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野外露头、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盆地古近系新统那读组和百岗组进行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那读组和百岗组可划分为3个Ⅲ级层序,9个体系域,那读组那三段构成层序Ⅰ,那读组那二段和那一段构成层序Ⅱ,百岗组构成层序Ⅲ.层序Ⅰ和层序Ⅱ是盆地断陷期沉积,发育冲积扇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深湖亚相和滨-浅湖亚相.层序Ⅱ湖泊沉积范围广,厚度大,厚层的湖相暗色泥岩是盆地主要烃岩和区域性盖层.层序Ⅲ是盆地坳陷期的沉积,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河流相、三角洲相和滨-浅湖亚相.盆地中古近系沉积经过了洪积或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扇三角洲)→河流的发育过程,反映了盆地从初期形成→扩张→萎缩的完整的演化序列.在层序Ⅰ和层序Ⅱ的低水位体系域,田东凹陷的中央断凹、南部次凹和那笔凸起的北部断鼻等区带发育长轴分布的河流三角洲砂岩,这些砂岩处于烃岩成熟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河道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在层序Ⅱ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北部陡坡发育扇三角洲砂体,与烃岩指状交叉接触,有利于油气运聚成藏,容易形成大量上倾尖灭岩性油藏.

  • 标签: 层序 百色盆地 那读组 扇三角洲 古近系 沉积相
  • 简介: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对沉积盆地水体环境以及古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根据元素Al、Fe、Mg、Ca、K、Na、P、V、Ni、Co、Cr、Cu、Zn、Sr、Ba、Cd、Li、Mn、Pb、Ti的含量及其比值Al/Ti、Fe/Mn、Sr/Ba、Mg/Ca、Sr/Ca、Na/Ca、V/Cr、Ni/Co、Ni/V的变化,对三水盆地古近系新统bu心组红岗段生油岩的沉积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bu心组红岗段下部(亚段A)表现为较稳定的地球化学特征。各元素丰度及其比值指示这一时期陆输入持续较高、且物组成变化不大。由于海水入侵的影响,湖盆水体盐度相对较高,底部水体以弱氧化条件为主,O2-H2S界面位于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红岗段中上部(亚段B、C)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较为频繁且幅度很大,反映古气候和湖盆沉积条件的迅速变迁。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以Al、Ti为代表的外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较高,而Mg、Ca等盆内化学沉积元素含量较低。古氧气指标指示底部水体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因而有机碳含量较高。在间歇性干旱时期,陆输入减少,外元素含量及其比值显著降低。随着蒸发作用的加强,水体盐度加大,内源元素丰度以及Mg/Ca、Sr/Ba、Sr/Ca和Na/Ca比值大幅度上升。底部水体为氧化环境,O2-H2S界面多位于水/沉积物界面或沉积物中。上述两种气候条件在红岗段中上部沉积时期交替出现。红岗段沉积后期由于淡水的长期输入,湖水呈现逐渐淡化趋势。

  • 标签: 元素地球化学 生油岩 三水盆地 元素丰度 古气候 地球化学特征
  • 简介:在南海北部大陆架陆碎屑沉积占优势的背景上,在珊瑚岸礁和堡礁周围,广泛发育着礁碳酸盐和陆碎屑组成的混合沉积。它们以砂屑、砂砾屑结构为主并含有生物格架结构。混合沉积的形成条件是具备碳酸盐和硅质碎屑两类物,活跃的水动力,干湿交替的气候,此外,海平面的相对波动,也会造成积极的影响。混合沉积方式有随机式、相变式和随机-相变式等三种。混合沉积体常是多种混合方式交替、叠加而成的沉积复合体。礁与陆混合沉积相模式是从岸礁-堡礁相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按沉积相和沉积结构可以分为五种混合沉积:1)礁基混积岩和礁格架混积岩,2)礁坪砂砾屑混积岩,3)礁后海滩-沙堤砾砂屑混合沉积,4)礁后泻湖砂屑混合沉积和5)礁前(翼)浅海砂屑混合沉积。礁与陆混合沉积的鉴别标志是珊瑚骨屑和岩屑各占10-50%,其它生物碎屑不计。南海大陆架现代混合沉积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可为全面研究现代南海沉积学和比较沉积学提供依据。

