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元代军户的数量〔日〕松田孝一(Mathudakoichi)翻译闫秀艳(内蒙古大学蒙古历史研究所前言关于忽必烈统治时期军户的数量,人们多次提到的数字是720,000。许多学者诸如村上正二、萧启庆、太田弥一郎、洪金富、托马斯·爱尔森等人,认为这一数字就是...

  • 标签: 《元典章》 《元史》 探马赤军 军事制度 蒙古帝国 蒙古人
  • 简介:虽然存在着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但随着史料的重新发掘整理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古代社会的人口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力图从原始资料出发,并吸取国内外学者较新的研究成果,对古希腊的人口人口思想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1)古希腊人的婚育观;(2)城邦人口政策;(3)雅典的公民人口;(4)雅典公民的年龄构成和家庭人口规模。

  • 标签: 古希腊 人口 人口思想 婚育观 城邦人口政策 家庭人口规模
  • 简介:商洛人口,由远古时期的本地先民和外地移民所构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蓝武古道的开辟和丹江航运贯通,就不断有外地移民流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进行过人口迁移,即有移民留居丹江流域。随着兵燹战乱,水旱灾荒,民间迁移更为频繁。明清时期,商洛人口锐减,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 标签: 商洛县 人口 移民 地方志 陕西
  • 简介:人口是生活在特定区域、特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会产生不同的人口问题,也需要研究和利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人口志是记叙一定区域人口历史与现状的专志(篇),它以其特有的编纂原则、要求和方法,如实地、系统地反映一地人口之全貌,揭示一地人口发展的规律,是各地进行人口研究、决策与管理等工作的资料库、信息库,有着重要的资治、存史、教化价值。

  • 标签: 人口志 社会制度 篇目设置 内容要素 编纂工作
  • 简介:战国人口考实臧知非现存史籍中,没有直接、系统的战国人口资料保存下来,后人遂据当时各国出兵数而推定之,计有三说:1000余万人,晋人皇甫谧提出,杜佑《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从之;2000万人,由今人范文澜先生推定,目前论著多从其说;3200万人,此...

  • 标签: 少数民族人口 战国时代 军队 范文澜 五口之家 匈奴
  • 简介:西藏的人口与环境王韶泉西藏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影响,形成了人口密度小、文化程度低、社会发育迟缓和生产力不高的特点。和平解放40多年来,西藏的人口增长很快,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渐渐产生,但是就西藏本身而言,迄今还没有达...

  • 标签: 西藏人口 人口与环境 生态环境 西藏高原 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和管理
  • 简介:人口是整个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在每个地域或范围内,人口总体的数量和质量,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人口各种要素的构成,人口分布与密度等,由于历史发展的背景和自然环境条件不同,在地域空间无不存在着明显差异性。我们在编写《南平市志》人口部分中,采取新中国成立前的人口以综述历史为主,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以横分现状为主的表达方式,将志书“详近略远”和“详独略同”的原则具体化。

  • 标签: 志书 浅议 编纂 自然增长 成立 新中国
  • 简介:<正>经济活动人口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和精神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口构成,是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富于创造、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讲,人口划分为经济活动人口和非经济活动人口是有明确的年龄标准的。也就是说,人们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才能参加社会经济活动;同样,当人们的年龄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又会自然丧失劳动能力,退出社会经济活动。

  • 标签: 经济活动人口 少数民族人口 社会生产力 职业构成 社会经济 劳动能力
  • 简介:续修县市志"人口篇"应该注意记述人口问题的新亮点,以突出时代特点.从人口增长趋势、人口问题的多维性、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迁移、劳动力资源现状及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出发,阐述克服上届修志"人口篇"记述平面化的问题.

  • 标签: 人口 续志
  • 简介:最近几年时间,人口问题成为历史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争论之一。问题几乎涉及到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有关研究的所有方面,争论的双方不但有国内,也有国外的不少知名学者。作者并不属于其中哪一方(也许可以算作第三方),仅就清代中国人口机制、人口增长率以及人口作用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标签: 马尔萨斯 人口问题 中国 人口增长率 人口机制 清代
  • 简介:(一)根据记载,清雍正、乾隆年间,土族人口有45,900人.马家军阀割据甘青期间,曾多次下令土族人民改变服饰和语言,企图同化和消灭土族,致使土族人口下降,1933年只有28,000人.到1949年青海解放时土族人口逐渐发展到47,891人.

  • 标签: 人口可持续发展 土族人口
  • 简介:<正>壮族古代人口发展情况,目前已难以确知。因为壮族正式作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近现代的事,而史籍上有关人口的统计,是以地区计,而非以民族计(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壮族先民分布区域内并非纯为壮族,其间杂有其他民族。其次是壮族地区开发比较晚,又地处边疆,中央王朝鞭长莫及,长期由当地土官自治其民,中央王朝只有治辖之名,并未真正深入壮族分布区域内的每一片地区。所以,在统计这些地区的人口时,错漏自难避免。更有甚者,羁縻地区的壮族先民并不向中央王朝申报户口数。唐代时期,壮族先民有诸多名称,如俚、僚、西原蛮(黄洞蛮)、乌浒等,今日的壮族即

  • 标签: 壮族先民 西原蛮 《新唐书》 分布区域 《旧唐书》 人口数
  • 简介:苗族传统婚姻模式对人口发展的影响贾佩良编者按:古诗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本文作者是苗族的一个基层干部,他怀着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忧虑,提出并论证了一个严肃的社会现实问题。不知社会舆论的理解度和为政者的重视度如何。婚姻形态,犹如人类社会一样,有它自...

  • 标签: 苗族 人口发展 婚姻模式 广西融水 人口素质 婚姻法
  • 简介:辽宁是多民族省份,全省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51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有67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6.029,6,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在全国排第五位。其中,满族人口538.5万,占全国满族人口的50.4%;蒙古族人口67万,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1.5%;回族人口26.4万,占全国回族人口的39,6;朝鲜族人口2.1万,占全国朝鲜族人口的12.7%;锡伯族人口13.3万,占全国锡伯族人口的70.29/6。

  • 标签: 少数民族人口 辽宁 蒙古族 朝鲜族 锡伯族 民族成份
  • 简介:文章通过对我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第一手的实地调查,对撒拉族地区人口就业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以及对人口的职业结构作了初步的分析,并对此中的原因作了探讨.

  • 标签: 撒拉族人口 产业结构 行业结构 职业结构
  • 简介: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象,也是人口再生产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它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一系列重大的影响。据“五普”资料显示,2000年11月1日零时(下简称2000年)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92130人,占登记总人口的比重已达7.16%,比全省平均6.45%高出0.62个百分点,比1990年“四普”时的5.20%提高了1.96个百分点。对照国际标准,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属初期的老年型。

  • 标签: 中国 福建 西部地区 人口老龄化 人口规模 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