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跨度占人类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而且大部分遗留下来的人类文化遗存是石器以及石器生产的废弃物。旧石器考古就是从这些石制品来了解人类技术和智力的进化。长期以来,旧石器研究主要限于对石制品的描述和比较。然而,本文介绍了这门学科当下的成果和任务,旧石器研究不仅要了解石器技术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传统,还要探究大脑、语言、双手还有社会适应和象征意义等体质与行为演化方面的问题。这种研究更多依赖生物学研究以及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特别是现生黑猩猩解剖学特点和工具使用行为的比较。旧石器时代早期以奥杜威的砾石工业为代表,器形和加工受制于砾石的原来形状,这种工具已能帮助古人类增加获取高质量食物的能力,为大脑的智力进化提供必要的能量供应。150万年前各种大型切割工具如手斧、平刃斧和手镐出现,如果排除原料形状和加工步骤的区别,它们有可能是同一类工具。这一时期古人类也开始用火。50万到30万年前的阿休利晚期,大型切割工具逐渐被勒瓦娄哇技术取代,这是一种高效的标准工具,并用来装柄。复合工具的出现表明古人类已经有了复杂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并且可能已会说话。更精湛的石叶技术在五万年前出现在东非和近东,表明功能和形制各异的专门工具出现。同时,投矛器、骨角器、装饰品和各种重大发明面世。现代人类这种智力和文化的进步,使得他们很快扩散到全球,并促使了尼安德特人的绝灭。人类演化的步伐,就是从最原始的石器技术开始,从旧石器时代初不超过10公里的活动范围,最终发展到今天的航天飞机和轨道空间站。(陈淳)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早期 人类演化 技术 文化遗存 设计能力 旧石器考古
  • 简介:图腾制与人类历史的起点俞伟超,汤惠生在人文科学的研究领域中,大概没有比图腾制度的讨论更令人眼花缭乱的了。从英国商人朗格(J·K·Long)最早将有关图腾的情况介绍到西方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笔墨官司已持续有200年了,然而现在似乎仍然意见纷坛。正如前苏...

  • 标签: 图腾崇拜 族外婚 祖先崇拜 斯特劳斯 图腾制度 功能主义
  • 简介:文物点交是博物馆展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博物馆界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掌握通用的文物状态描述语,尤其是文物缺陷描述语,对于消除与外方合作分歧,保障展览工作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多次涉外文物点交工作中,注意收集和整理了一些常见的文物缺陷描述语,希望能给从事相关工作的同仁们带来一些参考。

  • 标签: 文物 缺陷 描述语
  • 简介:一“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概念,并阐释其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i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 国家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
  • 简介:一、前言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其发掘工作始于1978年春季.根据遗址主要内涵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初步认为是中原龙山文化的一个地域性变体,定名为'陶寺类型'.遗址还包括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战国、汉代以及金元时期的遗存.经C14断代校正,'陶寺类型'遗存的年代为B.C.2500-2000年.

  • 标签: 陶寺遗址 居民 人类学类型 中国 比较研究 文物考古
  • 简介:史前时期人类迁徙台湾诸问题的探讨尤玉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问题的提出1968年3月,台湾大学地质系林朝先生在台湾东海岸调查海蚀地形时,于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图一)离海面高112米的乾元洞中发现了史前文化遗物。同年12月,由宋文薰、林...

  • 标签: 人类迁徙 史前时期 哺乳动物化石 晚更新世 晚第四纪地层 台湾海峡西部
  • 简介:一、早期人类在重庆地区的出现人类在地球上的遗迹(tracefossil)分为两类,一类是人自身骨骼化石的遗存;另一类是人类行为遗迹的遗存,包括人类居址、活动遗迹、劳动工具及其文化遗物等Ⅲ。重庆地区出现的最早人类遗迹,应该是距今约204万年左右的巫山龙骨坡遗址(早更新世早期)。

  • 标签: 重庆地区 古人类 旧石器文化 早更新世早期 早期人类 人类行为
  • 简介:赭石是史前遗址中较为多见的一类遗物。西方学者对赭石的研究较为深入,其重点是功能分析,常见的研究方法是民族考古和实验考古。近年来,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被应用到赭石研究中,研究者从赭石上提取的古人类行为信息更加丰富。中国的部分旧石器遗址中也发现了一定数量的赭石,不过研究深度与西方尚有一定差距。本文旨在介绍非洲、欧洲旧石器时代赭石的发现与研究状况,总结研究方法,希望能够为中国的赭石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旧石器时代 非洲 欧洲 赭石 现代人行为
  • 简介:<正>人类诞生在大自然至少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祖先创造的悠久文化,永远闪烁着光芒。多少年来,科学工作者不畏艰险,越过层层障碍,翻阅着人类历史的巨卷。过去,人们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角度,把我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视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摇篮。然而,随着近年来长江流域古人类文化遗存的相继发现,给了我们许多新的后示。1984年6、7月份,笔者同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钟志楷、李宣民、杨代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郑绍华以及安徽省博物馆郑龙亭等同志,考察了川东三峡部分地区的喀斯特洞穴,通过考察及综合分析,笔者认为:该地区很有可

