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作为2016年中国电影的两部“奇”作,《路边野餐》和《长江图》分别聚焦于不同的地理空间,用宗教、诗歌等元素表达了各自“超时空”的故事。不同的是,《路边野餐》通过对贵州凯里的故事呈现致力于对生死、时空的探索,而《长江图》则从个体视角出发,对日益变迁的长江赋予文化的想象。

  • 标签: 个体情怀 民族寓言 诗意时空 诗歌 宗教
  • 简介:2016年8月28日晚,陕西省参演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大型秦腔历史剧《丝路长城》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首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陈存根、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陕西省副省长王莉霞、国家民委副主任陈改户、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武警部队政治部主任颜晓东等观看演出。

  • 标签: 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历史剧 长城 秦腔 北京长安大戏院 机关工委
  • 简介:在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话语背景下,特别是在岔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情况下,八角鼓票房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通过描述北京八角鼓票房发展的历史全貌,呈现票房各个时期的特征,即从最初作为闲暇时的娱乐,到被迫成为谋生的手段,再到文化传统的延续。票房的流变既呈现曲艺和社会组织发展的自身规律,又与满族、旗人的历史变革关系密切,更与整个社会历史环境相关联。

  • 标签: 北京 曲艺 八角鼓票房 流更 思考
  • 简介:据文献记载,中国音乐和域外音乐的大规模交流与传播是以汉代为开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成就毋庸置疑。然而,文化传播是双向的,在中国音乐国际传播的文化行为上,面对如此众多的中国音乐,人们首先会考虑以下问题:中国人民会选择哪种音乐对外传播、会选择哪种方式对外传播、会选择何地进行音乐传播?再次,在传播的过程中,哪些人、哪些团体为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作出了贡献?在当代

  • 标签:
  • 简介: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淘洗的过程中发展演变而成的,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的一些演唱技巧,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而中国的传统声乐艺术也是具有悠长的历史,在历史的选择与发展下,中国的民族声乐对于世界的声乐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这个对于精神追求有着很高要求的时代,现代人对现代民族声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现代人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需求,作者将在本篇文章中着重介绍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过程与其在此期间的发展。

  • 标签: 现代民族声乐 艺术 形成过程
  • 简介: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民族音乐学关注度的逐步提高,对这一学科如何才能更加符合我国民族音乐研究的争论也越来越多。在面对具体的音乐事象时,我们的研究工作究竟是坚持个案调查,从"个案"观"整体",还是从宏观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决定了研究工作的专业性和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是我们进行研究时必须做好的理论工作。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笔者所学,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调查 宏观把握 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学
  • 简介:莆仙戏是我国南方戏剧种类中的古老戏曲剧种,素有"南戏活化石"之称。莆仙戏中包含及留存了众多剧本、戏曲曲牌及戏曲音乐,在演出形态、演出历史、舞台呈现方式上独具魅力。在国家提倡戏曲保护及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下,莆仙戏在保护及发展上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我们对其加以分析及探究,促使其有效传承。

  • 标签: 莆仙戏 发展 保护 传承
  • 简介: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座谈会1月20日在北京举行,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出席会议并讲话。董伟在讲话中指出,歌剧是衡量一个国家舞台艺术创作表演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回顾中国歌剧近百年的历程,民族化是其基本特征,也是其精神实质。他强调,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民族歌剧的创作生产。

  • 标签: 民族歌剧 中国歌剧 董伟 传承发展 副部长 北京国际音乐节
  • 简介:文化宫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还是开展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是职工群众与工会组织联系的纽带。本文通过分析制约文化宫发挥职工文化阵地作用的瓶颈,探讨发挥文化宫的职工文化阵地作用的路径选择。

  • 标签: 工人文化宫 职工文化 阵地作用
  • 简介:一种历史传统工艺具有地方特色,其文化内涵具有唯一性,为何当今却没有形成产业?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方面存在问题.加多宝、东阿阿胶、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宝马等案例表明,彰显产品的唯一性是供给侧改革的成功之道.要使中国文化产品彰显出其文化内涵的唯一性,应当确立文化产业地方法规,为"一带一路"新国策服务,补上社区一环,还必须努力实现新的社会创新,从组织管理转向战略管理.

  • 标签: 文化产业 供给侧改革 文化产品 文化内涵 唯一性
  • 简介:经过近三年的打磨,《盐神的女儿》(曾名《盐井传奇》)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了首届四川艺术节上。在中华民族为实现强国梦而奋斗的时期,适时而生的五幕歌剧《盐神的女儿》(由廖时香编剧,韩万斋作曲,毛庭齐任总导演,张斧任执行导演),以盐都自贡为背景,以盐妹子和盐场工人梅泽郎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和盐场工人同心协力十年找井锉井,终获成功的动人传说,

  • 标签: 盐神 强国梦 韩万斋 盐都 三年 十年
  • 简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文化型,是基于现有文化的创新。以江苏省为例,从纵横两方面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在纵向方面,文化保护不善,传播方式不当,外加刻板印象;在横向方面,消费者缺乏民族信仰和文化认同,企业创新力不足,与文化契合度不足,缺乏品牌建设。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从文化叙事学的角度,首先进行品牌定位,然后利用故事原型设置曲折,通过多媒体传播以吸引注意力,最后将品牌文化升华至真理的高度。

