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1929年3月,国际联盟(联合国的前身)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裁军会议,蒋作宾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是他就任外交使节后所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因此,他十分注重自己作为中国代表的形象.按照会议的规定,与会代表大会发言均须使

  • 标签: 国民政府 国民党政府 汉语 裁军会议 陆军部 外交活动
  • 简介:文章从历史的、地理的、各民族关系的角度对青海汉语方言的形成作了一定的探讨.

  • 标签: 青海 汉语 方言
  • 简介:<正>如果说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出现了“汉语热”的话,那么法国可谓是其中熊熊燃烧的一个“大火炉”!汉语教学在法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它不但触及面极广而且形式丰富多样,学习汉语的人数量多。在最近几年,中国文学翻译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法国。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汉语热”的“热”字:我们认为这一词不是说明性的,而是描述性的。事实上“汉语热”或“时髦”是一种持久的“热”或经久不衰的“时髦”。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必须对它们的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

  • 标签: 现代汉语教学 法国 汉语教师 汉语热 巴黎 中文教学
  • 简介:纵观汉语发展的历史,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极具研究价值。缘此,自三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都对它倾注过不少心力。迄今,一些过去不甚了了的问题日见明朗,汉语史的研究和教学也有了比较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文献材料。这是我们值得高兴的事。然而,此间也还存在着一些缺憾,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汉语附加式构词的研究至今尚显得苍白。

  • 标签: 古代汉语 词尾研究 单音词 复音词 称谓 界定问题
  •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兴起的浑沌学理论,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观察和研究一些社会和人文现象.本文即是一次用浑沌学理论观照汉语的尝试.文章指出以下事实可说明汉语的浑沌性:1、语言整体不等于各语言部分简单相加;2、词类实际上是一种浑沌状态;3、量词系统具有一定的浑沌性;4、词、短语和句子在构成上存在"套箱"现象;5、结构助词de的具体写法存在浑沌性.文章对后两个事实进行了具体分析后得出结论:语言,包括汉语,是这样一个统一体,有序和无序的统一,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稳定与不稳定的统一.

  • 标签: 汉语 浑沌学 词类 量词 结构助词
  • 简介:王力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他主编的《王力古汉语字典》新近已由中华书局出版。我们在这一期中特节录发表这部字典的序以为王力先生百年诞辰的纪念。在序文中王力先生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他所概括的这部字典的八个特点正是他一贯的词典编纂思想的具体体现。

  • 标签: 王力 字典 古汉语 词典编纂 语言学 发表
  • 简介:一九九九年八月一日至四日,我国首届汉语词源学研讨会由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所及中文系举办.在长春顺利召开并圆满结束。在会议临结束时,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汉语词源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今后隔年定期地召开汉语词源学研讨会,并将每次会议的论文汇集出版,以期使这一学科的研究更加蓬勃、健康地开展起来。

  • 标签: 汉语词源 研究出版 词源研究
  • 简介:中国“入世”,可能是中国21世纪的最大事件。“入世”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都将出现新的形势,会有新的调整和重构。就文化而言,从单一走向复杂和多元,交流、借鉴、吸收、矛盾、碰撞,是必然的。如何认识和把握“入世”后文化变化的趋势,怎样重新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强化和弘扬我中华文化的特殊优势,振兴中华,促进世界的进步和发展,无疑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 标签: 汉语 汉字文化 感召力 入世 中国
  • 简介:动词的词汇意义是动词虚化为介词的前提;动词出现的句法位置是动词虚化为介词的条件;类同引申是中古汉语新生介词的一大特色;作为一种主观行为,重新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把各种虚化过程加以确定,标志着虚化过程的最终完成.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动词向介词的转化.

