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历史文献中所遇到的札刺亦儿部是蒙古兴起以前以及在蒙古统治时期活跃于北方与西域的一支草原游牧部落。由于札剌亦儿族源的史料缺乏,而且有些历史记载相互矛盾,因此学者们的研究多趋于推理并各持己见。本文试图结合史籍记载和语言学方法,对札刺亦儿族源及其名称的词源进行探讨并提出作者新的看法。

  • 标签: 札剌亦儿 药罗葛 族源 词源
  • 简介:在福建连江县的福斗山上,曾建有一座用于祭海的古坛。因连江县历史上隶属福州府。所以万历年间所修的《福州府志》中有关于这座古坛的记载:

  • 标签: 连江县 《福州府志》 万历年间
  • 简介:清同治五年(1866年)六月二十五日,左宗棠为实现中国海防自强,在福州马尾设立船政。船政集造船、教育为一体,以组建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为目标,其辉煌历史孕育了优秀的船政文化。一百多年来,船政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 标签: 文化研究 中国海防 近代海军 船政文化 左宗棠
  • 简介:北宋元豐以前的日常朝參制度,在承襲唐、五代舊制的基礎之上,將正衙常朝、五日大起居、常起居三者配合行用,這種疊加繁複的朝參模式,實際上是針對官員的身份與職權作雙重安排,在本官與差遣之間謀求平衡。此時,内殿起居成爲日常朝見禮儀的核心内容,常規性地與上殿奏對緊密對接,並成爲其制度化的程序鋪墊。而爲避免延誤奏對程序,起居的儀式已大爲簡化,省去外朝仗衛,入殿排班與殿下拜謁也儘可能節省時間,具有很强的務實性。

  • 标签: 朝參 儀制 身份等級 北宋元豐以前
  • 简介:民国时期,许多名人传记只粗略介绍一下年龄,不记生卒年月,故多不准确;加之当年时局动荡,许多人不知所终,其生卒年遂成谜团。本文就李鼎新等几位民国时期福州名人的生卒年,提出一己之见,抛砖引玉,求教方家。李鼎新李鼎新,历任北洋政府海军总司令,海军部总长等要职,是旧中国海军界耆宿。

  • 标签: 生卒年考 李鼎 北洋政府 海军部 中国海军 参谋本部
  • 简介:魏晋玄学家王弼的《周易例》一直被学界作二类理解。一类将《周易例》作为王弼对《周易》的若干体例的理解,可谓就易学而易学(如朱伯崑先生)。另一类将《周易例》理解为王弼扫除汉易象数学而提出的魏晋新易学,可谓对《周易例》作哲学的分疏(如余敦康先生)。本文则对王弼的《周易例》作别样的理解,将《周易例》置於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考察,用魏晋时期的事例印证其观点,指出理论学说--王弼《周易例》中的若干观点与时代背景是可以互相批注的。本文对《周易例》的解释,有别於作过实(就易学而易学)的疏理,也有别於作过虚(哲学上的疏理)的解释。

  • 标签: 王弼 《周易略例》
  • 简介:本文对豫南山区泌阳县境内闯王寨的时间、规模、筑造、重要古迹、传说故事及其丰厚的文化内涵进行了科学的考古调查。揭示了闯王李自成于极困难时期在豫南山区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及豫南山区人民对他的记忆和传颂。闯王寨是当时历史的永恒和见证。

  • 标签: 闯王 闯王寨 豫南白云山区
  • 简介:皮影戏,是我国绘画、雕镟、文学、音乐、表演、光学等巧妙结合的一种综合艺术,历史悠久,闻名中外。它也是“真人借假人的影子迷人,假人借真人的唱腔抒情”,二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是我国唯一的平面造型戏曲艺术品种,世人称之为“平面傀儡”。

  • 标签: 皮影戏 山西 综合艺术 艺术形式 艺术品种 真人
  • 简介:《六书》为宋郑樵所著《通志》'二十'之一,是一部讲解汉字形体构造的开创性著作。由历史学家王树民点校,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的《通志二十》,是该书目前唯一的点校本。由于《六书》讨论的是汉字的古形、古音、古义,整理点校的难度极大。鲁国尧先生在提及此书的校勘时,曾多次强调音韵学知识的重要性~①。笔者

  • 标签: 《广韵》 点校本 《集韵》 鲁国尧 王树民 《通志》
  • 简介:《荀子》,已列入中华传统百部经典首批书目。为了在悬殊很大的争议中考清荀子的年龄,本文从细解《孟子·荀卿列传》入手,荀子从那里到稷下学宫?与谁一起到稷下学宫?为什么到稷下学宫确定荀子入齐的准确时间;以"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的作为荀子卒年,勾勒出了荀子一生的轮廊面貌,从而得出了荀子生于前319年,卒于前235年,享年85岁。与《辞海》"荀子"约前313—238年大致相近的结论。

  • 标签: 《荀子》 考析 生卒 稷下学宫 《辞海》 春申君
  • 简介:被認爲陳起編刊的數十種清代宋人小集1本至今仍廣泛地運用於江湖詩派研究之中,這些宋人小集的内容存在許多疑點,與江湖詩集之間的關係也未能確定。本文通過分析宋代文獻和《永樂大典》殘卷的記載,認爲《中興江湖集》、《前賢小集拾遺》屬於體例嚴謹統一的總集,而《江湖後集》、《江湖續集》屬於以小集形式彙編而成的叢刊。曾經曹寅、郎廷極、吴允嘉等人遞藏,現藏於臺灣"中央"圖書館的一部宋刊本宋人小集,無論小集名稱還是作者題名方式都與《江湖後集》、《江湖續集》入編小集非常吻合,應該是從江湖詩集中散出的零册。從宋刊本衍生的數十種清鈔本宋人小集1本,雖然主體内容相似,但所收小集的種類和家數或增或損,有的屬於江湖詩集,有的是書商故意造僞,有的是後人對江湖詩集缺乏認知而編入,使用這些小集進行研究應該非常謹慎。

