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系概况薄音湖(Buyanhuu)政治大学民族学系是台湾大专院校中唯一研究少数民族问题的教学科研单位。1955年政大在台湾复校,即设有边政学系。1969年改称民族社会学系,同年设立边政研究所(硕士班),1990年改名民族研究所。198...

  • 标签: 民族学系 台湾政治 台湾原住民 蒙古史 民族文学 民族政策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民族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发展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民族自治地方可以灵活地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政策;可以得到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人才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和帮助;

  • 标签: 政治文化建设 西北少数民族 新时期 民族自治地方 新中国成立以来 民族区域自治
  • 简介:印度社会精英对英国统治态度的改变是20世纪上半期印度群众性民族运动兴起的一个关键性政治变量.但是,在印度这样的农民社会里,农民(包括农村手工业者)一直是主导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政治态度不能不影响整个印度政治社会的发展.传统上的印度农民是政治冷漠主义者,他们对村社之外的全国性政治过程并不关心,但是在英国的统治下,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变迁却使印度农民和全国性政治过程有了密切的利害关系,他们和印度的社会政治精英在反对英国统治方面具有了共同利益.这正是使得他们积极响应以甘地为首的印度政治精英的号召,参加印度现代民族运动,为印度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巨大历史贡献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印度农民 政治文化 民族运动 甘地
  • 简介: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出身地域特殊性和文化多元性,其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而政治认同状况又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很多问题。因此,本论文重点对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青海 少数民族大学生 政治认同 影响因素
  • 简介:少数民族青年的政治认同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青年思想状况、政治情感以及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拥护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比较分析发现,少数民族青年与汉族青年存在显著差异,影响认同的序列也存在显著不同。研究结果显示,少数民族青年的政治认同明显高于汉族青年;而党员身份在少数民族青年和汉族青年的政治认同中都没有起到显著作用。提示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有更多分层研究,同时,培育少数民族青年的政治认同首先要增强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在当代少数民族青年政治认同培育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政治认同主体,应采取不同的培育策略,强调不同的培育重点。

  • 标签: 政治认同 少数民族 青年
  • 简介: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再生产的能力,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一系列教育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使得少数民族受教育权被"差别对待",这种"差别对待"不仅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再生产能力,还能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捍卫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补偿少数民族在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是一种实质平等,可通过配额制来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承认政治 差别原则 实质平等
  • 简介:西方学者认为,当前的世界是一个由“民族-国家(nation—state)”构成的“国际体系”。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民族-国家”体系也已经扩张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民族主义(Ila—tionalism)”迄今为止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影响最为深远、最具有号召力的政治口号之一。但中国作为一个特例,在经历了引进“民族主义”话语的时代以后,却最终选择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理念,并在现实运作中稳步发展,这表明“民族-国家”及其“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并非这个世界上的唯一选择。

  • 标签: 多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 政治理念
  • 简介: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而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形式,与我国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客观要求相契合。现阶段,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进一步培育协商民主的社会基础、进一步丰富协商民主的内涵和形式,是引导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 标签: 协商民主 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 有序政治参与
  • 简介: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历了准备、正式确立、进一步发展三个阶段,对于西藏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政治现代化而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三个方面推进了西藏的政治现代化,即政治权威的合理化,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在新形势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第一,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第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体系;第三,加快推进自治机关的行政体制改革。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西藏 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
  • 简介:考察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状况,把握其特殊性,对更好地引导民族地区新社会阶层有序政治参与,发挥其在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以青海为个案,从政治参与态度、政治参与基本认知、政治参与行为、政治参与特性表现等方面,对青海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状况进行了考察,初步获得了青海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状况的基本认知,并从政治参与的直接动因、政治参与的主体、政治参与的行为等方面分析了特性表现。

  • 标签: 青海 新社会阶层 政治参与
  • 简介:民族分立主义混淆了国家与民族的区别,主张每个民族应有自己的国家,其结果引起了民族分裂式民族自决,导致了多民族国家中的许多民族问题。

  • 标签: 民族 分立 自决 分裂
  • 简介: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科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强实效性。

  • 标签: 少数民族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 简介:抑文明民族见陵于野蛮民族,非独中国也。印度之于西亚,希腊之于马其顿,罗马之于日尔曼,数者实如出一辙。然则武力之不竞,乃文明民族之通病,非中国独然也。欲求中国武力不竞之原因,又非先求文明民族武力不竞之原因不可矣。

  • 标签: 民族 文明 野蛮 消长 中国 马其顿
  • 简介:新县志设民族篇是一种创新,是实事求是反映县情,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和新的体例编写新方志的需要,是贯彻党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的体现。(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几十个民族共居,几乎没有一个市、县是单一民族的。在新疆,现在有40多个民族(其中有13个世居民族)混居在全疆各个县市。各民族都有着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文化、语言文字、习俗信仰等独特特点,有着相对稳定的或大或小的聚居区。长期以来,各民族人民共同劳动、

  • 标签: 多民族国家 聚居区 祖国统一 语言文字 专志 热爱祖国
  • 简介: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土族人那么喜欢彩虹,崇尚彩虹,称自己的民族是“彩虹民族”,称自己的家乡为“彩虹的家乡”,甚至国家在征集民族的图案标志时,土族人献上的是一幅彩虹的图案。土族人这么爱彩虹,是这个民族极爱色彩的表现,还是一种崇拜古代神灵的遗留?对此,我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 标签: 彩虹 民族 土族人 家乡 图案 考证
  • 简介:“整合”和“民族整合”的词条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的林林总总,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本文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了梳理,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 标签: 整合 民族整合 理解
  • 简介:信任不仅是促进人际关系融洽的基本前提,而且是促进社会秩序良性循环的基本条件,它还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①各民族相互信任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前提。因此,要在各民族中形成相互间的民族信任,营造良好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 标签: 民族团结 相互信任 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 社会秩序 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