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下肢静脉形成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52例产后下肢静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下肢静脉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后 护理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静脉形成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8月----2017年8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64例脑血栓下肢静脉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2)、对照组(n=32),给予实验组患者综合性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并发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以促进脑血栓下肢静脉患者恢复,护理后患者并发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脑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DVT)形成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胃癌手术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措施,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DVT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优质组预防DVT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较对照组83.6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胃癌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胃癌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骨科术后患者防治下肢静脉形成有效措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0例下肢疾病手术治疗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预防组患者对可能产生下肢静脉形成采用综合方法进行预防,对照组患者不采取预防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51例产生下肢静脉形成,预防组患者中有11例产生下肢静脉形成。治疗时间后患肢基本消退肿胀,半个月后彩超复查结果显示有48例患者完全再通,16例患者有程度不同再通。结论采取积极综合预防治疗可有效避免患者产生下肢静脉形成,进而避免产生术后并发

  • 标签: 骨科患者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超声诊断在临床医疗体系有效应用,不但能够基于影像图确认患者体内病灶位置,从而确保整体病情状况能够被有效识别,并提升整体医疗质量水准;同时更能够凭借血液观察与回声装置,确保内部病理特征获取更加全面,以便为后续临床医疗环境中病理库构建提供更加完善资料。本文根据下肢远端静脉超声诊断技术展开分析,在明确技术应用价值和技术诊断措施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临床医学工作开展提供更加完善且良好参照。

  • 标签: 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 超声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早期活动护理模式预防下肢静脉形成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8例我院2012.6-2014.6期间收治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按入院顺序分组,其中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活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下肢静脉发生情况,评估患者对不同护理模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27%,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5.90%,观察组并发下肢静脉患者更少(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达95.4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27%,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更满意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早期活动护理模式,下肢静脉发生情况更少,护理满意度更高。

  • 标签: 早期活动 脑出血患者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 术后
  • 简介: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下肢静脉形成原因,总结并发有效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28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80例NICU患者发生不同程度LDVT者共29例,发生率为10.36%,经过请血管外科会诊协助治疗及精心护理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应用肢体活动及健康主指导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预防或降低LDVT发生率,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LDVT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患者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发生率影响分析。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下肢骨折患者80例纳入研究,均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以数字随机分方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术后并发静脉发生情况、手术指标及相关知识掌握度。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静脉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2值=9.4697,P值=0.0021;)。结论对患者下肢骨折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脊柱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骨科患者中,采取脊柱手术治疗患者80例参与本次实验,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下肢静脉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脊柱手术治疗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静脉发病率,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脊柱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护理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90例骨科创伤手术患者,随机分常规护理组45例和针对性护理组45例,常规护理组予护理常规,针对性护理组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功能改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凝血功能状态、下肢行走能力;下肢静脉发生数。结果针对性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针对性护理组功能改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前两组凝血功能状态、下肢行走能力相似,P>0.05;护理针对性护理组凝血功能状态、下肢行走能力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针对性护理组下肢静脉发生数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好,可改善凝血状态和下肢行走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下肢静脉发生数。

  • 标签: 骨科创伤手术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中随机选择近几年收治下肢静脉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下肢无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100例患者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以及病情诊断,分析两组患者之间诊断后相关指标。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彩超诊断,发现观察组患者诊断指标都比对照组患者诊断指标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临床效果显著,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施以综合护理预防双下肢静脉临床意义。方法调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我科室诊治9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资料,分成参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以予常规及综合护理;对比2组腘静脉、股静脉流速度及相关并发状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腘静脉、股静脉流速度均较高(P<0.05);试验组下肢肿胀下肢静脉产生较少(P<0.05)。结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腘静脉、股静脉流速度,避免或减少静脉产生,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行。

  • 标签: 综合护理 颅脑手术 昏迷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就胃肠道肿瘤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30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血栓预防措施,观察组实施低分子肝素为主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出现静脉概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静脉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而言,对其围手术期实施低分子肝素为主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静脉发生几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道肿瘤手术 深静脉血栓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儿童静脉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静脉患儿6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2组为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股静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股静脉发生率依次为3.33%和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从造成股静脉原因出发,进行全面综合性护理,大幅度减少股静脉形成,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股静脉血栓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本院收治50例下肢静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另选择同期没有发生下肢静脉病变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临床检查,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信息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内侧腓肠静脉、颈周围静脉脉测试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股总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值为(8.35±0.87)mm,股浅静脉CDFI值为(4.95±1.62)mm,腘静脉CDFI值为(7.20±1.52)mm;对照组患者股总静脉CDFI值为(24.02±6.04)mm,股浅静脉CDFI值为(13.05±2.05)mm,腘静脉CDFI值为(9.40±1.32)mm;实验组患者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探查下肢静脉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应用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治疗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形成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157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83例,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进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变化及下肢静脉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略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例(2.41%)发生下肢血栓,对照组8例(10.81%)发生下肢静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术中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
  • 简介: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上肢静脉形成发生现状,探讨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PICC置乳腺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上肢静脉形成患者进行分类,记录患者般资料(年龄、性别、PICC置管及上肢静脉形成史),疾病相关资料(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感染情况、累积器官数量),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置情况(导管型号、穿刺次数、置肢体肌力),统计分析相关高危因素。结果122例患者中有12例(9.84%)发生上肢静脉形成。经超声检查确诊为PICC相关上肢静脉形成时间分别为:置10d2例、14d4例、23d2例、4w2例、8w2例;发生部位分别为:单纯肱静脉、腋静脉各4例,肱-腋静脉、腋-锁骨下静脉各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上肢静脉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导管型号是PICC相关上肢静脉形成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肢静脉史、导管型号是PICC相关上肢静脉形成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院乳腺癌患者PICC相关上肢静脉发生率处于国内平均水平;对有上肢静脉患者要警惕PICC相关上肢静脉发生;在导管型号合适前提下应优先选择4F导管。

  • 标签: 乳腺癌 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创伤下肢静脉形成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创伤下肢静脉患者64例,均进行常规治疗,随机分组,观察组在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6.9%,住院时间为(7.8±1.7)天,对照组为81.3%;住院时间为(15.5±1.8)天,两组比较,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于骨创伤下肢静脉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情绪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性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颅脑外科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静脉形成实际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颅脑外科患者5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5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2组为观察组,使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形成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形成率依次为8.00%和28.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科患者使用预防性护理能有效减少静脉发生,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外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