  • 标签: 人类活动 喀斯特洞穴 古人类 中国科学院 哺乳动物化石 裂隙堆积
  • 简介:由战国到汉唐,我国铜镜制作都是相当讲究的,从合金成份选择、铸造、热处理,到表面处理,都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先进水平。但由于各种缘由,相当大一部分镜又都存在这样那样一些缺陷或缺损,其中有的是不可避免的,有的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造成,有的则...

  • 标签: 修补技术 常见缺陷 表面处理工艺 神兽镜 古镜 古代铜镜
  • 简介:河南省自1954年发现第一块旧石器时代人工制品以来,境内已发现众多古人类一旧石器遗址或地点,尤其是近十年来在许昌灵井发现了距今约1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和数万件人工制品,在新密李家沟发现了新旧石器时代的地层及文化遗物,以及在栾川、登封和淅川等地发现了古人类化石或石叶技术,使之成为研究现代人类起源、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等的热点地区。

  • 标签: 河南 古人类-旧石器 发现与研究
  • 简介:为实现建筑木构件裂缝及孔洞的检测,采用自主研发的整套超声CT检测系统,包括非金属超声检测仪、微弱信号放大系统、探头直径转换系统、多探头固定系统和超声CT分析软件。检测中采用干耦合技术,不使用任何耦合剂,避免了耦合剂对木质文物的污染。通过实验室标准试块检测得到了与试块实况吻合的检测结果,并对陕西西岳庙古建筑木构件进行了实地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

  • 标签: 超声CT 木构件 缺陷
  • 简介:一自古以来,同物质生产同等重要的另一种生产,就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在没有科学技术的远古时期,尤为如此。自从有了人类,人类就开始了为求生存而不懈努力的物质生产。那时人类的生产能力极其低下,几乎所有的一切,都需取自天然。为获取赖以生存延续生命的衣食之物等,就需要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采集、捕捞、围猎,这样才能得到维持生命的食物和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人类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其群居的特性。大约从170万年以前起,我国就有了远古人类在祖国大地上活动和繁衍子孙后代。云南的元谋、陕西的蓝田、北京的周口店、辽宁的金牛山等地区,都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遗骸和遗物。在漫长的一百几十万年的

  • 标签: 生殖崇拜雕塑 古代 人类 自身生产思维 物化形式
  • 简介:中国湿地博物馆是唯一一座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兴建的以湿地为主题,集展示、宣传、教育、收藏和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的建设者们,紧扣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这个最终目标,结合实际,提取湿地元素,确立了“湿地与人类的和谐之路”这个建馆理念。本文从馆址选择、功能定位、展览设计、展览柜架、展览内容等多个方面来论述“湿地与人类的和谐之路”建馆理念是如何实现的,为博物馆新馆建设中建馆理念确立和实现提供了一个好的借鉴。

  • 标签: 中国湿地博物馆 湿地与人类的和谐之路 建馆理念
  • 简介:电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苏东海16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对伊拉克国家博物馆17万件历史文物的洗劫,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特殊浩劫,是对人类保存历史记忆的一次重创”。

  • 标签: 伊拉克 国家博物馆 人类文明 文物洗劫
  • 简介:绪论:已有成果及研究范式一直以来,陶器的起源始终都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亦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课题。在人类早期文化发展史中,作为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并推动文化巨大进步的,乃是以陶器的发明和出现为其重要标志。综合以往关于陶器起源的研究,主要的认识来源于民族学的推断以及考古学的发现。

  • 标签: 文化进程 石烹 时空框架 末次冰期 人类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
  • 简介:2006年夏秋之际,张忠培先生到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先秦两汉时期人类的文化、生业与环境”这一研究项目的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并联合陕西、山西课题组成员召开了项目阶段性验收总结会,对三省(区)以往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部署了若干年内的工作战略(图一)。转眼间已过十年,因种种原因。

  • 标签: 内蒙古文物 考古工作 先秦两汉 张忠培 新店子 墓葬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