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1998年,裘锡圭先生在美国达慕斯大学召开的“郭店老子国际研讨会”上提出郭店楚简中有错别字的问题,“文字体的风格是粗草的,其文字有许多基本的错误,说明抄手受教育的程度不高”。①

  • 标签: 郭店楚简 错别字 郭店简 1998年 国际研讨会 裘锡圭
  • 简介:清华《说命》三篇是殷高宗武丁对臣子傅说的命书,记载了武丁得傅说的过程以及对他的训诫。传世文献中的几条《说命》佚文,大多在简本中可以找到对应之处。而《学记》、《文王世子》等篇所引数语为清华所无,很可能是流传版本不同所致。通过将《说命》与《盘庚》进行细致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该篇较多地保留了殷商时期的原貌。

  • 标签: 清华简 《说命》 《盘庚》
  • 简介:本文以放马滩《三十六禽占》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三十六禽与式占的关系,揭示出三十六禽系统蕴涵的丰富历法因素和阴阳五行原理,指出三十六禽本质上是一组符号,是为了使式占中复杂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而设立的,随後又将放马滩所见三十六禽与各种传世文本进行了比较,讨论了三十六禽的源流,认为三十六禽最有可能於战国之世起源於中国本土,起初用於式占,後为数术家、佛家等继承,产生诸多流变,其创制者有可能是战国时代的五行家。

  • 标签: 放马滩简 三十六禽 式占 数术
  • 简介:郭店楚《老子》甲本中"湍群""敚(纟穆)"两词学界有多种释义,但没有适当的文献例证,笔者结合传世文献,指出"湍群"即"抟囷",其含义是以捆扎卷束的方式藏物。"敚(纟穆)"即"悦穆",其含义为"和"。传抄者因为音声相近以及对文意把握不准把"悦穆"讹写作"寂寥"。

  • 标签: 郭店楚简 老子 湍群 抟囷 敚(纟穆) 悦穆
  • 简介:凝固结构作为虚词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清华《系年》新兴凝固结构的研究,展示了战国时期凝固结构使用的真实面貌,为古汉语凝固结构的断代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弥补了因传世文献语料不足而得出的错误论断,为汉语虚词辞典的编纂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清华《系年》是战国时期重要文献材料,其语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语言研究以及汉语词汇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应给予充分重视。

  • 标签: 清华简 《系年》 新兴 凝固结构 研究
  • 简介:“从现存的有关宋代历史的资料来看,《宋会要》无疑是最原始、最全面、最丰富、最翔实的一部。”(陈智超语)宋代十四朝编有十二部《会要》,流传下来的,只有嘉泰末、开禧初四川崇庆人张从祖编的《总类国朝会要》,以及端平中四川井研人李心传的《续总类国朝会要》,并刻于蜀中。此即是明初按韵分抄之《永乐大典》所收《宋会要》底本.至清嘉庆年间,徐松从《永乐大典》抄出,并有整理;光绪年间,张之洞邀请缪荃孙、屠寄等复又校勘部分,而成广雅书局稿本;民国年间,刘承干又请刘富曾等删并,并用《玉海》《通考》《宋史》等补入部分内容,且又舍去了一些徐松抄本的内容,而成嘉业堂清抄本。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图书馆用已经刘富曾等删并之徐松原稿,约请傅增湘、陈垣等整理,名曰《宋会要辑稿》;五十年代,中华书局合并缩印之,遂成为今天通行之本。然历经传抄,辗转流传,成於众手,断以己意,已非《会要》原貌矣。兹按其顺序,分为错、脱漏二部分,各举典型之例。

  • 标签: 宋会要辑稿 错简 脱漏 析例
  • 简介:由于《史记》对郑子阳之难的记载存在疏漏,不少学者将《韩非子·说疑》中的太宰欣误认为《史记》中的“郑子阳”或子阳之党,进而对子阳的身份、子阳之难的内容和性质做出了一些误判。近年公布的清华《系年》,为了解子阳之难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综合分析《系年》与传世文献的相关材料,可以得知太宰欣与子阳并非一人,他们分属罕氏和驷氏家族,彼此为政敌关系。子阳之难是由罕氏的太宰欣攫取郑国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实质上是罕氏与驷氏间、郑君与罕氏间的权力之争。

