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对塔东北库克塔格隆起的乌孜里塔格剖面中上寒武统白云岩的岩石学、成岩作用、裂隙—孔隙发育与充填等特征研究认为:可划分为有序度逐渐增加的粉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及晶洞中的中粗晶、巨晶和鞍形白云石等4种类型;分别对应于早期准同生—浅埋、中浅埋藏、中等埋藏和构造断裂—热液(热卤水)作用4期的成岩阶段;其中,沿走滑断裂—裂隙带、呈不规则的"侵入体"具有斑点状、条纹—条带、雁行状—斑马、角砾状和不规则状结构的中粗晶、粗晶、巨晶(部分为鞍形)白云岩(石),一般不发光或呈昏暗的暗红色,具有与加拿大西部盆地典型的热液白云岩相似的特征;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存在4~5期构造裂隙和3期以上的充填作用;热液白云岩中以晶间孔、晶间溶孔(洞)、裂隙及沿裂隙的扩溶孔洞为主,主要有二世代的白云石和方解石和少量沥青、石英、微量硬石膏和重晶石等多期充填作用。与西加盆地寒武系部分或全部交代充填缝洞及角砾构造、受来自落基山造山带的晚白垩世至古近系拉腊米(Laramide)构造的被排驱的热液流体交代形成的典型热液白云岩稍有不同,海西晚期(晚二叠世)及燕山—喜马拉雅期(晚白垩世—第四纪)沿挤压—走滑断裂排驱的地层热卤水循环—扩散与交代作用可能是本区热液白云岩的主要成因,储集空间主要由中、晚期构造断裂—裂隙(溶蚀)所致,但不排除成岩早期埋藏或晚期大气水作用对其影响。

  • 标签: 白云岩类型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热液白云岩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录井及多种分析化验资料,对吐哈盆地克沁地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相标志、物源方向、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梧桐沟组沉积时期,克沁地区湖盆经历了由断陷湖盆向坳陷湖盆转换的过程。梧桐沟组一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东西两侧发育水下扇沉积,扇中水道形成多期叠置的厚层泥质砂砾岩沉积,砂砾岩分布面积大,物性较差。梧桐沟组二段和三段沉积时期,湖盆水体变浅,湖岸坡度变缓,研究区东西两侧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形成了几套厚10~15 ̄ ̄m的砂砾岩沉积,分选性好于水下扇形成的砂砾岩,物性相对较好。相比较而言,扇三角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水下扇砂体顶部的含砾砂岩是较好的储集体。该研究成果将对鲁克沁稠油聚集带储集层预测及区带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吐哈盆地 梧桐沟组 扇三角洲 水下扇 沉积相
  • 简介: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与松辽盆地孤店CO2气田泉头组发育大量含片铝石砂岩。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茜素红-S染色、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与INCA能谱分析等,对含片铝石砂岩的骨架碎屑组分、胶结物与自生矿物、成岩共生序列等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含片铝石砂岩的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粒度以细粒、细—中粒为主,分选差—中等。砂岩中胶结物主要为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铝石、铁白云石和粘土矿物。其中,铝石最高可达砂岩总体积的22%,在砂岩中或以放射状、束状、菊花状、杂乱毛发状、毛球状、板状等集合体充填孔隙,或呈束状和板状交代长石和岩屑。电子探针与INCA能谱综合分析表明,铝石主要由Na、AI、O、C等组成。在含片铝石砂岩中,成岩共生序列依次为粘土矿物包壳~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自生高岭石—油气充注-CO2充注——铝石——铁白云石。其中,CO2注入前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和自生高岭石,CO:注入后形成的自生矿物组合主要为铝石和铁白云石。

  • 标签: 海拉尔盆地 松辽盆地 含片钠铝石砂岩 片钠铝石 岩石学
  • 简介:塔里木盆地苏盖布拉克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发育3种类型碳酸盐岩微生物(蓝细菌)建造,即下部微生物丘状和层状建造、中上部微生物礁和顶部叠层石建造。微生物丘状和层状建造的特点是似层状孔洞和纹层结构发育,形成于潮下高能带,与微生物席粘结有关,分布相对稳定。微生物礁是由枝状或丛状微生物骨架生长和微生物席粘结两种方式形成,分布较广,可分为两大期:第1大期发育在海退背景下,呈宏观块状建造特征;第2大期则发育在较大的海侵背景下,呈现两期点礁特征。叠层石建造发育在更大范围的海侵背景下,超覆于点状建造之上,要求的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由微生物粘结作用形成,其中叠层石和核形石是其重要标志,仅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的苏Ⅱ、苏Ⅲ和苏Ⅳ剖面近顶部。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苏盖特布拉克地区 下寒武统 肖尔布拉克组 微生物礁 叠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