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编纂年鉴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年鉴既具有官方主办的资料性文献属性,又具有体现编者价值的经济属性。年鉴编纂要规范得体,以提高整体质量为前提;年鉴编纂要有创新意识,使其生命力得以不断延续和健康发展;年鉴编纂要体现大众传播,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优秀的文化产品。

  • 标签: 年鉴 规范 创新 传播
  • 简介:成书于17世纪中叶的《安多地区佛法传播史略》,是一部记录藏传佛教尤其是格鲁派在安多藏区传播历史的早期文献,成为后期诸多安多教法史的重要资料来源。作者夏尔·噶丹嘉措是当时安多地区著名高僧,1630年任青海隆务寺住持,对格鲁派在河湟流域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到目前为止,这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尚未受到学界的关注,文章首次尝试把这部珍贵的文献译为汉文,并对文中出现的寺院、地名、人名、年份等加注,为考查这段历史的研究者提供较为可靠的文献资料。

  • 标签: 《安多地区佛法传播史略》 夏尔·噶丹嘉措 藏传佛教 格鲁派 传播史 译注
  • 简介:《草堂诗余别录》是明代著名词学家张綖选辑、评点的宋词选本,是明代风行天下的《草堂诗余》系列中较早的评点本,反映了张綖的重要的词学思想以及明代词学发展中的某些变化,影响重大,但其在后世流传中却出现了诸多讹误,笔者列举数则,并一一勘正。

  • 标签: 《草堂诗余别录》 传播 讹误 勘正
  • 简介:近几年来,我国传统戏曲发展变缓,晋剧也同样面临窘境。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如何与新媒体相结合,是新时代新环境下戏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介绍环境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晋剧发展和传播的优势及劣势,进一步探究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戏曲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新媒体 晋剧 传播发展
  • 简介:古籍牌记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往学者大都关注古籍牌记在版本鉴定方面的作用,本文则力求从文献传播角度、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研究、阐述其在文献传播方面的价值。

  • 标签: 古籍 牌记 文献 传播
  • 简介: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具有高效、直观、交互、传播面广等特点,能将内涵深厚的传统文化以直观形象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进行传达,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传播效率的最大化,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交融。本文从探寻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传播的契合点入手,结合经典案例分析,探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性和互助价值。通过项目实践,阐述传统文化传播融入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项目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标签: 数字媒体艺术 传统文化传播 实践
  • 简介:本文在张健考证“《沧浪诗话》非严羽所编”之结论基础上,继续追究所传该着文本的来历,藉以重建严羽诗学着作生成及早期传播的历史。一是通过具体解析其并不均质的文本结构以及《诗人玉屑》分门类编的商业化制作,推证严着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诗证的构成方式,或即来自最早以如此构架收录严作的魏庆之是书。一是观照严羽所处的时代,作为传播中介的书坊编刊者与以更为广大的中下层创作者为主体的读者构成的庞大诗歌消费市场已经形成,故考述严氏诗学着述正是在宋元间这样一种文学生态环境中,主要以“诗法”的面目被传播

  • 标签: 严羽 沧浪诗话 诗人玉屑 文本生成 诗法传播
  • 简介:新媒体时代,需要以新媒体技术推动方志文化传播和应用。然而,传统媒体不能满足新时代方志文化传播的需要,方志机构在新媒体平台建设上发展不平衡、相当滞后。方志机构应该充分发挥方志工作者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者新媒体素质,树立方志文化传播的营销意识;努力搭建各种方志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完善方志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功能,通过发展方志网站、移动网络、微信、微博、手机短信报纸等新媒体平台,精选内容推送给广大用户,促进方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 标签: 新媒体 方志文化 传播 方志网站 数字化资源
  • 简介:文化依赖于传播而存在,文化传播是文化迁移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新媒体涌现,如网络、数字电视、手机杂志等。继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媒体之后,成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对文化的传播方式异于传统媒体。通过对新媒体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分析,研究在新媒体语境下文化传播方式的现状和发展的瓶颈,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 标签: 新媒体 文化传播方式 对策
  • 简介:翻译首先是一种文化的移植,而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受到输入国和输出国所特有的文化环境或者文化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同样,马克思主义术语在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人所接受的过程中,同样也受到这两种文化模式的影响,即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和日本文化模式。马克思主义术语是经过日本传统文化的过滤后来到中国的,即'被来源地的马克思主义者解释过了的马克思主义,这必然会打上来源地的语境烙印,从而使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意义扩大、意义减小甚至误读等)'1。当前马克思主义术语中很多核心术语,由于字典的编纂而失去了历史文化语境,只有将术语的形成置于其生成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充分考察其时代性,才能深层次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术语的内涵。

  • 标签: 翻译 留日学生 问题
  • 简介:文化生态系统是特定文化生成、发展和传播的基础。文化内在的“生成性”特征决定了文化生成、发展和传播的基本规律。文化是特定“时间-历史”情境中的主体不断建构的结果,建构形成的“文化”又在新的“时间-历史”情境中得到继承、诠释和传播。纵观以“沧浪之水”为载体、以“有道则出、无道则隐”为核心的“沧浪文化”生成、发展和传播全过程,“沧浪文化”从文化的原始生长点出发,早期为扩展扩散,后期为迁移扩散;经由地理表征“升华”到经典文化中,又从经典文化“落实”到地理表征上的双向互动的生成和反身建构过程。就现实意义而言,不同地域的同类文化之间并非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关系,绝大多数地理性的“文化正宗”之争可以就此打住。

  • 标签: 沧浪之水 沧浪文化 文化生态系统 文化景观 “时间-历史”情境 生成
  • 简介:帝制中国各级官员的权力,本质上来源于皇帝的授予,程序上要落实到文书的传递与信息的流通环节之中。政治运作中传递信息的文书不一定都是政务文书,但是围绕皇帝而传递的文书都承载着权力的配置功能。对于皇帝来说,他所获得的信息都是经过层层过滤的。对于参与中枢决策的官员来说,是否能够将信息送到皇帝手中,决定着是否能够在最高决策中发挥作用,是否在中枢政治运作中获得权力。

  • 标签: 传递信息 文书 权力 运行机制 政务 反思
  • 简介:志书设"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编,对全面系统记述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篇目设置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做到"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经广泛调查研究,并在听取政府办、科技局、发展与改革局、经信局、工商局、公安局、城管局等政府部门的意见基础上,设置"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编的篇目结构布局。

  • 标签: 第二轮志书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篇目
  • 简介:现实的世界与虚拟的信息世界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吗?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MediaLab)的博士后、有“天才学生”之称的印度青年普拉纳夫·米斯特莱(PranavMistry)先生,用他近年来的多项基于计算机的创新性装置发踞,做出了他的回答。

  • 标签: 信息世界 装置 科学家 麻省理工学院 媒体实验室 MEDIA
  • 简介:2017年11月24日-26日,全国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会议暨第二期全国地方志信息化业务培训班在广州召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冀祥德出席开幕式并作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地方志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讲话,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贻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玉宏出席并主持开幕式。

  • 标签: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开发利用工作 业务培训班 方志资源 信息化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