  • 标签: 南海 北部大陆架 混合沉积作用 混合沉积 沉积相模式
  • 简介:著名古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95岁高龄的克信先生等的专著《中国西南区域古地理及其演化图集》,已于2004年5月由地震出版社出版。

  • 标签: 古地理学 演化 地球物理研究 中国西南 地质 地震
  • 简介:岩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白垩系烃岩以29%的比例居全球各层系之首。通过古地磁与地理信息数据耦合,以及对所有白垩系烃岩层位数据的统计和对比,恢复了白垩系烃岩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发育环境。结果表明:(1)白垩系烃岩主要发育于阿普特阶-土伦阶(占白垩系烃岩的52.63%)。(2)白垩系烃岩主要发育于2种构造、沉积环境:陆表海环境(非典型被动陆缘)和裂谷环境。(3)白垩纪早期,烃岩干酪根以Ⅰ型为主;白垩纪中期,烃岩干酪根过渡为以Ⅱ型为主,Ⅰ型较少;白垩纪晚期,Ⅲ型干酪根烃岩迅速增多。(4)白垩纪大陆裂解边缘出现富有机质沉积,上升流促进生物繁盛,高温、干旱的气候使陆表浅海区盐度较高,其还原环境有利于烃岩的保存。

  • 标签: 白垩纪 全球烃源岩 沉积相 古环境 编图
  • 简介:黑龙江省柳树河盆地新统八虎力组发育多层油页岩。通过对油页岩样品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研究了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分析了油页岩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常量元素以富Al2O3、Fe和CaO,贫SiO2、MgO、Na2O和K2O为特征,微量元素总体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亏损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平均为140.7×10-6,表现出轻稀土元素轻度富集特征。稀土元素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油页岩沉积时物和沉积环境较为稳定。Mn/Ti值表明油页岩组成物质的搬运距离随着时间变化经历了远→近→远的变化,反映水体深度经历了深→浅→深的变化。Sr/Cu值和Rb/Sr值表明油页岩沉积时为相对炎热干旱的环境。Sr/Ba值反映当时为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过渡相咸水湖泊沉积环境。V/(V+Ni)值、δEu和有机碳含量表明油页岩沉积时处于缺氧的还原沉积环境中。总体上,柳树河盆地油页岩发育于炎热干旱气候、咸水、缺氧条件下的湖泊沉积环境中。

  • 标签: 黑龙江省 柳树河盆地 油页岩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始新统
  • 简介:对晚第四纪钱塘江下切河谷内SE2孔沉积物重矿物和稀土—微量元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与邻区长江沉积物相应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晚第四纪钱塘江下切河谷充填物中河床(U5)、河漫滩(U4)和古河口湾(U3)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为赤褐铁矿—磁铁矿—锆石—白钛石—锐钛矿;微量元素中的铁族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与平均大陆上地壳(UCC)相近,且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大部分高场强元素与北美页岩(NASC)相近,在Th/Co-Cr/Th投点图中靠近钱塘江物区,远离现代长江沉积物投点区;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和NASC标准化曲线与钱塘江沉积物特征相似,不同于现代长江沉积物。(2)近岸浅海(U2)和现代河口湾(U1)沉积物的重矿物组合为绿帘石—辉石—角闪石—石榴石—榍石—金红石—电气石;微量元素具有与UCC较为相近或富集的铁族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且与NASC相比,铁族和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较弱,在Th/Co-Cr/Th投点图中主要落于长江和钱塘江来源沉积物之间;稀土元素在球粒陨石和NASC标准化曲线中,配分模式与现代长江沉积物极为相似。(3)U5、U4和U3单元具有与U1和U2单元不同的沉积物来源:前者母岩主要为长英质中酸性火成岩,为古钱塘江提供;而后者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中基性物区,由长江提供,同时上游钱塘江也提供了部分沉积物。可见,长江沉积物自近岸浅海沉积时期开始大量进入到钱塘江下切河谷内,为钱塘江下切河谷的沉积环境演化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 标签: 重矿物 元素地球化学 物源特征 钱塘江 下切河谷充填物 晚第四纪
  • 简介:利用色谱-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等分析测试技术,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侏罗系岩样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等方面入手,对该区的烃岩的生源与沉积环境作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古生界有机质多为菌、藻类生源,少数有陆有机质混入(主要是石炭系)。有机质多为强还原环境的海相沉积,少数为海陆过渡相沉积。侏罗系在一些地区和层段并非典型的成煤环境,而是属于滨浅湖相,少数为半深湖-深湖相,因此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烃源岩 沉积环境 生物标志化合物
  • 简介:目前储集层分类方法多数只是从储集层的物性特征角度进行分类,而没有从储集层的成因机制进行分类。通过利用分析化验资料、钻测井资料和测试资料,对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新统流沙港组三段Ⅱ油组(L_3Ⅱ油组)的沉积特征、成岩作用和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其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并对储集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L_3Ⅱ油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外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3种沉积微相;成岩相主要识别出泥质杂基充填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和强压实致密相3种成岩相;裂缝相则以无裂缝相为主,局部可观察到高角度和网状裂缝相。在此基础上通过三者的叠加对储集层的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命名,划分出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泥质杂基充填相—高角度裂缝相等9种不同的岩石物理相。根据不同的岩石物理相特征,总结归纳出了Ⅰ类好储集层、Ⅱ类中等储集层和Ⅲ类差储集层共3类储集层,实现了从储集层成因机制的角度对储集层进行分类和评价。

