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1975年4月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当局公布的蒋介石最终遗嘱:1975年3月29日蒋介石逝世,蒋介石是在睡梦中心脏停止跳动的,临终未留任何口头遗言,逝前也没有命文书侍从(如秦孝仪)作任何书面遗嘱。他逝世后由台湾官方写了《总统蒋公遗嘱》,1975年4月6日刊载于台北《中央日报》。“遗嘱”全文为:

  • 标签: 蒋介石 遗嘱 1975年 《中央日报》 台湾当局 逝世
  • 简介:瑞元无赖蒋介石乳名瑞元。自幼好动,顽皮过头,尤其喜欢到水中嬉戏,与小朋友又打又闹。

  • 标签: 蒋介石 轶事 小朋友
  • 简介:那么多的大风大浪,蒋介石都幸运地挺了过来。但是他没有想到,到晚年一场灾难悄悄降临到了他的身上。

  • 标签: 蒋介石 历史 中国 国民党
  • 简介:民国初年,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国内政局日趋动乱,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始形成。诸多军阀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无不将鸦片视为其军饷的主要来源,“于是包庇贩运,抽收烟税,明目张胆行之,甚而至于强迫人民种烟”。因而清末曾一度禁绝的鸦片流毒又重新泛滥。据国联调查报告,1924年中国鸦片产量已达1.5万吨,7倍于世界其他各国总和。中国鸦片毒品重新泛滥,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强烈谴责。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维护政府的形象,蒋介石表面上不得不挂起禁烟拒毒的招牌,以缓和国内外舆论的攻击,而实际上蒋介石禁烟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可谓黑幕重重。经济内幕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召开全国禁烟会议,蒋介石在会

  • 标签: 蒋介石 农民银行 地方实力派 鸦片税收 南京国民政府 鸦片烟
  • 简介:蒋介石并不爱看话剧,每看话剧必事出有因。抗战时期在重庆,蒋介石看话剧四次,这里,仅记这四次看戏中的轶闻。一、演戏学生被关七八小时1938年年底的一天,是"新生活运动"周年纪念日。宋美龄在重庆励志社举行酒宴,蒋介石及其顾问端纳参加。组织者下令国立剧校演戏助兴。剧校学生闻讯大哗,说:我们又不是戏子。经剧校中共地下党支部研究决定,要演就演抗战戏,还要借机会设法作一番抗战演讲。

  • 标签: 蒋介石 新生活运动 话剧 宋美龄 演出 抗战时期
  • 简介:蒋介石是民国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影响涉及民国时期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多个方面,对他的研究可以说是民国史研究的标尺之一。海外媒体认为,中国大陆正在出现一股“蒋介石热”,蒋介石研究也似乎正在从“险学”走向“显学”。在这样的热潮中,陈红民、赵兴胜、韩文宁著《蒋介石的后半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已经出版的诸多蒋介石传记相比,有着许多特色,值得推荐。

  • 标签: 蒋介石 最新成果 浙江大学出版社 民国史研究 2010年 民国时期
  • 简介:这不是四次强渡、屡出奇兵的赤水,不是国共较量的疆场.而是国民党东征中经过的一个小山村。

  • 标签: 赤水 蒋介石 国民党
  • 简介:<正>孙中山与蒋介石,一个是革命的伟人,一个是背叛革命的罪人,两人泾渭分明,似乎不能相提并论。然而历史的事并非如此简单。蒋介石追随孙中山,从辛亥革命起,到1925年孙中山逝世,前后至少有十四年的交往。本文试就历史事实,简述其要。(一)蒋介石最初认识孙中山,是通过陈其美的推荐和介绍的。蒋介石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生于浙江奉化,童年时代,正值戊戌变法以后,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高。其家离宁波很近,而宁波又是1842年鸦片战争后被列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从宁波到上海,交通方便,

  • 标签: 孙中山 蒋介石 参谋长 陈其美 陈炯明 军队
  • 简介:蒋介石平生有阅读的习惯。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囚禁中的蒋介石待惊魂稍定,除了诵读《圣经》外,还"阅墨子自遣"。张学良深知蒋的阅读习惯,曾批评他读书范围太窄,思想太旧,"所看之书多是韩非子、墨子一类"。蒋介石对"韩非子、墨子一类书"的确情有独钟,但他的读书范围又不限于这一类。

