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拔牙,也称拔齿,古代文献中又称“凿齿”、“折齿”、“缺齿”、“断齿”、“打牙”等。是原始居民及流传到近代一些民族在年轻时,基于传统文化的因素,以人工方法拔掉或凿去特定的几颗健康强壮的恒齿改变牙齿形态的一种风俗习惯,以损伤身体,达到装饰或标明个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有的部落和民族甚至以这种拔牙形体特征为称号,被称为“凿齿之民”、“凿齿之人”、“打牙仡佬”等等。

  • 标签: 古代居民 考古发现 习俗 岭南 古代文献 传统文化
  • 简介:一、前言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其发掘工作始于1978年春季.根据遗址主要内涵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初步认为是中原龙山文化的一个地域性变体,定名为'陶寺类型'.遗址还包括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战国、汉代以及金元时期的遗存.经C14断代校正,'陶寺类型'遗存的年代为B.C.2500-2000年.

  • 标签: 陶寺遗址 居民 人类学类型 中国 比较研究 文物考古
  • 简介:关于先秦时代南方古越族的来源,史学界众说纷坛,有的认为“古越族很象是马南族的祖先留居在大陆的一部分”;有的认为“越族是夏民族的演称,是商灭夏后,夏族南迁的一支”,有的则主张越族是几何印纹陶文化遗存的主人,是由当地原始居民发展而形成的。而具体落实到文化遗存的族属问题上,也就见仁见智。如吴城文化,有的认为是“殷人的一支”创造的;有的认为是“与中原商民族有着甚为密切的关系的古越族的文

  • 标签: 吴城文化 几何印纹陶 越族 众说纷坛 夏民族 族属
  • 简介:博物馆陈列展览是一个博物馆与观众交流沟通的重要场所,是博物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吸引观众进人博物馆浏览参观的直接因素。因此,陈列展览的质量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博物馆的业务水平。中国博物馆学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在推动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艺术的理论研讨方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尤其是国家文物局组织评选每年一度的“十大精品陈列”以来。

  • 标签: 博物馆 陈列设计 社区平民化意识 文化形态 教育功能
  • 简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在我国文化遗产领域组织进行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其重要成果之一便是文物资源数据库的形成。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除了要做好文物及相关数据的安全管理工作外,更应重视数据库的高效利用,让数据资源逐步走向透明与开放,实现“数据管理~信息管理一知识管理”的逐步深化,将数据从单一的管理中解放出来,进一步转化为资源共享的知识社区。本文从陈列展览、文物鉴赏、馆际交流等三个方面阐释了知识共享社区,陈述了数据资源共享为博物馆带来的多种优势,让资源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从而提升博物馆的科普服务能力。

  • 标签: 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管理 资源共享 知识社区
  • 简介:本文提出,"博物馆与建设社区"是中国博物馆界的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关注和推动这一课题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对于21世纪的博物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中并就中国"社区"的概念与"建设社区"的内容、博物馆参与"建设社区"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博物馆参与"建设社区"的宏观切入点等具体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博物馆 社区建设 中国 工作方法 参与意识
  • 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腾讯QQ群为代表的虚拟学习社区已成为博物馆各项业务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学习社区与腾讯QQ群,接着对国内QQ博物馆群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并以“博物馆传媒交流群”为具体研究案例,通过ROSTCM工具进行内容统计分析,得出该群发言频度、高频词、情感分布、社会网络等数据图表。最后从QQ群功能角度出发,对QQ群在博物馆中的作用、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应用现状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 标签: 虚拟学习社区 博物馆 QQ群 ROSTCM
  • 简介: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使博物馆走出庭院,主动服务社会,努力拓展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更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好评。本文对这一系列活动做了总结,并就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功能等提出了一些思考。

  • 标签: 博物馆 教育功能 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