  • 标签: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叙事 品牌 传播
  • 简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现代民族器乐的组织形式,乐队以中国汉族民乐器为基础,是将弹拨乐、拉弦乐、吹管乐、打击乐组合在一起的较大型的民族器乐表演团体。民族管弦乐队之所以产生于现代,是因为受到西方交响乐队的影响。民族管弦乐队建制的起点是仿生而非自生,是以西方交响乐队为母体的克隆。

  • 标签: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交响乐队 民族器乐 中国汉族 器乐表演 吹管乐
  • 简介: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西是文物大省,也是戏曲大省,民间艺术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作为一个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山西人,特别是对于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山西人来说,对山西的地域文化文化资源、文化概貌,应当有所了解。作为戏曲人才,就应该对山西的戏曲概况有所了解。我在山西文化系统工作了大半辈子。我对

  • 标签: 戏曲文化 文化知识 知识讲
  • 简介:我省正处于发展爬坡期、经济转型期、文化创新期。骆惠宁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持续为社会进步提供丰润的文化滋养,指明了山西文化事业的使命和方向。区域文化的强弱,关键看表现力、创造力、竞争力。在塑造美好形象、实现振兴崛起中,山西文化工作要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以文化传承厚植优势。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是山西发展的珍贵宝

  • 标签: 山西文化 经济转型期 文化滋养 红色文化 文化中心 社会进步
  • 简介:影响国民文化消费需求增长的最直接因素并非产值增长,亦非居民收入增长,而是积蓄增长.居民文化消费与积蓄增长负相关性显著,这一"规律"在全国及31个省域普遍成立.假定2014年全国居民文化消费与积蓄之间的比值保持历年最佳关系,文化消费总量应增至现有14915.39亿元的1.48倍,达到22034.63亿元.居民收入比也在背后起到一定作用,假定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比保持历年最佳值而居民积蓄率不变,同时文化消费与积蓄之间的比值亦保持历年最佳值,文化消费总量应增至现有值的1.64倍,达到24426.07亿元.这就是当前扩大文化消费的"应然"增长目标.

  • 标签: 文化消费 居民积蓄 负相关性 差距检测 增长测算
  • 简介:在2015年的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上,《黄湖谣》是唯一一部表现抗战题材的戏。当外界纪念的热潮一浪高似一浪,天安门前的大阅兵鼓起人们空前的爱国热情,各个电视台抗战剧连篇累牍的时候,这台戏的上演恰逢其时。

  • 标签: 民族精神 感受 抗战题材 爱国热情 艺术节 黄梅戏
  • 简介:历史剧的概念存在较大的争议,引起了文艺界多次大讨论,且当下滥用、套用、假用历史剧概念的现象层出不穷。新编古装戏缺乏历史剧定义的基本要素,因而很多看似历史剧的新编戏都采取了避开历史剧这顶“帽子”的做法,或将其冠名为“新编古装戏”“新编历史故事剧”。文章以新编越剧《双飞翼》为例,认为在历史题材戏剧作品冠名问题上,称其为新编历史故事剧比直接命名为历史剧更为科学、合理。

  • 标签: 越剧《双飞翼》 历史剧 新编历史故事剧
  • 简介:“梅派”表演构成梅兰芳艺术的基础和主体,是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范畴,其传播和弘扬均有相对明晰的指向和目标,但梅兰芳的历史文化意义,却远不止“梅派”一词所能全部归纳。梅兰芳艺术精神是对“梅兰芳”这一文化符号更具涵盖、也更为核心和本质的概括,是诠释梅兰芳之所以为梅兰芳、“梅派”之所以为“梅派”、梅兰芳所以能够缔造京剧之崇的索解之码。而这,显然远远不局限于舞台觀餛。梅兰芳艺术精神是一个综合体,是人与艺,艺与时、与世的复合,是艺术与思想、精神的统一。护国寺街9号梅兰芳纪念馆前身为梅兰芳故居,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的北京寓所。从其文化空间来看,每一平方米其实都有历史文化的印记。就纪念馆而言,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故居的定格和“静止化”,而应追寻这种定格与“静止化”背后的历史记忆、真实生活和故事细节,这样与拜谒参观者所形成的互动和交流应该是最为生动和有效的。

  • 标签: 梅兰芳 艺术精神 文化空间 纪念馆
  • 简介:《捉妖记》于2015年暑期档创造的票房冠军纪录,在内地影史上意义非凡。在立足“华语电影”这一概念的广阔视野中,本文将以这部“跨区域性”、国际化合作的“国产”影片为切入,分析影片中“父亲”的缺失与重建、“孤儿”的成长与认同的隐喻性叙事,解码在“国际化”模糊了演员和制作班底各自“身份”的同时,来自中国香港的主创人员所“无意识”表达的:香港“自我”的身份意识、成长记忆以及对祖国大陆的文化认同。

  • 标签: 捉妖记 香港 身份意识 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