  • 标签: 清华简 郑国 子阳之难 太宰欣
  • 简介:人物=P原研哉=HP:2013年,有没有做过“如果是我,绝对不会这么做”的事情?H:应该没有这样的事吧。但从设计师角度讲,我决不会设计像现存很多在日本建造的高层公寓以及住宅楼那样的东西。还有东京的天空树,我要是设计师的话绝不会是那样的形状。

  • 标签: 设计师 极简主义 高层公寓 住宅楼
  • 简介:清华《祝辞》中记述了三则以弓名为标识的祝诵之辞,以及与念诵祝辞相配合的射箭姿势,反映了战国时期弓的种类与使用情况。通过对文的考释,可知《祝辞》中所言三弓可对应于《周礼·夏官·司弓矢》中的六弓,其命名依据是弓的形制、功能。所用之弓及使用目的不同,射姿也有区别,射姿包括站位、引弦手位和承抚手位,文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述不仅说明了弓的类型,也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射箭技巧的细节信息。

  • 标签: 清华简 《周礼》
  • 简介:王弼本《老子》第三十二章有这样一段话:“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賓。”这段话在《老子》不同的版本中有细微的差别:l、道恒亡(无)名,仆(朴)唯(虽)妻,天地弗敢臣。侯王女(如)能兽(守)之,万勿(物)将自寅。

  • 标签: 《老子》 万物 清华 王弼 天地
  • 简介:统合战国楚与传世文献考述周代"中"德教化意义不仅是对"中"德意义本身的诠释,同时是对以"中"为宗旨、以"和"为政治理想、以"祗庸"为基本纲纪、以"孝友"为伦理规范的周代"乐德"教化意义的深度诠释,并揭示了周代"中"德品格与孔子"中庸"之道的思想关联,从而证实周代"乐德"教化在西周时既已步入成熟期,春秋、战国是"乐德"教化持续发生影响的时期。

  • 标签: 战国楚简 “乐德”教化 “中”德
  • 简介:包山二号楚墓遣册共有29枚,是墓主送葬车马与器物的记录,另有赠书竹牍1枚,内容与遣册所记正车略同。遣批简牍自1992年刊布以来,学界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人研究,成就斐然,使得绝大部分文得以通读。

  • 标签: 包山楚简 新释 字形 器物
  • 简介:从里耶秦透露的信息可知,秦代迁陵县公船主要用于日常公务出行、民事运输、军事运输等三个方面。迁陵县内与公船相关的职事之人有津渡船人、津吏、船官、县司空、县丞等。其中,津渡船人为官府雇用、驾驶公船在渡口工作,津吏管理渡口公船之事务,船官总揽一县公船、具体执行县内船务,县司空指导船官工作、是其直接上级,县丞负责审批县内公船的借出。迁陵县对公船的制造与管理既有一系列制度化的规定,又不乏灵活性的变通,这鲜明地反映了秦代县级政府日常运作的一个面相。

  • 标签: 里耶秦简 秦代 迁陵县 公船
  • 简介:1986年3月,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中出土了460枚秦,大多保存完整,字迹清晰。据《墓主记》断代,这批竹简写于秦始皇八年(前289)以前。它的出土不仅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思想文化情况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而且对研究秦始皇时代的文字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这些竹简上的文字及其他出土和传世的秦国铭文,对秦始皇时代流传的文字书体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了初步探讨。

