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旅游资源普查与评价是支撑旅游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目前实践中主要依靠经验方法判别,可靠性不高,尚未形成科学的评价方法。基于ArcGIS旅游资源信息采集系统和空间分析平台,采用空间集聚度、开发潜力评价和组合集群识别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并以蓬莱市进行了案例分析。结论认为:(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可以建立旅游资源单体数据采集、数据库构建、等级规模分析、空间分析与可视化、区域旅游功能与布局、空间管理的一体化方法,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2)区域旅游资源存在空间分布和等级分布的差异性,开发利用中应识别不同区域的优势资源群及其开发潜力,据此来结合市场消费需求、交通条件等外部环境等进行产品设计和时序安排;(3)旅游资源单体普查是旅游规划设计的基本技术手段,仍需改进旅游资源单体分类标准,根据科学评价结果对当前产品体系进行类型和结构优化,巩固发展优势,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本研究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评价提供依据,并为未来的旅游资源评价和区域旅游规划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城市旅游 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评价 蓬莱市
  • 简介:本文以新疆为例,运用耦合理论,构建旅游与信息产业的耦合评价模型,分析2005—2014年新疆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新疆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存在良好的正耦合关系;两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耦合等级从严重失调实现初级协调;旅游产业和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增长方式在2014年逐渐实现同步发展。通过该研究,了解新疆旅游与信息产业耦合发展程度,为新疆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旅游产业 信息产业 耦合 新疆
  • 简介:高铁是驱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引擎。高铁网络将成为苏北城市旅游发展的新动力,推动苏北旅游资源整合、产品创新,引致新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形象定位。为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苏北应推进旅游资源一体化、旅游产业一体化两大战略,统筹规划各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深化城市旅游合作与苏北旅游目地建设,强化旅游人才内培外引,并建立多元主体的投融资体系,以促进苏北城市旅游发展与江苏旅游发展的空间均衡。

  • 标签: 高铁 旅游 苏北 发展战略
  • 简介:当今文化景观日益现代化,传统习俗和民风民情渐渐丧失;噪音污染打破了家园的宁静,乡村声环境遭到破坏和损毁,乡村声景观的生态和人文危机日益凸显。乡村声景观的“乡音”构成涉及地理、历史、文化和心理四个维度。乡村声景观主要包括乡村田园、农业生产、农家生活和民俗文化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保护开发“记得住乡愁”的乡音,关键在于将乡村声景观同乡村生态环境和乡土社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保护和开发乡村声景观的生态环境、生活形态、乡村传统人文声景和乡村旅游地的“乡音”场所。

  • 标签: 乡村声景观 “乡音” “乡愁” 声音遗产 保护开发
  • 简介:文章结合数学模型及数据挖掘理论,以游客在旅游行程中利用信令数据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简称XDR数据)为基础,提出了3种对游客旅游特征做描述的核心算法模型,进而利用这三类模型得出的数据,阐述了未来可实现的,诸如景区设施优化管理、旅游线路分类定制设计、旅游线路评估、旅游热点推介及预警等多项应用前景。

  • 标签: 移动信令数据 游客行为分析 核心算法
  • 简介:自1980年代起至今,我国大部分历史文化名城都编制过名城保护规划,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经验,为推动名城保护、发展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1982年《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这一文件的发布为肇始,我国名城保护规划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路程。根据名城保护制度的发展和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规律,我国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探索起步期、初步发展期、发展成形期和完善深化期,在这每一个阶段中,它们均形成自身的特点。系统梳理和总结我国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对于启发当前和今后我国名城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规划 文化遗产 编制 调整 体系
  • 简介:随着政府对直接投资的收紧,在名城保护和开发中,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逐步被以PPP为代表的多元融资方式所取代,大量社会资本开始介入这项工作中来。名城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社会资本的参与,可以极大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但是也应该警惕:由于资本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从而给名城保护造成一定的冲击。我国古城保护开发的现状表明,社会资本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甚至有主导古城保护开发的趋势。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为例,该城在运用社会资本进行古城风貌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因急功近利使得保护恢复工作操之过急、利益导向引发过度商业化、因"假古董"泛滥而造成"建设性破坏"等问题。新形势下的名城保护开发工作,应该从加强城市史的系统研究和古城价值的个案研究、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等方面对社会资本的利用进行引导、约束和规范。

  •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开发 社会资本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建水古城
  • 简介:对于我国传统村落,一直缺少整体性认知或理论研究。以我国四批传统村落基础信息数据库为支撑,采用数据分析和定量研究方法,对我国传统村落现存状况进行了包含传统文化、保存状态、人居环境、建设管理等内容的系统分析,揭示出传统村落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价值特征,经济社会总体水平,面临的贫困及关键问题、发展环境与条件困境等,并针对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出功能活化、基础设施建设、分类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建议。

