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与生物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南京明城墙表面的微生种群。本研究发现地衣、大型真菌、丝状真菌、蓝细菌、绿藻和硅藻在城墙上大量存在。此外,在无地衣及藓类覆盖的城砖上,核心自养生物以石生硅藻(AchnantheslauenburgianaHustedt)和北方羽纹藻(PinnulariaborealisEhrenberg)为主,并伴生丝状真菌。对城砖生物风化实验结果表明,藻类对城砖具有一定的侵蚀作用(53.65mg/m2·yr)。本研究的结果补充了明城墙微生种群,及硅藻在陆生环境下风化硅酸岩矿物研究上的空缺,并为明城墙对藻类微生腐蚀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明城墙保护 明城墙微生物 藻类腐蚀硅酸岩机理
  • 简介:为研究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木构件免受微生危害的方案,本工作采用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酯(Iodopropy—nylButylCarbamate,简称IPBC)处理的方法解决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木构件侵蚀微生的防治问题。将遗址中处于潮湿环境条件下的木构件经IPBC处理5年后,测得其细菌总量减少89.25%,真菌总量减少55.56%,且木构件中微生主要类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表明,IPBC对于可能导致潮湿环境条件下木构件材质软腐的微生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控制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木构件的微生危害提供了有效的备选方案。

  • 标签: 遗址 侵蚀微生物 抑菌作用 保护
  • 简介:为掌握宁波"小白礁Ⅰ号"古沉船船体结构的状况,以及为该沉船的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显微和亚显微水平上观察了该沉船部分木质文物的组织和细胞结构。观察分析发现,对该沉船木质文物有较大影响的微生主要是侵蚀细菌(Erosionbacteria,EB)和钻管细菌(Tunnelingbacteria,TB);借助文献提供的标准,评估了该沉船不同部位木质文物的结构现状及不同备检样品中的细菌的侵蚀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沉船木质文物的侵蚀情况从轻度到完全损坏程度不同。本研究也分析了导致木质文物损伤程度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就该沉船木质文物保护涉及的生物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古沉船 小白礁Ⅰ号 病害细菌 显微技术 文物保护
  • 简介:近年来,微生技术作为一种新方法开始在文物保护中应用,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文物保护中应用的微生技术可视为一种运用生物体来生成材料的科学与技术。构建“生物技术-文物保护”技术体系,运用微生技术方法保护文物,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微生技术在各类材质文物保护中的研究现状。

  • 标签: 微生物技术 文物保护技术 微生物 石质文物 古代丝织品 古代木质文物
  • 简介:天津博物馆收藏有一幅贴签为《地理图全》的舆图长卷,其实际绘制范围为清代广东的沿海地区。文章介绍了长卷的绘制方法、地理范围,重点介绍了图卷中的南澳岛、万山群岛、海南岛三大主要岛屿,并进一步考证了其具体绘制年代。

  • 标签: 天津博物馆 《地理图全轴》 广东沿海岛屿 清代
  • 简介:王原祁为清前期著名画家,清初“四王”之一,他遵循摹古之路,宗法元代黄公望,浅绛山水尤为独绝。本文以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王原祁《南山图》为据,分析了他的构图方法、用墨特色及绘画风格。

  • 标签: 王原祁 《南山图》 构图 用墨
  • 简介:阿斯塔那古墓位于吐鲁番市东南约10公里,距离高昌城约2公里处。阿斯塔那,维吾尔语称之为“首府”,这个古墓是晋唐时期高昌城各族居民的公共墓地。这些古墓内保存有大量文物,被称之为“地下博物馆”,这里出土的文书,最早起自西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

  • 标签: 古墓群 斯塔 吐鲁番市 维吾尔语 博物馆 高昌
  • 简介:厦门华侨博物院珍藏的诸多明清书画中,明代胡靖行书《舞鹤赋》缎本为其所藏的中国古代书法珍品之一。由于该文物旧裱做工粗糙且保存不当,致使文物遭受害虫霉菌侵蚀,画心破损断裂、字迹残缺,劣化严重,无法悬挂展示。为了延长书画寿命,使它恢复原貌,通过对文物的科学评估和分析,现遵循文物保护原则,采用"整托法"的传统修复工艺,对其进行抢救性修复和保护。此次修复通过充分分析研究,针对《舞鹤赋》的现状制定了使用整托法的传统修复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缎本修复 清洗 整托法 全色
  • 简介:铜鼓石地踞铜鼓县城东郊,前濒定江,后倚满山,苍松隐雾,芳草鸣蝉,峥嵘独秀、气势雄浑。铜鼓石屹然数丈,形如铜鼓。《南昌府志》载:“铜鼓石为浏阳、平江、新昌(今宜丰)万载各州、县适中之地”。“水通彭蠡,地接荆湘”,素为商旅必经要冲,兵家战略险隘。招徕不少文臣武将,勒字铭诗,

  • 标签: 铜鼓县 文臣武将 南昌府志 彭蠡 鸣蝉 义宁州志
  • 简介:略谈龙泉驿墓蔡永华一、墓布局1992年5、6月间,在成都龙泉驿区北干道的建设中发现一批墓。经勘查,在北干道东西长90、南北宽70米的范围内就分布着规格不高的墓达100座以上。就已发掘的34座所出铜、陶、铁器和同类型的“半两”钱币来看,时间有早...

  • 标签: 龙泉驿 “邦墓” 兵器 秦文化 秦墓 巴蜀文化
  • 简介:<正>最先对黄国铜器进行收集介绍和研究的是郭沫若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935年出版,1958年重印),该书收录的四件黄器中,只有一件清宫旧藏的黄孙子傒君叔单鼎,传说出土于黄国故城所在的潢川县境。解放以来,黄国铜器的有发现。最重要的发现是一九八三年四月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春秋时期墓葬出土的黄君孟铜器。我曾参观该墓葬的发掘现场,仔细观察了全部铜器,并在当地文博单位的工作人员协助下对其中二十六件铜器附著的铭文拓片手摹一过。现在就这批黄国铜器谈谈自已的意见,提供大家讨论。

  • 标签: 铜器群 工作人员 两周金文 郭沫若 春秋时期 文博单位
  • 简介:隋唐以来,扬州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进入清代.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贸易中心。经济的繁荣使各地的文人名士汇集扬州,进行诗文书画交流与创作,促进了地区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出现了一批画家,“扬州八怪”是其中最具有代表的画家群体。

  • 标签: 博物院 牧羊 黄慎 藏画 山西 历史文化名城
  • 简介:平定川位于合水县太白乡,这里是子午岭。林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从北魏起,历隋、唐、宋、金、元,是佛教徒乐于选址建造石窟的地方,在川内大大小小、断断续续座落的石窟不下十余处。

  • 标签: 合水县 平定川 石窟 北朝 雕塑
  • 简介:1995年,在三星堆遗址西南约60公里成都市郊的新津县宝墩遗址找到了早于三星堆古城的宝墩龙马古城,据1996年发掘材料的碳测数据为距今4500年左右。以此为突破口,证实了60年代调查发现的郫县三道堰遗址的古城、温江县鱼凫村遗址的鱼凫城,80年代调查发现的都江堰市芒城村遗址的芒城,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城址 古城 发掘 年代 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