  • 标签: 岩石物理相 成岩相 裂缝相 储集层分类 乌石凹陷东区 流三段Ⅱ油组
  • 简介:通过岩石岩屑组分分析、重矿物组分分析、倾角测井、地层厚度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进行了物及古水流方向分析.岩屑组分分析指示着大致的物前进方向,重矿物分析明确了物泄入的主要通道,倾角测井在单井点处对古流向有相当高的测量精度,但这3种方法均存在数据平面覆盖率较低和分布密度差异大的缺陷.而运用地震层位解释所得的地层等厚度图则可以在较大尺度上的二维平面内推测沉积时期的古地形,进而可以推测古流向.但它仅是一种间接预测方法,对局部古流向的预测精度较低.文中综合各种方法,将直接预测方法的高精度和间接方法的高覆盖能力结合起来,对古流向作出较高精度的预测.在古流向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冲积扇-辫状河-河泛平原沉积体系的沉积相模式.该模式表明,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差的冲积扇,其古流向应该沿短轴陡坡降方向,即大致为SEE方向;而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较强的辫状河来说,其古流向应该沿长轴缓坡降方向,即为SE甚至SSE方向.该模式的提出对于提高地震相-沉积相的转相精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物源 古水流 ZTR指数 沉积相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大型拗陷湖盆沉积,长10油层组为延长组初始期沉积物。但其物特征、沉积体系划分、沉积相类型等基础问题尚不清楚,严重制约了全盆地长10油层组的勘探发现。针对这些问题,作者采用了轻重矿物、锆石测年等分析方法,明确了长10油层组主要发育东北、西北、西南三大物,根据物特征沉积体系划分为东北、西北和西南沉积体系。综合野外露头、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揭示了长10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其中,西北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东北沉积体系发育曲河流—三角洲沉积,西南沉积体系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中心位于太白—宜君一带,为浅湖相沉积。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上三叠统 延长组 长10油层组 物源分析 沉积体系
  • 简介:围绕川东北吴家坪组烃岩的形成环境和资源潜力等问题,基于钻井和露头剖面资料及地球化学资料,重点探讨了川东北地区吴家坪组烃岩的品质、规模及生烃潜力。研究表明,川东北地区吴家坪组烃岩的发育显示出强烈的非均质性,表现为多元的有机质类型和不稳定的时空展布。在吴家坪期,川东北巴中—达州一带沉积了富含Ⅰ-Ⅱ型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和泥灰岩等,发育了一套海相优质烃岩,生烃潜力高,倾油型,是川东北地区内一个重要的生烃中心,可为川东北长兴组—飞仙关组的油气藏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 标签: 川东北地区 吴家坪组 优质烃源岩 非均质性
  • 简介:基于对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碎屑岩分析化验资料,结合该区古水系与古地貌特征,从岩样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与ZTR指数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等方面,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沙一下亚段)沉积的物方向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蠡县斜坡古近系沙一下亚段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斜坡西南部和北部,其中西南部物区主要位于太行山隆起,沉积物分别由古大沙河经由斜坡南部及古唐河越过高阳低凸起运移进入斜坡,是主要物;北部物主要来自牛驼镇低凸起,是次要物。西南部物与北部物交汇于蠡县斜坡东部西柳地区。

