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作者: 柳建廷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达州市宣汉县清溪中心卫生院四川达州636161)【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23-01近年来,中医文化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们在治疗一些疾病时,已不再局限于西医西药方法,而是更多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见,中医作为一门流传至今的传统医学,在很多形式和疗效上已被现代人认可。中医历史悠久,横跨数千年,如果想掌握这一门学问,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方式则为熟读经典。中医经典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在其影响力上,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丰富性。因此,若想成为一名好中医,熟读经典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熟读中医经典的重要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1细数中医经典古往今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医经典在历史的沉淀下绽放光彩,每一个中医学者在积累知识的途中都要了解并熟读经典。清朝的著名医学家程芝田在《医法心传》中说道:“昔贤云书宜多读,谓博览群书可以长识见也,第要有根柢,根柢者何?即《灵枢》、《素问》、《神农本草》、《难经》、《金匮》、《伤寒论》是也,宜先熟读。”此段话可见中医经典之多,但仍有代表作品,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四大中医经典。1.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以及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对后世的影响极其重大。其主要研究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药物等学问,讲述内在人体规律,故被称为“内经”。《黄帝内经》还是一部养生宝典,书中多次提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意思为要懂得预防疾病,而不是治疗疾病;《黄帝内经》亦是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总体以生命为圆心,围绕其展开关于医学、天文地理学、心理学等内容的探讨。《黄帝内经》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后,于今世依然能成为医学典范,可见其深刻的精髓,并对现在的中医治疗起着不可磨灭的指导作用。1.2《伤寒论》《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的著名医学作品,其主要阐述外感和杂病治疗的规律,全书一共12卷,22篇,397种治疗法。其中,众多药方迄今仍被运用在临床之上用来治疗感染风寒等。此书不仅讲述了众多治疗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辨证施治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多起临床案例来说明,对现今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临床实践经验。其中,张仲景还根据“异病同治”等方法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被后人加以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金洪键1金嘉悦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1.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2.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级中医学(五年制)  北京  100000)  【摘  要】以中医药行业为基础,与多种行业联合,逐步对公众中医药认知进行引导,改善中医药生存环境以及发展空间,最终实现中医药的多种创新。实现中医药一个点的发展促进动漫、旅游、美容、文创、体育、工业、农业等多个点的发展。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形势。  【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侯锡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宜宾市叙州区中医医院四川宜宾6446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21-02腰腿痛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疼痛,腰腿痛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据相关数据表示,80%以上的人都曾有过腰腿痛的经历,由此可见腰腿痛的普遍程度。腰腿痛多数是因为外伤、慢性劳损或者感受风寒体内湿邪引起的,皮下组织、肌肉、关节囊、骨膜等部位被刺激或者受到损伤。《诸病源候论》指出,腰腿痛与肾虚、风邪入侵有密切关系。《景岳全书》指出“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劳则耗气,气虚不能生血,筋脉失养,日久督脉空虚,强力劳作损伤肾气;人到中年,气血不足,肝肾亏损,筋失所养,而见腰痛。肾虚为腰腿痛之发病基础。由此可见,腰腿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在临床上,将腰腿痛分为风湿痹阻型、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肝肾不足型六种类型。根据病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更能够高效科学的解决问题。那么,您的腰腿痛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呢?针对该类型要如何对症下药呢?腰腿痛类型之一:风湿痹阻型。1.临床表现:腰部和腿部麻木无力,活动受限。尤其是天气湿冷的时候会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痛处游走不定,怕风。用热的东西敷在痛处疼痛感和麻木感都可以得到缓解。风湿麻痹型的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腿部屈伸动作不变,脚趾尖感觉迟钝麻木。此类患者舌头颜色不正常,呈淡红或暗淡,舌苔薄且白。2.治疗原则:祛风除湿、除痹通络。也就是说,需要把体内的湿气和风寒去除,使身体脉络通常,就不会再出现麻痹的感觉了。3.中药疗法: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水煎服。4.中成药:(1)舒筋活络丸,每次1-2丸,每日2次(2)腰椎痹痛丸,每次1丸,每日3次。腰腿痛类型之二:寒湿痹阻型。1.临床表现:患者一般是之前有过外感风寒的情况,体内寒气和湿气很重,导致腰部和腿部麻木,感觉冷痛,活动不便。但是和风湿痹阻型不同的是,寒湿痹阻型腰腿痛的疼痛是有固定的地方的,能够指出到底是哪里痛。如果为了减轻疼痛静卧休息反而会适得其反,在静卧的时候疼痛加重,晚上的时候疼痛比白天更明显。在阴雨天时,疼痛也会增强,做好保暖措施疼痛可以得到缓解。小便通利,大便溏泄。2.治疗原则:温经散寒、祛湿通络。3.中药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突然打嗝不止;口干咽燥,嗓子像冒烟了一样;晚上胃灼热难受,彻夜难眠……其实,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详细记载“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一剂汤药不但快速调好打嗝不止,还能有效改善口干咽燥、便秘、胃热不眠等健康问题。

