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新疆小河墓葬出土的毛纺织品进行形貌观察,并采用红外显微镜对样品进行测试,对出土自不同地层墓葬的样品归类分析讨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补充文物数据库;初步讨论了小河墓葬出土毛制品的保存状况;以小河墓地为例,讨论了墓葬位置对毛纤维老化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疆小河墓葬出土毛织品的埋葬位置对毛织品的劣化状况有较大影响。劣化形式表现为:纤维横向、纵向的裂痕;红外光谱中酰胺Ⅱ带与酰胺Ⅰ带吸收峰峰高比值的变化;纤维上附着的结晶物推测为雨水或地下水带入的结晶盐。

  • 标签: 新疆小河墓地 出土毛织品 形貌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
  • 简介:利用无损EDXRF技术研究了葡萄埃斯特雷马杜拉属于钟杯文化时期的黄金制品。黄金制品有管状珠子、双锥形珠子、螺旋环和金属丝碎片。

  • 标签: 黄金制品 葡萄牙 EDXRF 红铜 RF技术 金属丝
  • 简介:东庄(EasternEstate)位于苏州城东,为吴宽之父吴融所建。吴宽不仅请李东阳作《东庄记》,文学友人做东庄诗,还托请沈为他绘制了一套《东庄图》册页。这些记文、诗赋和绘画都具有某种纪念性,纪念吴宽的父亲吴融,同时又展现出吴融及吴宽所拥有的财富、品行和修养。《东庄图》的意义还在于,它不仅成为现存明代最早的园林图像,直接影响到文徵明及其后的吴门画家,还建立起一种再现园林的图像模式。通过考察《东庄图》对城市空间、山川景物以及观看视角的处理方式,可以讨论明代以来“城市山林”的图像传统如何得以塑遣成形。

  • 标签: 东庄图 空间 图像 城市山林 地图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12年度原遗址姚西居址H3、H4中出土的鹿角原料、鹿角铁半成品、成品的加工和使用痕迹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并结合动物骨骼鉴定、测量,着重分析了原姚西居址鹿角镞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料取材、原料加工、制坯成形等阶段的加工技术方法、流程以及加工工具等,初步总结了鹿角镞制作工艺的三大工序,原料加工的三个步骤,半成品加工至成品的七个步骤。通过从动物骨骼角度和灰坑堆积状况两方面的论证,初步认为H3、H4尚不具备专业生产鹿角镞作坊的条件,可能为一般的废弃堆积坑。而且,这批极具关联性的、能够反映鹿角镞制作整个流程的角料遗存,因数量太少,尚不具备一定规模,缺乏专门化生产的条件。因而,仅能代表原姚西居址H3、H4中存在着制作鹿角镞的活动,且该活动更有可能是家庭式自给自足,而非专门提供给整个聚落或流向聚落外部的鹿角镞生产活动。

  • 标签: 鹿角镞 制作工艺 动物考古学
  • 简介:一、如何用考古学方法研究玉器与玉文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考古学对含玉器的遗存的大量发现,从中获得玉器与玉文化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已远远超越了人们从传世玉器得到的玉器与文化的信息。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不仅是因为考古学发现玉器数量之多,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相当一部分学者坚持了以考古学方法考察考古学发现的玉器。

  • 标签: 玉文化 玉器 两周时期 变革时代 文化信息 考古学
  • 简介:2013年3至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单岗遗址进行了第二次抢救发掘,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所见遗存主要为两时期,另有少量属汉代、六朝和宋元时期。两时期遗迹有房址、灰坑、灰沟、陶窑等,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器、铜器。依据层位关系和出土器物特征,可将其大体划分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三个发展阶段,为研究丹渐流域两时期中小型聚落变迁以及楚文化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 标签: 浙川 单岗遗址 两周遗存 楚文化
  • 简介:《中原文物》创刊于1977年,前身是《河南文博通讯》,是继《考古》《文物》和《考古学报》之后,国内较早创办的省级文博考古类学术期刊。1981年《河南文博通讯》正式更名为《中原文物》,截止2017年初,刊物已公开发行正刊190多期。2017年是《中原文物》创刊40年,为庆祝《中原文物》创刊40年及交流文博学术期刊办刊经验,

  • 标签: 文物 中原 创刊 与时俱进 座谈会 《考古》
  • 简介:2017年5月12日,《艺术长存湖山生色——怀民捐赠无锡博物院书画展》开幕。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原中央主席何鲁丽,民革中央副主席、秘书长李惠东.我馆副馆长谢小铨,

  • 标签: 书画展 博物院 无锡 捐赠 艺术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