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一真是: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我们从灵石启程,千里迢迢来到苏州,却又转入了灵石人家的后花园。跨进“师园”的门檻,一幕幕如诗如画的秀美景色迎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陪同我们游园的丁铭松先生(苏州市政协城乡建设委员会秘书处处长)谐趣地说:“你们又到家了,师园曾是你们灵石人何澄(亚)老先生的私家花园。

  • 标签: 苏州 城乡建设委员会 私家花园 后花园 秘书处 市政协
  • 简介:在中国,凡研究鲁迅或熟知现代文学史者,没人不知道台静。20年代末,台静曾以《地之子》和《建塔者》两本小说集名世,得到鲁迅先生的很高评价。鲁迅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收入台静的4篇小说,入选量与他自己相等,是这部大系中入选作品最多的两位作家。台静祖籍安徽省霍邱县叶集镇,他生于1902年11月23日,1990年11月9日病逝于台北。早在1922年,台静为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毅然走出故乡,到五四运动发源地北京求学,考取了北京大学旁听生资格。次年,他又考取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的研究生。在国学门学习3年,台静结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其中就有刘半先生。台静与刘半相识于1925年的秋天

  • 标签: 台静农 刘半农 国学门 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先生 诺贝尔奖金
  • 简介:台静方面大耳,身材奇伟,仪表堂堂,宽厚豁达,热爱人生,淡泊名利,是一个颇有魏晋风度的现代知识分子.他对生活有着多方面的趣味,对艺术和学术则有着多方面的建树.作为一个作家,他是新文学乡土文学的杰出代表,其小说集曾受到鲁迅很高的评价;作为一个学者,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研究,不仅视野恢弘,而且精微独到;作为一个教育家,他献身教育50余年,无论是道德、学问,还是敬业精神,都堪称一代师表,说他的'桃李满天下',确是名实相副;他又是一个书法家,有传世,书法家启功评价他的书法艺术是'虎虎生气'、'浩浩落落'、'沉郁顿挫'.启功还说:'台先生从人品、性情、学问,以至他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成就,可以说是综合而成的一位完美的艺术家.'

  • 标签: 台静农 小说集 乡土文学 新文学 魏晋风度 鲁迅
  • 简介:2011年9月,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德阳三图志》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德阳三图志》编纂始于2010年3月,历时1年半完成;由卷首、概述、大事记、农业、农村、农民、附录七部分构成。采用述、记、图、表、录等体裁,以图、志为主,设中英文目录;成书约35万字近千幅图片。该志本着存史资政的原则,以图为主,图文结合,用直观、鲜活的图片和文字全面、客观、翔实地记述了2003年至2010年。农村改革发祥地德阳的“三”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大幅度提升,奔向殷实小康生活的伟大历史进程;

  • 标签: 科学技术出版社 “三农”工作 德阳市 2010年 农村改革 农民收入
  • 简介:转眼间,李世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年多了。作为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我始终忘不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忘不了他对我的教诲和影响。1970年代,我从安徽劳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省委办公室秘书一处工作。一天,处领导找我谈话,

  • 标签: 同志 怀念 办公室秘书 70年代 大学毕业 省委
  • 简介:1916年秋天,中华书局发生财政危机,刘半辞去编辑,搬到上海铜仁路明厚里一号(今延安中路上海展览馆前),任上海实业学校和中华铁路学校教员。

  • 标签: 刘半农 陈独秀 交往 中华书局 财政危机 展览馆
  • 简介:“帝制商社会”是从中国历史作为主体而不是作为相对于西方的比较对象角度,对明清时期国家、社会、文化总体形态的一种概括。这是一种在中央集权的帝制体系框架内展开的以农业、手工业生产为基础的商业化程度日益增强的社会,其最基本特征是,帝制——官僚——郡县体制与商混合经济达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共生态。明清帝制商社会覆盖广袤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来保持基本社会平衡和持续性,具有独特的性征和演进倾向,应该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对其生成的轨迹的梳理有助于重新解读秦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演进的历史,对其遗产的考察则有益于把握现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渊源。

  • 标签: 明清 帝制农商社会 西方中心主义 社会形态
  • 简介:中国是农业大国,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开始了农业。甘肃省临夏地区属黄土高原,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创造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当地俗事项反映千百年来这片土地农耕文化传承过程中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成为民俗中农俗的重要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些简单原始的耕作方法已被现代机器所替代,随之有些俗也消失殆尽。本文意将临夏地区流行的汉文化中几则俗记录下来,与飨各位。

  • 标签: 俗文化 临夏 农业大国 农耕文化 黄土高原 农业文明
  • 简介:刘半和苏曼殊,都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杰出的人物,他们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如都是诗人、翻译家、小说家;他们都是反封建的文化战士;他们的命运都非常坎坷。曾经,他们也有过短暂的交往,值得追述。

  • 标签: 苏曼殊 刘半农 交往 现代文化史 翻译家 小说家
  • 简介:<正>翻开人类语言史,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是:文化。文化,这个无是世界与人生的巨大包容体。然而,对于文化是什么,是否存在一个文化之,以及文化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形态等,一直是人类探讨的重大课题之一。面对汗牛充栋的文化研究资料,再来苦思出一个文化的精确定义,或许有其价值,但未必是文化深入研究的最佳通道。与此相通的是,我们难道不可以问一句:什么不是文化呢?是的,文化概念的界定往往表现为一种文化观念,而观念的价值形态的不确定性则往往是文化研究歧义所在的根本。难道文化研究已无路可走?比较文化的兴起似乎给文化研究打了一针强心剂——在中国,在西方世界,以异域文化为参照的思想系统正在显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文化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作为一种前提,加之文化范围的无所不包,使此类比较文化产生了更多的歧义,墨子的“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可作为对这种纷乱状态的最好诠释。面对文化研究如此的“多义性”,我们是否能找到牵系文化乃至比较文化的至关重要的“神经”呢?