  • 标签: 传统村落 总体评价 适应性保护与发展
  • 简介:将乡村民宿设计与特色小镇的发展,放置在崛起的网络虚拟空间与城市实乡空间竞争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与评论,从消费、空间、情感体验,这个3维度,深入解析了民宿设计时应转换经营“逻辑”、打造空间“情感”、增加情感“粘度”,提出在移动互联时代,民宿应该向互联网学习。

  • 标签: 民宿 互联网 消费 空间 情感
  • 简介:地名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地名的灵魂。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地名日常管理、地名专项普查、地名公共服务等工作有序推进,依附于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我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度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容忽视的问题。毋庸置疑,中国特色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度的逐步建立、日趋健全,是一项关系到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的长远战略。为了最大限度确保我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制度建设取得实效,各级政府应注意十大问题,即“四个认识、四个高度、一个关键、一个结合”。

  • 标签: 地名文化遗产 保护名录 制度建设 诊断分析 对策建议
  • 简介:本文参照旅游消费剥离系数法,构建了旅游业碳排放量评估模型,对2005—2015年中国省级旅游业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估计模型检验与分析影响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2005~2015年间,各省市之间的旅游业碳排放量差异巨大,但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多数省市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呈现下滑趋势,在整个样本时期内,对应旅游业低碳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不同省市的旅游业碳排放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但旅游交通消费是各省市旅游业碳排放量攀升的主要动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区位条件及城市化等因素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资源禀赋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上一期的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对当期排放强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变化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

  • 标签: 旅游业碳排放 面板数据 动态模型 影响因素
  • 简介:乡村旅游的关键核心是体验乡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本文选取安顺屯堡为案例地,结合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者需求以及屯堡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途径,提出加强互动参与,活态传承;针对性资源活化;保持“原真”性保护途径,以期在乡村旅游机制下更好的保护利用屯堡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标签: 乡村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顺屯堡
  • 简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是保护村落遗产的依据,对名村的格局、风貌、环境等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但保护规划在现实面前难以指导村落发展的需求。据此,本文以福全名村为例,基于城市双修的启发,提出文化修复、空间修补的"名村双修"之道,旨在增强居民对村落传统文化的自信、构筑村落的自强。而加强村落特色的挖掘,建立科学的价值评估方法,搭建系统务实的设计体系,构筑立足基层的管理机制是名村双修之道的核心内容。

  • 标签: 名村 双修 保护 发展
  • 简介:多民族聚居区是我国多民族景观构成的一个缩影,具有学科研究的典型性。“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建筑特质,在该地区有着突出的代表性。在分析了我国多民族聚居区乡土民居共性、差异性的具体特征及之间相互关系,指出这是研究多民族聚居区乡土民居的基本前提,文章最后对地区特质传承策略建议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从宏观聚居尺度和多元共生的高度,更能够清晰认知多民族聚居区人、环境与建筑的互动关系,并且认为挖掘乡土民居地区特质和研究探讨传承发展路径,将有助于推动多民族聚居区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民族地区 聚落景观 乡土民居 地区特质
  • 简介:通过对苏州古城区文化空间的调查与问题分析,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整合到规划管理中的观点和具体策略,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可借鉴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文化空间 场所营造
  • 简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得如火如荼,各方学者对乡村旅游方面的研究也可谓成果显著。而对乡村自助旅游者的深层期望研究却较为缺乏,但旅游者的期望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本文采用新一代消费者倾听工具中的隐喻抽取技术(ZMET)结合方法-目的链(MEC)调查乡村自助旅行者中的大学生群体发展乡村旅游之观点,通过构建受访者的心智地图与共识地图,得以了解乡村自助旅游者的深层期望。研究发现,乡村自助旅游者的最终期望集中在休闲、体验、情感、生态、产业五个方面。本研究亦根据研究结果为旅游从业者提供相关建议,作为其在产品设计策略、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参考。

  • 标签: 隐喻抽取技术 乡村旅游 心智地图 方法-目的链 共识地图
  • 简介: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城镇化与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十三五”期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政策优势弱化的背景下,尤其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产城融合的背景下,开发区的产业转型与园区的综合转型成为了当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难题。通过对近10年来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的影响因素、管理体制、转型动力与模式、开发区与城市的关系以及转型的路径、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最后,结合当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与升级所面临的新问题以及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经济技术开发区 转型 升级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