  • 标签: 中古汉语 介词 动词 类同引申 语法
  • 简介: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随着语言的发展,总得有新的词典来反映语言的变化;随着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修订和增加,总得有词典来体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问世正体现了这一时代的要求。它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是帮助人们特别是中小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重要工具,是面向广大汉语学习者的标准语文范本。

  • 标签: 语言文字 词语 语言学家 现代汉语词典 语文生活 规范词典
  • 简介:本文所研究的是我国回回人先民母语的转变与"小经"文字产生的相互关系问题.回回人的先民在从外来移民转变为中国一个少数民族的过程中,曾经历了一个"双语时期",即同时操汉语与波斯语的时期,其时代大致在元与明初.目前保存下来的早期回族汉语标本可上推至明初.回回人的"双语时期"约结束于明中期,这时多数回回人已经不懂波斯语,其母语也演变为"回族汉语"."小经"文字的产生当在此后.

  • 标签: “小经”文字 回族汉语 回回人 先民母语 象形文字 双语时期
  • 简介:首次国际蒙古学学者大会是于1959年举行的。在第一至第五届蒙古学家大会期间(1959-1987),国际蒙古学家大会的常设委员会一直在行使其职责。国际蒙古学学者大会的首任主席为B.锡林迪布(Shirendev)教授,秘书长为S.鲁布桑旺丹(Luvsanvandan)博士。1987年举行的第五届国际蒙古学家大会正式成立了国际蒙古学学会,并通过了其第一部会章:"国际蒙古学学会(以下简称IAMS)......是一个在自愿基础上的联合蒙古学学者及各国蒙古学研究中心的非政府的学术组织"(引自IAMS章程)。IAMS以鼓励与指导蒙古学研究,协助各蒙古学中心及蒙古学家的学术活动,促进世界各个不同国家学者之间的

  • 标签: 蒙古学 乌兰巴托 国际大会 IAMS 蒙古国 教授
  • 简介:<正>《蒙-汉语言干扰问题》副标题:中国的蒙古公牍语。作者N.T.卓格拉弗。苏联科学出版社东方文献总编辑部出版,莫斯科,1984年,共148页。这本书以元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官方文书、碑铭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13-14世纪蒙汉两种语言的相互影响,并且还对某些文书及相应的原文的语法特征做了分析。

  • 标签: 相互影响 语言学 科学出版社 两种语言 语言干扰 官方文书
  • 简介:<正>土文的字母形式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基本一致。但是它们虽有表音文字的共同特点,毕竞是两种系属截然不同的语言记音符号系统,各自都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其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土文是标记土语的书面形式,汉语拼音是标注汉语普通话语音的符号形式。故本文试就土文和汉语拼音的字母、拼音体系之异同及变异形式等方面作一大概的分析比较,帮助土文试验区的干部群众区分和掌握土文与汉语拼音之异同,明辨异同而不致互相干扰,造成混乱。无论先学汉语拼音,还是先学土文,都对后学者是一种有力的工具,进而凭借这两套有力的工具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文。

  • 标签: 复辅音 长短元音 汉语拼音字母 复元 变异形式 闭音节
  • 简介:1987年Г.Ц.齐比科夫在Д.班扎罗夫学术大会上作了题为《布里亚特蒙古人的萨满教》的报告(未出版),报告中作者对萨满教和“Бο”一词的起源阐述了自己的新观点①。作者沿袭了著名汉学家П.卡法罗夫(Кафаров)的思想,认为蒙古布里亚特语“боо”(...

  • 标签: 宗教文化 词源学 萨满教 布里亚特蒙古族 蒙古语 突厥语
  • 简介:<正>本书参考了若干百科全书名著,关注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所选的国际人物包括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外交家、宗教领袖等。本书的特点:资料翔实、立论新颖、文笔简炼,容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中学、大学教师和一般干部、知识公子的工具书,历史爱好者、大学生、中学生和青少年读者的工具书,而且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历史系的学生、研究生、国际关系史教科书的配套参考用书。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本《词典》由我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史专家光仁洪教授作序,对国际历史人物这一重要研究课题作

  • 标签: 艺术家 历史人物 国际关系史 工具书 大学教师 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