  • 标签: 文化范畴 文化研究 妇女文化 外显形态 比较文化 文化形态
  • 简介:1944年初,随着日本太平洋战局的不断恶化,利令智昏的日本侵略者便决定在中国战场发动一次大型战役,以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将中国与日本本土作为与美国相对抗的最后基地。从4月开始,日本大本营以打通从朝鲜釜山至越南河内的大陆交通线为作战计划,发动了豫湘桂战役。

  • 标签: 日本侵略者 豫湘桂战役 派系 中国战场 国民政府 日本本土
  • 简介:从本质上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性问题,通过补短板、强底板,使我国发展能够持续健康、行稳致远、全面进步;就是要解决快速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三”问题,使农业农村同步现代化,防止出现农业衰落、农村凋敝;就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使中国梦成为每个人的梦。

  • 标签: “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 思想指导 总书记 习近平 现代化进程
  • 简介:解放前,越南人民领袖胡志明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在中越边境龙州县一带搞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当局追捕,在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情况下闯入吉政家得救,后来便结拜成亲密兄弟,成为中越革命情谊的佳话。

  • 标签: 胡志明 兄弟 中国共产党 革命活动 中越边境 解放前
  • 简介:本文是对周家台"祠先"秦简中涉及的祭祀活动及其中所蕴籍的宗教、政治与技术等背景的综合研究。文中首先对一些重要词语和语句进行了新的释读和文义贯通,并对腏祭的祭仪特征进行了专题考察。在背景研究方面,则首先通过考察先秦至汉代神农、后稷以及诸田事神的原初神格、祭礼特征及后续演进,确定了先的田祖原型及其与其他农业神祇的整合过程,同时也阐释了先在秦代产生和民间私祭的历史、文化背景。就腊祭而言,则区分了先秦时代十月腊祭和十二月蜡祭的功能特征,并探讨了战国晚期秦地对二祭进行整合的祭制改革及腊祭在两汉时代发展为岁终年节等相关问题,另外还研析了郑玄等东汉经学家在腊祭和先释读方面出现的诸多困惑、失误与深层原因。最后,在禾、黍名称与治种技术问题上,指出二者均源于北方的粟作农业体系,与楚地稻作农业无关。由简文中的出种、燔治和殽种等活动,可证由选种、晒种、藏种、出种、粪种等环节构成的整套治种技术在秦代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显示出农业技术、先信仰与祭礼活动的有机交融。就政治-宗教层面而言,楚地先祭的出现,其实是秦人强权文化一统天下的缩影,也是秦人国家宗教征服楚地信仰的见证。

  • 标签: “祠先农”简 农神信仰 农事仪礼 腊日起源 古代治种技术
  • 简介:<正>俗语说"吃五谷生百病",但昂贵的医疗费使大多数农民群众望而生畏,"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非常普遍。为有效扼制这种现状,2003年9月,互助县作为青海省第一批新合试点县率先开展此项工作,从此旨在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降低疾病风险、实现病有所医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互助县开始实施。试点工作艰难起步"在八十年代就搞了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每户筹资2元钱,搞起来的村卫生室只给村医带来了好处,大家看病医药费没有减免,最后集资的钱都没有返还,现在每人每年

  • 标签: 疾病风险 社会保障制度 医疗工作 定点医疗机构 大病医疗保险 单病种
  • 简介:3、在农民问题上,周恩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以之作为“三”一体中的重要问题来考虑。早在1953年9月29日,他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的报告中就说,中国农民对生儿育女的事情是很高兴的。喜欢多生几个孩子。但是,这样一个增长率的供应问题,却是我们的一个大负担。我们现在的粮食,以粗粮算.每人每年平均500斤左右,当然今后还会增加,但增加的数目不会太快。可是,粮食的消耗却增加得很快。过去,

  • 标签: 周恩来 “三农”问题 发展思想 中国 农民生活
  • 简介:周恩来在领导和主持20多年的国民经济工作中,凡安排农业或谈到农村问题时,总是把农业、农村、农民融为一体来考虑,即“三”一体的总体发展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思想方法论和扩大再生产原理的具体运用,反映了社会主义大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周恩来 “三农”问题 中国 经济发展 思想认识
  • 简介:<正>2009年8月,太原市政府网站公布了《太原市志》第八册,至此,《太原市志》全书八册全部在太原市政府网站公布。在4月28日太原市县(市)区地方志办主任专题务虚会暨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会后,太

  • 标签: 太原市政府 区地方志 用志 地情 务虚会 工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