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正>晚明思想家李贽在其晚年潜心史学,撰《藏书》和《续藏书》,论兴亡,评人物,自称为一家之言。这两部书不足以称信史,也没有考订前史之功,然而却表达了李贽的史学思想,其中颇有不少精采之论,很有启发,在“文章事功不及前代”的明朝,堪称异军独起。其所撰《藏书》六十八卷,刊行于生前,《续藏书》则于殁后在通州马家觅得,由王惟俨刊行,其中有后人羼杂之迹,似非旧作原貌。至于《史纲评要》则尚难辨真赝,不宜率尔评议.因此,暂以《藏书》为主,适当参考《续藏书》,似觉稳妥。

  • 标签: 李贽 晚明思想 王安石 儒臣 封建专制主义 司马迁
  • 简介:史论的创立,由来已久。《左传》有“君子曰”,《史记》有“太史公曰”,《汉书》有“赞”,《三国志》有“评”,《晋书》以下,则多为“史臣曰”。《晋书》往往在有些例目前加一段序言,说明设立之原由凡例,有时也进行评论,亦可视作史论。自史汉至晋书,史论总的趋势...

  • 标签: 《晋书》 史论 “五胡” 《史记》 《文心雕龙》 《史通》
  • 简介:<正>王安石是我国古代集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人物。他不是史学家,但在他的著作中包含有大量的史论内容:或以史立论,或借论史为自己的政论张本,这些无疑是他全部思想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开展对王安石史论的研究,探求它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不仅有益于我们全面地去说明王安石的思想,而且对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也是有意义的。一王安石继承了我国历史上“气一元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精神,并对世界万物的产生过程进行了具体说明,关于这些,早已有人详述。值得提出的是,王安石在肯定世界物质性的同时,认为物质的运动、变化是其固有的特

  • 标签: 王安石变法 我国古代 圣人之道 理论价值 人类社会 自然界
  • 简介:<正>回族是我国第三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散居全国各地,千百年来与汉族人民守望相助,出入相友。它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有紧密的联系,它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过应有的贡献。那么,回族是怎样形成的,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历史道路,有什么特点?这是国内学术界探讨着的问题,也是各族人民愿意了解,尤其是回族人民迫切盼望急于深知的问题。伊斯兰既是一种宗教,又是一种世界性的大文化。它与欧美的基督文化,东亚的儒学文化争雄并立。回回人载负着伊斯兰文化

  • 标签: 回族史研究 论稿 伊斯兰文化 伊斯兰教 苏非派 基督文化
  • 简介:<正>近读书报,看了两篇事涉朱明王朝万历年间位极人臣的首辅张居正的文章。一褒一贬,均感偏颇,似有一辨之必要。王世华同志《张居正教子》的读史札记(载上海《文汇报》“学林”第194号,

  • 标签: 张居正 褒贬 万历年间 明王朝 汤显祖 文汇报
  • 简介: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责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程子云:“立言贵含蓄意思,勿使天德者眩,知德者厌。”此语最有味。

  • 标签: 节选 论文 偶记 史志
  • 简介:一、总论给清史以准确的历史定位李治亭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2005:6明清时期古代中国社会的终结及其教训南炳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2005:6清代宗族、村落与自治问题冯尔康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2005:6加强对清朝政治体制的研究常建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2005:6'后十六世纪问题'与清朝[日]岸本美绪清史研究2005:2清史研究与政治冯尔康史学月刊2005:3清朝皇帝的中国观郭成康清史研究2005:4儒家意识形态与清初政权林国标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5降清汉族知识分子在清初的作用杨银权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科)2005:2

  • 标签: 清史论文索引
  • 简介:一、总论第九届国际清史研讨会综述任万平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6

  • 标签: 清史论文索引
  • 简介:祁山怀古虽说历史的巨变是用血与火来实现的但是草莽中的英雄又怎少得了书生的谋略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就有了六出祁山

  • 标签: 节选 汉水 三顾茅庐 祁山
  • 简介:<正>我们的史学史工作,研究的范围,一般只限于著者生平、著作时代、著作的体例、编撰旨趣等,而对于历代史学家关于重大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看法,却往往缺乏分析。国家职能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些历史家在他们的史书中所记述的重要内容,我们对此也很少注意。关于国家职能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有很多精湛的论述。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说;“在亚洲,从很古的时候起,一般说来只有三个政府部门:财政部门,或对内进行掠夺的部门;军事部门,或对外进行掠夺的部门;最后是公共工程部门。”他对于公共工程部门中水的问题论述得特别详细。他说,“利用渠道和水利工程

  • 标签: 国家职能 史学史 历史问题 马克思主义 论述 工程部门
  • 简介:史论作为一种历史认识形式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最能体现史家的历史认识特色。汉晋之间的史论在史学与时代的双向互动中,从形式、内容、史论主题和评论风格都有重要发展,在中国古代史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也体现了此间史家对时代和现实的关注。

  • 标签: 汉晋时期史论 历史评论 历史撰述
  • 简介: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①、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②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③。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④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⑤。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⑥稠浊⑦,磬折⑧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选摘自《隐秀轩集》)

  • 标签: 花溪 武侯祠 杜甫 水木清华 孔子 成都
  • 简介:中晚唐文人完成了由盛唐纯粹文辞之士到知识型、学者型学士的转换,文史兼擅并融的主体丈化特征使史学精神对史论体咏史诗产生影响成为可能。具体而言,传统史鉴致用精神在中晚唐形成风气。受此精神影响,史论体咏史诗多以垂鉴致用为目的,以君主为主要讽谏对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针对性。《春秋》学派中的疑经新变、委曲发明的史学精神使士子在涉足经史内容时,往往对传统的经史之义进行大胆怀疑,对史实进行细致辨析,倡扬新说,促成了翻案体的产生。适应思想重建的要求,中晚唐史学开启义理之途,提倡以史治心,转变入史观念。这使史论体咏史诗多注意阐发史实背后的道德义理,具有儒学道德化、义理化的特点;从心性角度思考问题;导致了赞扬奇节义士、高隐大德诗风的盛行。

  • 标签: 中晚唐 史学精神 咏史诗 史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