  • 标签: 蒋介石 韩非子 西安事变 墨子 曾国藩 阅读习惯
  • 简介:  蒋介石是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有许多拉拢部下、恩宠乡党、化解政敌的方法,如金钱收买、封官许愿、结交金兰、赠送照片、夫人外交、挑拨离间、资送留学等.但是他运用得最好的一手,以代价和所起作用的双项标准衡量,就是抓住别人的"生死问题"做文章.所谓"生",就是生日,蒋为其父辈或本人送贺幛、赠寿礼.……

  • 标签: 蒋介石诔 词说 诔词
  • 简介:太虚法师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佛教领袖,因毕生致力于佛教革命事业而名扬僧俗两界。太虚一生,因种种机缘,与民国政要,如孙中山、段祺瑞、章太炎等多有结交,而其与蒋介石之间的交往尤其耐人寻味。太虚与蒋介石的交往始于1927年。这一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不久,汪精卫在武汉通电要蒋下野,唐生智甚至调集重兵,准备赴宁讨伐。而蒋军在北伐前线又连连失利,大举溃退,时间,蒋介石竟成众矢之的,遭到各方谴责。在此情形下,蒋介石为避开矛盾焦点,以退为进,于8月宣布“下野”。蒋介石下野后,回到老家——浙江奉化,一方面静观时局变化,一方面寻找时机,以图东山再起。也正是在此期

  • 标签: 蒋介石 太虚法师 国民政府 佛教界 宋美龄 民国时期
  • 简介: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去世。这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台北当天蓝天白云,气候宜人,民众利用假日外出扫墓踏青。当晚,台北原本晴好的天气突然骤变,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从天而降。蒋介石在这个风雨交加的清明节夜晚,与生活了88年的人世间道别。

  • 标签: 蒋介石 中国传统节日 1975年 清明节 台北
  • 简介:雅尔塔协定是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5年2月11日在雅尔塔会议上秘密签订的协定,全称为《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其主要内容是: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苏联对日作战,其条件包括:维持外蒙古(现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口为海军基地;中苏共同经营中长铁路;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苏联表示要和中国

  • 标签: 雅尔塔协定 对日作战 蒙古人民共和国 赫尔利 英三 旅顺口
  • 简介:蒋介石一度主张北伐并积极筹备。“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为了摆脱困境,巧妙地利用“湘局”形势而有序展开北伐准备。他以易换广州市公安局长为契机重新调整广州市政府人事;通过多种渠道增扩军费;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取代军事委员会,从而以总司令集权制替换军长分权制,最终从形式上取得最高军事指挥权。表面上看,蒋介石的各项准备似乎都得以施行,但其结果实际上取决于各方力量的权衡折冲与利益取舍。

  • 标签: 蒋介石 北伐战争 准备措施 策略差异
  • 简介:<正>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原名瑞元,学名志清,字介石,浙江奉化人。蒋介石在北伐告成后,藉口实现孙中山的“建国大纲”,提出了“实施训政”的口号,至1948年“行宪国大”的召开,“训政”达二十年之久。笔者不揣疏浅,仅就蒋介石的“训政”思想作一论述。1928年6月,蒋介石北伐讨奉胜利,中国南北实现形式上的“统一”。8月8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

  • 标签: 二十年 蒋介石 中国人民 孙中山 领袖 训政时期
  • 简介:金佛庄,中共早期党员,一名杰出的革命战士。惨死在军阀孙传芳的屠刀下。金佛庄之死,在当时国共两党内皆引起震动,人们在愤恨孙传芳残忍的同时,也在私下猜测,此事与蒋介石是否有关?是否是蒋介石“借刀杀人”。然而,这些猜测却缺少事实的依据。一金佛庄,字辉卿,1897年生于浙江东阳县横店良渡村一个杏林世家。其父望子成龙,金佛庄6岁即被送人私塾读书,十年寒窗,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1915年金佛庄以优异成绩考入东阳县立中学,与后来成为著名科学家的严济慈同窗。1918年,金佛庄从东阳县中毕业,愤于中国贫弱不振,“眼见国家将亡,不应徒作书生,默默以终也”。决心投笔从戎,报效祖国,遂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

  • 标签: 蒋介石 金佛 孙传芳 总司令部 周恩来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