  • 标签: 秦简书体 隶书 汉字演变 秦文化
  • 简介:清华《赤[马处口]之集汤之屋》首句“曰故(古)有赤[马处口]……”中,“曰”字是一个独立的语义单位,具有特殊的文体意义,表示叙述古史的开始。“古”字与下文相连,形成另一意义单位。因此,此句应当在“曰”字后读断。如此断句,则与全篇讲述古代历史传说的内容相合。由此,还可以使我们得以窥见中国早期小说借鉴史学著作的印记。

  • 标签: 》篇 日古 日若稽古句读
  • 简介: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中包含了数十枚与许迪割米案有关的木牍和竹简,本文利用这些简牍研究了三国时期孙吴临湘侯国审理这一案件时的流程,并复原了围绕审判流程所形成的文书运作及上下传递关系。同时,对J22-2540号木牍的研究还表明,临湘侯国曾组织了一个临时抽调吏员而形成的“专案组”,来负责对许迪的考实。这些资料揭示了孙吴长沙地区郡县之间的司法运作关系,并展现了具体时空下基层官场的生动实态。

  • 标签: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筒 临湘侯国 许迪割米案 司法运作 文书流程
  • 简介:从利用考古学整理信息和简牍遗存信息整理出的“举私学簿”来看,孙吴要求郡县选举遗脱为私学。临湘侯国功曹等根据政令要求,通知官吏按秩级选举私学,并制作“举状”。功曹等依据“举状”,制作私学名籍。相关责任官吏对所举私学的遗脱或正户民身份进行审查和期会。最後将符合规定的私学遣送诣宫。孙吴“举私学”反映了皇权与将权围绕占募进行的博弈。孙权试图通过此举追夺将吏、官属的部曲、私客,削弱其势力,然而,其成效十分有限,推举出来的私学多为临湘侯国的依附人口。私学是为国家所承认的,在服役的同时,跟随私人学习知识技能,将来可能被选任为吏的人。私学本身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吏”,而是正户民、遗脱成为正式吏过程中的过渡身份。

  • 标签: 走马楼吴简 举私学簿 簿书整理 占募
  • 简介:马王堆三号墓遣策50和408是两支残,原释文作:竽、瑟各一,炊(吹)、鼓者50二人。十□□□408原报告注释说408“十”字下三字难於确认。王贵元先生指出:“五十‘鼓者’後虽残缺,但与四九对照,‘鼓者’下定是‘二人’二字。……细审图片(引者按:指408),

  • 标签: 马王堆 遣策 汉字 汉语
  • 简介:“致籍”和“出入名籍”同属于出入关文书系统,学界之前对二者格式分类界定模糊。随着肩水金关汉简(壹)、(贰)文的公布,有利于推进对此问题的研究。“致籍”多由传发放机构提前转送至关口,以供关吏核查持传、符者是否本人。它包含原文通知性文书以及出行人员名单附件。学界对出行人员名单附件格式归类尚不统一,以金关出土名籍为基础可大致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出入名籍”与“致籍”格式有类似之处,但不属于同一种文书,它们关键性区别在于“出入名籍”上会有明确的出入关记录文字。“出入名籍”分为单人出入关记录和多人同时出入关记录。后者应只有一件致籍通知文书和传文书,关吏可能会将多人名籍编连在一起,只在其中一枚之上附记出入时间。

  • 标签: 致籍 出入名籍 肩水金关简
  • 简介:《尹至》《尹诰》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筒》(壹)公布的与商代重要历史人物伊尹相关的两篇出土文献材料。通过对传世文献和出土的先秦文献材料中记载的伊尹事迹流变情况的全面考察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尹至》《尹诰》记录的伊尹事迹与甲骨文透露的信息明显有异,其故事构成的基本元素和文中体现的主要思想是春秋战国文献中才出现的,文形成的时间大概在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期这个时段,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参考了当时所见到的《书》类文献,整合了春秋战国时期有关伊尹事迹的传说并融入当时的某些思想观念,在此基础上,将伊尹助汤灭夏的事件条理化、系统化和细节化。

  • 标签: 出土文献 清华简 伊尹 《尹至》 《尹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