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着重考察中国从60年代到70年代对越南抗美救国斗争进行的大规模援助及其促动因素,以及在这一背景下中美关系所发生的微妙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对越南的武装干涉不断升级,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所致;中国对越南抗美救国斗争的有力支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越南战争的最后结局,而且对当时的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 标签: 中美关系 援越抗美 斗争 越南战争 威胁 支持
  • 简介: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后,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南京国民政府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表示坚决抗战,一方面限于国弱民穷,乃积极寻求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的物资、军事援助,以达成广泛的国际反侵略战线.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中国 美国 留学生 抗日战争时期
  • 简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都为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元代以后,数十个民族一直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少数民族间,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的民族间的关系可以说渊源流长、影响深远,蒙古族藏族两个民族的关系就是这样.

  • 标签: 《蒙藏关系史大系·政治卷》 书评 民族关系 学术性 蒙古族 藏族
  • 简介:原始群时代,人们对于财产只有利用而无占有,实际意义上的占有开始于氏族社会.起初,占有只发生于相邻的氏族之间,以后氏族社会内部又分化出大家庭,遂取代氏族而成为原始社会后期最重要的占有主体.

  • 标签: 占有 原始群 氏族 大家庭 财产
  • 简介:<正>清代是中国民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时期。阐明这一阶段的民族关系,对促进中国民族清史的研究,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最近读到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杨学琛教授所著《清代民族关系》,获益匪浅,现对这第一部论述清代民族关系的学术专著,从三个方面予以评介。首先,全局明朗,主流突出。自顺治元年(1644)入关到宣统三年(1911)幼帝退位需清朝历经十帝共268年,若再加上1583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至清崇德八年(1643),又,往前延伸六十一年,即明朝万历、天启、崇祯三朝之时。在这前后三百来年里,各族之间,边疆少数民族与清朝中央政府以及他们与满族、汉族之间,真是恩恩怨怨,时战时,喜怒

  • 标签: 中国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史 清代 中国民族史 努尔哈赤 重大变化
  • 简介:盛世修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为这种传统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推动修史活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个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国史与地方的辩证关系,悟出了一孔之见,不揣谫陋,就教于同道。

  • 标签: 国史 地方史 辩证关系 修史活动
  • 简介:中美文化关系的研究是随着中美文化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逐渐萌生、成型并进入深入阶段的。早在鸦片战争前后至民国时期,中美文化关系在诸多方面已相当密切.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美文化关系的研究,却几无什么科学成果可言;而建国后中美文化关系虽曾一度发展停滞,后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始告恢复,中美文化关系的研究在短期内就已取得可喜的进展颇多的成果。本文拟对中美文化关系史研究的进程趋势略作论述,并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 标签: 中国 美国 文化建设 文学交流
  • 简介: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活动是多方面的,中国通史、中国史学、中国思想、中国交通史皆有专作,回族伊斯兰教只是其学术活动的一部分。本文仅就后一方面作一简述,以庆贺白寿彝师九十华诞。白寿彝先生研究回族伊斯兰教,始于1935年。这一年的1月至5月,他...

  • 标签: 白寿彝 伊斯兰教史 回族史 回族伊斯兰教 回教 回族人物志
  • 简介:我今天想要讨论的主题是口述史学。我是《口述史评论》的编辑,它在美国是口述史学领域的主要刊物。当我写《中国的难题》(TheChinesePuzzle)这篇文章时我认为:在中国,口述就像'中国的难题'一样,难以寻找到所有的部分。我曾经对有组织的口述史学运动做过一定的考察。中国的口述史学强调几个主题如:领导者、妇女史、地方城市。这些题目是口述史学最先开始应用的地方。

  • 标签: 口述史 史性质 性质意义
  • 简介:<正>当前,我国学术百花园中春意正浓,人材辈出,硕果累累。坛的情况亦不例外,它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巨大进展是不容抹煞的,现在举行的全国首次史学史学术座谈会就是一个明证。只是我们应该进一步看到,当今飞跃发展的时代相比,一些先进的学科相比,历史学的教学与研究、提高与普及确也还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它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障

  • 标签: 历史研究 学术座谈会 历史学 中国传统文化 史学工作者 中华民族
  • 简介:通》是一部价值很高的史学理论名著,它在诸多方面为我国的史学批评开辟了道路。在《通·补注》篇中,刘知几总结了唐朝以前史注的主要成就,划分了注的种类。他褒扬训解式注而贬低补阙式注,鄙弃自注。这些观点引发了后代史学家许多争议,开创了注研究的议题,客观上推动了注批评的发展。

  • 标签: 刘知几 史通补注 裴松之 三国志注
  • 简介:由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外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9月11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外关系史研究所所长王晓秋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国际合作部部长郝平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程郁缀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近代的中外关系,特别是国际学术界对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成果动向,来自法国、日本、波兰、澳大利亚、美国五个国家的八位外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的两位学者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会者围绕着近代留学、全球一体化、中国的近代化、中国人的世界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中外关系史 国际学术讨论会 国际合作部 大学历史系 世界观形成 晓秋
  • 简介:清代乾嘉时期的史家崔述对先秦历史疑古辨伪,求实考信,不但澄清许多古书记载的谬误古史传说的疑团,而且表现出深刻的考理念与考见识。其“不以传注杂于经,不以诸子百家杂于经传”的考理念,表现为以经证则去古未远的考原则;强调“不应后人所知。乃反详于古人”的考理念。表现为对古史传说循流溯源祛疑解惑的考方法;反对“凡说上古者,皆以后世例之”的考理念,表现为朴素历史主义的考史学风。他的这一系列考理念见识,对中国古代历史考证学理论与方法论的丰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标签: 崔述 史考 史识
  • 简介:历史研究需要进行科学分期,由于所研究的对象不同,因而分期的标准也不尽相同.20世纪中日俄(苏)三国关系史可分为7个时期.1900-1917年为两强凌一弱时期;1917-1931年为三国关系初次变化时期;1931-1945年为战争笼罩三国时期;1945-1949年为三国关系特殊时期;1949-1960年为三国关系再次变化时期;1960-1972年为敌友关系相互转变时期;1972-1991年为三国关系终趋正常时期.

  • 标签: 中日俄(苏) 三国关系 分期问题
  • 简介:在周代的规谏劝诫制度中,包括所谓"献书"一类引人注目的特殊形式.它一方面对周王统治能起到政治上的规谏补益之效,另一方面则开启了鉴思想的端绪.以史为鉴思想实肇始于周公,复经记事史官的载笔实践,终促使其后来发展完善起来.

  • 标签: 史官 献书 以史为鉴
  • 简介:<正>塔西陀的生平事迹,我们所知不详。他大概出身于山南高卢或那波尔高卢的一个骑士家庭。自小受过良好教育。从他自己的作品中得悉,他曾师承当时罗马的大演说家阿佩尔塞孔杜斯学过修辞学散文写作。

  • 标签: 塔西陀 编年史 阿古利可拉 日耳曼人 罗马人 执政官
  • 简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了延安、重庆两个中心,因政治环境、革命任务、个人治学领域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古代社会思想的研究显示出明显的偏重。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史学上承社会史论战的发展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更多地体现出与此前中国史学发展的连续性继承性,而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家对思想的研究则直接缘于社会史研究的成果。

  • 标签: 抗战时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