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方法在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机制、制度和流程等一系列规范管理方法,分析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报告及时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方法实施后上报例数以及及时上报率较实施前显著提升;病区管理质量和特、一级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可以保障患者安全,同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不良事件规范管理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方法在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健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完善护理制度、标准与流程,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加大考核力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方法实施后上报例数及及时上报率较实施前显著提升;病区管理质量和特、一级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可以保障患者安全,同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规范管理 质量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在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6年05月住院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照组,此阶段选择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02月住院患者90例作为实验观察组,此阶段选择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最终就两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83.33%)对比,观察组(98.89%)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2.22%)对比,观察组(1.11%)获得明显下降(P〈0.05).结论:医院在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合理选择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模式展开,对于患者满意度提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可以做出充分保证.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双黄连注射液主要用于各种急性感染,尤其对外感高热不退者、某些抗生素治疗无效者、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可迅速见效。偶见皮疹,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严格观察本品溶解后有无细粒沉淀,并注意澄明度,有沉淀或澄明度不好者停用。

  • 标签: 双黄连注射液 药物作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作用。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除常规药物及护理措施外,增加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是86%,高于对照组的68%(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改善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与抑郁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大学新生对新环境适应不良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为大学新生,从小生活在农村,由于城乡文化差异以及对新环境不适应,产生人际交往不良,导致情绪低落、焦虑失眠,食欲下降等情绪和症状,影响了学习和生活,遂来咨询。经交谈了解,综合分析其心理问题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对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辅以放松训练,让求助者认识到正是由于不合理信念造成了其情绪问题。通过重建求助者自信达到咨询目标,经三个月的治疗达到咨询预期效果。

  • 标签: 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由于中药造成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影响了人们使用中药的信心。本文分析了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表现,同时探讨了产生原因。认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全面提高中药的加工技术标准,做好药师的指导工作,能够明确药物剂型的变化和给药方式,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并建立相对应的不良反应信息系统,保证中药的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措施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指的是在医疗机构护理过程中发生的,诸如窒息、烫伤、跌倒、用药错误等与病人的安全密切相关没有预计到或者不被希望发生的计划之外的事件。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级医务人员越来越重视患者安全问题,并且在医疗卫生系统对医院等级进行评审中已将护理不良事件纳为评审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当前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现状出发,分析如何积极应对护理不良事件。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胺碘酮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可通过阻断钾离子通道,延长心肌不应期而对房性心律不齐及室性心律不齐都有较好疗效。临床资料表明,胺碘酮在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方面也有良好疗效,可用于其他治疗无效或不宜采用其他治疗的严重心律失常,例如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动过速,以及伴预激综合征的心律失常等,可以显著降低严重心律失常的病死率。

  • 标签: 胺碘酮 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物 严重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顽固性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积极分享,减少或避免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主动上报67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分类、原因,责任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及发生时间分布。结果(1)护理不良事件排在前3位的是给药错误、管路问题、静脉输液;(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占80.6%,其中违规操作又是主要原因;(3)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体人群占71%;(4)白班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时段共占57%,尤其是在输液高峰期、交接班时段。结论加强三基基础知识培训;培养护士慎独精神,提高执行力;规范护理流程,加强重点药物管理;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建立非惩罚性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系统,定期召开不良事件分析与分享,有效减少和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 标签: 不良事件 分层培训 质量控制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药品是一类特殊的活性物质,具有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生化代谢和基因表达的作用。药品具有二重性,除了对人体有益的防治疾病的作用外,还具有对人体有害的不良反应,正如中国的谚语“三分药,七分毒”。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概念,对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敷佐治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布拉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布拉酵母菌散剂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两组各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腹胀、呕吐、腹泻、腹痛持续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腹痛、呕吐、腹胀、腹泻等体征与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佐治小儿消化不良型腹泻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外敷 小儿 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内科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整体改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60例营养不良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有30例。对照组应用一般的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在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对新生儿应用一定阶段的护理措施之后,护理组的小儿营养不良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护理组中治愈的患者有27例,无效的患者有3例,治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的人数为18例,无效的患者有12例,治愈率为60.0%。护理组患儿的营养不良情况改善显著的比对照组患者要好。结论针对营养不良的新生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要应用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小儿营养不良 临床护理 结果分析
  • 简介:目前,虽然治疗癌症的方法不断出新,但手术治疗与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依然是三大基础治疗手段。口服化疗药物是进行癌症化学治疗的给药途径之一,适合用于不能接受静脉化疗,或是在静脉化疗和放疗之后需要延续治疗的癌症患者。相对于静脉化疗和放疗来说,口服化疗药物具有可以院外用药、简单方便等优点。同时,口服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也较静脉化疗和放疗为少,用药安全性相对较高。

  • 标签: 化疗药物 不良反应 口服 静脉化疗 放射治疗 癌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旨在增强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保证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护理服务。方法总结2015年至2018年我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共109例进行分析。结果低年资、低学历护士及工作繁忙、人员紧缺时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时间段,其发生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医嘱不严谨、心理状态不佳等。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健全管理制度体系,重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个体心理需求,加强护士培训等措施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和分析老年营养不良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通过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进行分析,从本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患有老年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5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同期营养正常老年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在BMI、AC、CC、ALB及HB水平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P、TG及TC水平方面,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T3、FT4及TSH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营养正常老年患者,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幅度较大,老年营养不良与甲状腺激素具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老年 营养不良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原因进行逐一分析,并总结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抽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入我院精神科的病人180例为分析对象,2016年、2017年各90例,对2016年70个不良事件案例发生的原因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找出预防和护理的对策,运用于2017年的护理工作中。结果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的种类很多,发生次数最多的有摔倒和伤害,其中部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护士护理操作有关,施与护理对策后,2017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针对精神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事件问题,在及时找出原因,并施与针对性的护理改良措施后,可有效的提高护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不安全事件 原因和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儿科患者,例数7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7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0日到2017年5月1日,分为观察组一组(35例儿科患者)、对照组一组(35例儿科患者),分别实施红霉素治疗和对症治疗,将两组儿科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儿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儿科患者使用红霉素后,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少部分患者易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进行处理。

  • 标签: 红霉素 儿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标分析并探究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以及相关风险控制管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未实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以及风险控制管理视为对照组,另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实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以及风险控制管理视为观察组,记录并对比两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为12例,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为69例,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分析医院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原因,同时做好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的普遍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风险控制管理 监测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