  • 标签: 蠡县斜坡 古近系沙河街组 古水系与古地貌 重矿物组合 沉积物源分析
  • 简介:早石炭亚纪冰川性海平面变化及黔桂盆地独特的古地理位置控制着盆地中的地球生物学过程,决定了生烃母质生物的生产力和有机质的保存条件,进而影响了盆地相烃岩的形成与分布。通过对广西巴平剖面地球生物相分析,探讨下石炭亚系盆地相烃岩形成的地球生物学过程,结果表明:汤粑沟期早期、旧司期中晚期生境型以Ⅵb(台间深海盆地生境相)为主,盆地中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盆地中水体较深,古氧相为厌氧相,有机质埋藏效率高,形成了下石炭亚系的优质烃岩。汤粑沟中期生境型为Ⅵb,生产力水平低,古氧相为贫氧相-厌氧相,由于沉积速率过慢,发生了大量的Mn/Fe氧化还原反应,降低了有机质的埋藏效率,仅形成了一套非烃岩。早旧司期及上司期生境型为Ⅳ1(范围为风暴浪基面至真光层下界面)、Ⅳ2(范围为真光层下界面至大陆架坡折处),生产力水平低-中,古氧相为准厌氧相-贫氧相,形成了一套非烃岩-一般烃岩。上司期末期-罗苏期生境型主要为Ⅲ2(范围为强光合作用面至风暴浪基面),局部为Ⅳ1,生产力水平中-高,古氧相为常氧相-贫氧相.有机质埋藏效率低.形成了一套非烃岩-差烃岩。

  • 标签: 广西南丹 巴平剖面 烃源岩 地球生物学 生物相 古氧相
  • 简介:在系统收集研究区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的沉积环境及烃岩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扬子地区吴家坪期沉积环境包括陆地、海陆过渡环境、滨岸、碳酸盐岩台地和盆地,其中碳酸盐岩台地包括碳酸盐岩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深水陆棚和台盆。对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的沉积古地理进行了总结,绘制了沉积古地理图,主要的古地理单元包括古陆、冲积平原、滨岸平原、碳酸盐岩台地和次深海。研究区内烃岩类型多样,包括煤系、碳质页岩、泥岩、泥灰岩和硅岩等,主要发育在沼泽、渴湖、深水陆棚和台盆等环境。有机质的来源包括陆、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扬子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烃岩的发育主要受当时气候条件、洋流格局和沉积环境的控制。热带潮湿气候和洋流格局有利于有机质的生产,而局限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 标签: 扬子地区 晚二叠世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古气候 古海洋
  • 简介:缺氧条件是形成和保存优质烃岩的重要条件。古氧相的研究对查明海相优质烃岩时空分布、恢复地史时期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泥盆纪时期,南华海受陆内裂陷作用影响,形成台地(滨岸台地和孤立台地)与台沟间列的盆地格局。不同的控制因素控制了古氧相的类型。在台沟和钦防裂陷海槽中,海水分层控制了泥盆纪的古氧相类型和变化。台沟和钦防裂陷海槽以厌氧相与准厌氧相为主。在台地相区,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古氧相的类型和分布。台地相区的古氧相主要是常氧相和贫氧相。南华海中、晚泥盆世硅质沉积、磷质沉积发育,有机质丰富,形成了有机质-硅质-磷质沉积三位一体的特征,指示上升流作用明显。南华海地区泥盆纪位于赤道附近的信风带,向西的表面洋流越过南华海在西部形成离岸流,海底海水向东补充形成上升的底流,也说明了泥盆纪南华海上升流存在的可能性。

