清康熙年问即已传人广西桂林并逐渐本土化。粤剧源自陕西,形成于广西,是秦腔在两广本土化的产物。

  • 标签: 粤剧 江湖十八本 声腔源流 汉调二簧
  • 简介:“知行合一”与“以人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并被后世普遍关注“。知行合一”虽是明儒王阳明提出的,但也是儒家一贯倡行的。只是对“行”的理解不应只着眼于社会实践的“行”,也应考虑到择善而言的实践意义。“民本”与“人本”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王阳明的“以心为”是中国式的“以人为”之哲学思想,不能将之与“知行合一”作为简单的行为指南。探索其认识论、本体论合二而一的思想意义是认识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构成。

  • 标签: 知行合一 以人为本 王阳明 熊十力
  • 简介:<正>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剧坛上,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创作现象:几位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乃至不同性别的作者,都不约而同地看中了中国诗歌史上流传不衰的名篇——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并把它改编成当时新兴不久的艺术形式——话剧,这就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四年级学生集体改编的《孔雀东南飞》(1922年),杨荫深的《磐石与蒲苇》(1927年),熊佛西的《兰芝与仲卿》(1929年)和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1929年),这种群体的改编浪潮,形成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一个启人深思的戏剧文化现象。

  • 标签: 孔雀东南飞 袁昌英 焦母 改编本 反封建 戏剧人物
  • 简介:一个忍饥受寒、困守贫夫十三载的无知少妇.被无良妗婆与黑心媒婆每日搬挑、教唆得错动了离婿别嫁的念头.在家对着夫婿娇嗔撒泼,费尽心力求取一纸休书。夫婿眷恋旧日恩爱,不愿相离,于是苦口婆心.百般劝说.希望打消妻子的索休念头.以偕老百岁。怎奈少妇正值头脑发热.一心求去.根本无心领受夫婿情谊。即便是乡邻长辈特意登门劝解.良言忠告说尽.少妇亦丝毫没有改变心意.最终还是抢了休书.跟着妗婆扬长而去.

  • 标签: 梨园戏 创作 传统 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