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对于气球连通实验结果,我们利用大学物理中胶体"应变强化"效应来解释其内在规律,通过分析气球内部压强的变化规律,从理论上讨论了大气球变大、小气球变小的原因。

  • 标签: 应变强化 压强 主伸长
  • 简介:概作为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CAT)是CAD/CAPP/CAM集成的关键技术,是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覆盖面非常广泛,涵盖公差规范和标准、设计/制造工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公差设计、检测与测量以及功能公差设计。本文首先简要分析这些热点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其次介绍本专辑收集的第13届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会议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能帮助读者了解相关研究工作并促进研究人员开展讨论,进一步实现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的突破,促进CAD/CAPP/CAM的集成。

  • 标签: 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 公差规范与标准 公差设计 检测与测量 功能公差设计
  • 简介:采用硝酸铟、硝酸铜和高分子材料作为静电纺丝的前驱体溶液,经过静电纺丝及高温煅烧,获得一维氧化铟/氧化铜复合纳米纤维,制成气体传感器,并对其敏性进行测试及分析。

  • 标签: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气敏特性
  • 简介:建立以导电回线为目标体的三分量瞬变电磁系统标定模型,推导出单一Z分量激发下X、Y、Z三分量响应的表达式,计算并分析了吊舱在不同高度、不同倾角下的响应特征。本文为三分量瞬变电磁系统的测线响应标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瞬变电磁 三分量响应 导电回线 标定
  • 简介:目的: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在非线时间序列的预测能力及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在处理非线性非平稳性的优势,提出一种复合自回归经验模态分解支持向量回归(AR-EMDSVR)模型,提高非线性非平稳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精度。创新点:1.研究非线性非平稳船舶运动的极短期预报问题,提出一种复合的预报方法;2.基于不同层次的预报模型和模型试验数据,分析非线性非平稳性对极短期预报精度的影响。方法:1.在SVR模型中引入基于自回归(AR)预报端点延拓的EMD方法,形成复合的AR-EMDSVR预报模型;2.基于集装箱船模水池试验运动数据将AR-EMD-SVR模型与AR、SVR和EMD-AR三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非线性非平稳性对极短期预报的影响以及不同模型的预报性能。结论:1.AR-EMD方法能够有效的克服非平稳对极短期预报模型(AR和SVR)在精度上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基于船模试验数据的预报结果表明:相较于AR、SVR和EMD-AR三种预报模型,基于AR-EMD-SVR模型的非线性非平稳船舶运动极短期预报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

  • 标签: 非线性非平稳船舶运动 极短期预报 经验模态分解 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 自回归模型
  • 简介:目的:目前基于知识工程的设计过程自动领域有一个缺陷,即缺乏一个语法、语义、公理完善的过程模型表示技术以便在不同平台之间共享,从而实现互操作。研究期望通过两个关键步骤来实现设计过程自动。方法:1.对非规范建模方法进行分析对比(表1);2.分析过程建模技术应该满足的功能,细化成不同的要点对不规范的建模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分析可以表示不同设计分解特征的规范建模技术。结论:1.明确了设计过程自动的两个关键步骤:(1)非规范地获取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点,(2)将非规范模型映射为规范表示;2.分析得出表示不同设计分解特征的规范表示方法和技术(表2);3.根据分析结果,可以选择最优的非规范和规范建模方法,从而支持设计过程自动

  • 标签: 基于知识的工程 设计自动化 过程模型 规范化表示 过程自动化
  • 简介:用单辊甩带法制备了不含高生物毒性元素的Ti60Zr10Ta15Si15非晶薄带,并在高于其晶化开始温度的不同温度下对该非晶薄带进行了真空退火,研究了该非晶薄带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及热处理对其显微组织及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单辊甩带法制备的Ti60Zr10Ta15Si15金属薄带为完全的非晶态结构,其玻璃转变温度和晶化开始温度分别为759K和833K,经过878K真空热处理后,薄带发生了部分晶,在非晶的基底上析出了Ti相;经过938K热处理后,薄带发生了完全晶,晶相主要由Ti、Si3Ta5和SiZr以及TiSi组成。动电位极化测试表明,该非晶合金在PBS溶液中可表现出较为优异的耐蚀性能,部分晶可进一步提高该合金的耐蚀性能,而完全晶的合金抗腐蚀性能明显下降。

  • 标签: 钛基非晶合金 晶化 电化学腐蚀
  • 简介:介绍了兆伏级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器脉)中源的组成及特点。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模拟装置等效电路,给出了峰电容及输出开关对装置输出波形的影响,总结了峰单元的设计特点,提出了一种低气压、低电压短间隙放电等效高气压、高电压长间隙放电的方法。同时,基于等效方法设计了结构尺寸为1:1验证实验,实测了实验电路输出电场波形。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容、开关、天线一体的结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峰回路的电感,输出双指数波上升沿可达到1.8ns。该实验为兆伏级有界波电磁脉冲模拟器峰段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垂直极化 有界波模拟器 峰化单元 上升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