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1月21日~1999年2月28日,伽师发生了Ms≥4.0级地震106次。通过分析对比速报和编目震级资料,发现速报震级偏差较大。应用线性拟合结合偏差分析的方法,对伽师震群速报震级进行了校正。通过对校正前后的结果比较以及T假设检验,其效果相当理想

  • 标签: 速报震级 编目震级 线性拟合 震级偏差
  • 简介:根据倾斜固体潮波记录曲线的特性及多年工作的经验,对现行观测中,调仪器时间较长或停记时间较长情况下进行校正值的计算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该方法能较好地提高校正值计算的精度,使校正值更为合理。

  • 标签: 固体潮 校正值 SQ-70型倾斜仪 改进方法
  • 简介:通过对点频及5KC电磁波传播路径的理论特征分析并结合99年度发生在闽台地区的几个地震震前所记录到的电磁波异常持续时间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如何利用电磁观测粗略判定闽台地震的方法,如何利用公式来估算震级,以及台湾地震震级估算公式校正

  • 标签: 电磁波 地震 公式校正
  • 简介:本文对1998年至2002年福建数字台网中心测定的台湾南投地震、台湾花莲地震、福建本省部分地震的观测结果永春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进行分析。并计算出永春台的台基校正

  • 标签: 台基校正值 震级
  • 简介:福建及台湾海峡是海陆板块碰撞到板内地震活动过渡带,东侧毗邻台湾板缘地震带,西侧为福建内陆板内地震活动区。这是得天独厚的观测研究大陆边缘地震构造带强震活动及板块动力学的良好地域。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时期,为防御地震造成社会灾害,实现以人为本,防患于未然,势必需要建构一个实用化的地震预警工程及其机制。本文即是在对福建及台湾海峡近30多年以来观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用现代空间技术、数字地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架构地震预警工程与机制的一种设想。

  • 标签: 地震地质特征 地震预警内涵 预警架构 实施流程
  • 简介:建立“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危害度”等概念来描述地震地质灾害各影响因子、要素及可能的灾害危害程度,进而建立构成地震地质灾害层次分析的概念体系及地震地质灾害空间预警评估模型,将定性评估转化为定量评估进行初步研究。

  • 标签: 地震地质灾害 预警评估 定量化 研究
  • 简介:用自然类比法对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序列类型和震后趋势进行了早期判断,找出了与之最相似的四个序列是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地震(S17)、1996年5月3日包头6.4级地震(558)、1985年4月18日禄劝6.3级地震(S34)和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0级地震(S33)。由此判断张北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推算最大余震震级应在4.3~4.7之间,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数可能在11~22次之间。实测结果张北地震最大余震震级4.6,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数18次,均在预测范围内。

  • 标签: 自然类比法 地震序列类型 震后趋势 张北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