  • 标签: 江湖詩集 宋人小集 文獻還原 文獻流傳
  • 简介:屈肢葬是盛行于秦地的丧葬方式,这点已经得到田野考古的证明;岳麓秦简可从文献上证明这种丧葬方式的存在,且秦政府一直有意识地向关东地区推行之。岳麓秦简、里耶秦简中有数则关于祠庙设置及管理的材料,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秦政府对祭祀活动的重视。又里耶秦简中所见的祠先农、祠是传世文献所未见的祠祀门类,也是秦重视农业的一大体现。秦代对礼俗的重视反映其治国是礼、法并行而非惟法是从。

  • 标签: 屈肢葬 祠庙 祠先农
  • 简介:异族邦伯作为一类政治团体早在商代已经存在。西周时期的异族邦伯品类复杂,部分与周关系密切,臣服较早,在伐商过程中立下功劳,故或进入王畿担任官职,或被置于边关要地,承担镇守之职。这类邦伯作为一个团体,参与周王朝的祭祀大典等政治活动,王朝则通过聘礼或劳慰等方式加强与邦伯的臣属关系。部分邦伯处于边域,叛服不定,遭受王朝的武力打击,成为周王的"王臣附庸",供周王驱策或赏赐诸侯大臣。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对封域内的异族邦伯亦有因治之责,至迟到西周晚期,这种因治已形成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

  • 标签: 西周 邦伯 族群
  • 简介:律例馆是清代重要的立法机构,且在清中后期对刑部疑难案件的办理提供技术指导及裁量意见,该馆聚集了一批精通刑名知识的官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清代官方法律知识的最高水平。由于官书史料对律例馆的记载并不充分,并且不同文献对律例馆的记载彼此多有抵牾,导致对于律例馆的设置时间、归隶入刑部的时间、是否常设以及职能演变等基本问题的认知尚存有分歧1,本文结合档案文献等资料,重点对以上问题作出初步辨。律例馆之初设及归属变动,

  • 标签: 律例馆 乾隆朝 则例 《大清律例》 臣部 修律
  • 简介:商周时代的礼容可以单称容,也可以称作颂或威仪,《诗经》等传世文献多有记载。由于礼容较为繁盛,商周时代形成了掌管礼容的世官世家,青铜器铭中的木羊册册、木工册册、木见齿册等就是这些家族的族徽。《洪范》九畴的第二畴"五事",是殷商时代的礼容,在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与八政、皇极等组合为九个范畴,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孔子将商周礼乐统称为"文",表明以礼容为重要元素的礼乐,其实质在商周两代基本相同。

  • 标签: 商周 礼容 木羊册册 木工册册 木见齿册 《洪范》五事
  • 简介:毛奇龄(1623—1713),又名甡,字大可,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奇龄少时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明崇祯十年(1637),入县学为诸生。旋从绍兴司理陈子龙游,子龙评其文曰'才子之文'。明亡后,避兵城南山中,筑土室读史书。后入同宗毛有伦南明军中,屡有建言。失败后,亡走山寺为僧。顺治年间,参加浙地的文社活动,与诸名士争短长,因品目过峻,且好甲乙人所为文,人多忌之。怨家诬其杀营兵,为躲避追

  • 标签: 毛奇龄 生平考辨 龄生平
  • 简介:宁夏在明朝时是国家重要的守御地方。今宁夏北部地区,明洪武三年改元朝所设的宁夏路为宁夏府.洪武五年又废宁夏府,洪武九年设置宁夏卫,后又置宁夏镇,管辖宁夏左屯卫、宁夏中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前卫、宁夏中卫、

  • 标签: 宁夏镇 考述 佛教 明代 北部地区 洪武
  • 简介:《武备志》是明末茅元仪所辑综合性军事著作,在我国军事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天启元年,茅氏自刻成书,其侄茅尚望在明末重订有崇祯抄本。清代,随着刻书业的发达,《武备志》先后出现过清初刻本、日本宽文刻本、清道光木活字本(三种)等多种版本,不仅在国内流传较广,还远传海外多个国家。本文对《武备志》现存各种版本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订,进而比较了各版本的具体特征及其文字差异,并考察了其后世流传情况。

  • 标签: 茅元仪 《武备志》 版本 流传
  • 简介:吕忱《字林》是一部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字书。从相关文献记载来看,其书当亡佚於宋元之间。但元明时仍有不少着作徵引《字林》,其中有些引文不见於他书,一些学者据此认为《字林》亡於元明之间乃至明清之际。通过对引文进行溯源,可以发现元明人所引《字林》实为转引,而非亲见;其部分引文不见於他书,是转引中产生讹误造成的,不能作为元明时《字林》尚存的证据。明确《字林》的亡佚时间,对於保证《字林》辑佚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字林》 亡佚时间 转引 《字林考逸》 辑佚
  • 简介:东周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农历四月初二这一天,邹国北部的凫村,一户孟姓人家,迎来了新的小生命。父亲孟孙激,祖上曾为鲁国贵族,虽然家道中落,仍是"诗礼传家"的文雅之士。母亲仉氏,向来以"贤德"著称。这对沉浸在喜悦中的年轻夫妇,和所有的父母一样,对刚出世的孩子寄予了厚望。但他们未必能想到,这小小的婴孩,成人后发下宏愿,以先师孔子为毕生榜样,在群雄争霸的战国中期,劝说时君施行仁政、王道,为百姓力争"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的生存环境。他就是孟轲,中国儒学史上的"亚圣"。

  • 标签: 孟母三迁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