  • 标签: 南华海 晚泥盆世 缺氧环境模式 古氧相
  • 简介:依据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岩心、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汇”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车西洼陷沙三下段为一个三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低位、湖侵与高位3个体系域,其陡坡带沙三下段发育杂基支撑中砾岩、碎屑支撑中砾岩、杂基支撑细砾岩、碎屑支撑细砾岩、砂质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递变层理砂岩、滑塌岩等11种重力流成因岩石类型及深湖泥岩,表现为典型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整体呈“由大变小,再变大”的演化趋势。(2)车西洼陷陡坡带自西向东识别出6套供体系,可分为有沟道为主供体系和滑塌为主供体系,分别形成沟道供为主近岸水下扇和滑塌供为主近岸水下扇类型,其中滑塌供为主近岸水下扇中的滑塌变形构造更发育、更普遍,但其扇体规模较沟道供为主近岸水下扇小。(3)进一步的“溯源”分析结果表明,沙三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物区母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其在强烈的构造活动、湿热气候作用下,易于发育石漠化古地貌,剥蚀作用较为强烈,由此形成的频发的季节性重力流进入湖盆,形成该地区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的差异主要受物区气候和植被覆盖的控制。

  • 标签: “源-汇”系统 沙三下段 陡坡带 车西洼陷 车镇凹陷 渤海湾盆地
  • 简介:利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母岩类型和物方向。研究表明盆地中部延长组砂岩和泥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REE分配模式及微量元素蜘蛛图解相同,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铕、铈元素亏损;REE分配模式均呈“右倾斜、LREE富集、HREE平坦”型;微量元素蜘蛛图解具“四峰三谷一平坦”型,曲线呈阶梯状分布;砂岩和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REE分配模式及微量元素蜘蛛图解与盆地东北缘的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相一致,而与火成岩的重稀土富集、轻稀土亏损、“V”字型REE分配模式和“三峰两谷”型、曲线呈“W”字型分布的蜘蛛图解的特征有显著的差别。说明延长组母岩是盆地东北缘的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主要物方向为北东向。依据物方向、沉积环境、砂岩岩石学特征、砂岩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划分为两大三角洲沉积体系,即北东向的安塞三角洲沉积体系、志靖三角洲沉积体系,安边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北西向的盐定三角洲沉积体系。在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不同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岩石学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及延长组长6-长2段沉积时期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上三叠统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物源方向
  • 简介:贵州北部务川一正安一道真地区下二叠统大竹园组沉积型铝土矿层,在不同区域其下伏底板地层分别为下志留统韩家店组碎屑岩及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因此对铝土矿层的成矿物质来源一直存疑。对韩家店组薄层砂岩夹层及大竹园组铝土矿层样品的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表明,两者的锆石年龄谱呈现出一致性,且该碎屑锆石年龄谱与华夏陆块基底地层具有明显亲缘性。以上结果证明,韩家店组碎屑岩的红土化风化产物为铝土矿层的成矿母质提供了物质来源。而从铝土矿层与黄龙组灰岩的假整合接触关系及钻孔中出现的黄龙组灰岩次生岩溶角砾现象可知,黄龙组灰岩同样为该矿层提供了物。因此,大竹园组铝土矿层具有多重物,韩家店组碎屑岩可能为主要物,而黄龙组灰岩在古喀斯特化过程中不仅为红土物质提供了重要的储存空间,也为成矿母质的积累提供了部分物

  • 标签: 铝土矿 物源 碎屑锆石年代学 下二叠统 黔北
  • 简介:中国具备良好的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如何正确识别并合理评价海相烃岩是中国海相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作者尝试利用多个微量元素分别作为古生产力和古氧相的综合替代指标,来进行有效烃岩评价。研究中利用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中Mo,U,V,Cu,Ni,Zn6个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计算得到对应两组元素过剩值:Moxs,Uxs,Vxs和Cuxs,Nixs,Znxs;对这两组元素过剩值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两个系数——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生产力系数)和古氧相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氧相系数),用以恢复海相烃岩的古生产力和古氧相条件;将该系数与上寺剖面残余有机碳测试结果(TOC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依此确定古生产力和古氧相条件的定量等级划分。最终,根据该划分标准来判断上寺剖面烃岩的品质。利用古生产力和古氧相的综合替代指标方法可为海相烃岩评价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 标签: 海相烃源岩 古生产力 古氧相 微量元素 综合替代指标 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