  • 标签: 中医 呃逆 《金匮要略》 橘皮竹茹汤 健康问题 胃灼热
  • 作者: 向益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三台县中太镇中心卫生院四川绵阳621100)【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27-01反复呼吸道是指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出现反复感染,超过所规定次数的一种现象,主要是以咳嗽、感冒、肺炎咳喘等现象在一段的时间内经常发生、长时间不痊愈的特征表现。严重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到小孩子的生长发育,这种疾病一般发生在一岁到三岁的小孩子身上,经常是在春天冬天等季节,气温突然变化时非常容易就会反复发生,一般会在学龄前后就会慢慢的好转。1发病的原因以及病机西医上面认为,小儿婴幼儿时期一般因为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和免疫特点,非常容易就会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这种疾病,小儿经常会缺乏维生素D出现佝偻病、锌元素或者是铁元素缺乏症等等的营养障碍性的疾病,也可能会有免疫性缺陷的疾病、被动吸烟、不恰当的护理、突然的气候变化、糟糕的环境等的原因,非常容易就会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者使疾病很长时间没有愈合,让生病的过程比较长。中医上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因为小儿的正气不足,由于卫外不固然后导致身体经常受到外界的病毒、细菌等的侵犯,经常在好转之后有反复的发作。最基本的病机经常是肺、脾、肾等有亏损或者虚弱,身体的防御能力不稳定而造成的。2诊断的要点(1)一般0到2岁的孩子,每年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可能会大于10次,这其中大于7次是上呼吸道感染,有三次以上是下呼吸道感染;而3到5岁的幼儿,每年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会在8次以上,其中有6次以上都是上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是下呼吸道感染;对于6到12岁的儿童来说,每年可能会有大于7次的呼吸道感染,有5次以上是上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是下呼吸道感染。(2)一般的情况下,第一次呼吸道感染和第二次呼吸道感染,中间会间隔一个星期以上,不会马上就有第二次感染。(3)上呼吸道次数不够的时候可以加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但是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不够是不能加上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3鉴别诊断一般的情况下,根据小儿的年龄、一些潜在的原因和发病的部位不一样等,将反复呼吸道感染分为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和反复的下呼吸道感染,然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有可以分为反复支气管炎以及反复肺炎两种。一般感染部位的越具体,那么能更好的分析出疾病发病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更好的治疗。一直强调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反复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我中心于2018年7月—2019年6月随机抽取120例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比较患者中医健康管理干预前后的降压效果。结果中医干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33%,中医干预前总有效率为68.33%,统计分析结果可见P<0.05,即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给予中医健康管理较常规管理方法可较好控制血压,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诊室血压 中医健康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儿的不同类型的脾胃疾病运用中医方法改善患儿体质,达到治愈目的。

  • 标签: 脾胃疾病 患儿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当前通过中医治疗内科急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分析当前中医发展的具体情况,并且结合临床上中医内科急症治疗的现状进行归纳和探讨。结果在进行内科急症治疗的过程中,中医主要采取辨证论治,整体治疗的方法进行控制,临床治疗过程中效果较好,然而,没有重视深入的挖掘,没有和当代医学的新科技相互结合,所以一定要重视,加强人才的培养,重视中医方剂的整理和使用。结论伴随当前医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治疗方法和技术也在逐步更新,传统中医技术在对内科急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各种优势逐步显现,所以一定要更加重视中医在急症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 标签: 中医 医疗器械 理论 内科急症 方剂 治疗效果
  • 作者: 吴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300)【中图分类号】R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84-02骨折患者的恢复期通常比较漫长,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接受医院的治疗,同时也要搭配合理的饮食进行悉心调养,合理饮食调养能够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患者、家属对骨折期间营养需求和膳食感到困扰,甚至出现了很多错误观念。只有保证患者饮食五味相适,才可以显著提升治疗的效果。1饮食调养原则首先,饮食有节。保证食物的冷热适中,适时适量,软硬得当,不能够饥饱无度,也不能暴饮暴食。如果过饥,将会造成机体的气血无法得到充分补充,使得正气疲弱,抗病能力降低。暴饮暴食会超越机体的消化功能,对脾胃产生损伤。食物过冷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太热则会伤阴,造成胃火炽盛,特别是在骨折初期阶段,病人忧思过剩,造成脾胃失和,后天化源则不足,更加需要强化饮食调护,注重滋养气血,推动骨折愈合。其次,饮食均衡。中医倡导五谷杂食,注重饮食多元化,顾及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营养,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再次,五味调和。多吃一些清淡、营养之物,少吃一些肥甘厚味的食物。五味调和能够保证脏腑功能更加的强健,气血旺盛,骨骼强壮。最后,三因制宜。中医认为,四时变化对于人体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饮食调养同样需要和季节变化保持一致。通常认为,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阳气逐渐强盛,津液容易外泄,此时在饮食上多采用辛甘微温的物品,比如花生、葱以及红枣等,不能够吃肥甘厚味的辛辣食物,防止出现助阳外泄的问题。夏季则暑多夹湿,饮食上要食用清润与酸甘的物品,比如冬瓜、绿豆、水果与西瓜等,少吃一些辛甘燥烈的食物,防止化热伤阴;秋季阳气初始,气候比较干燥,容易伤害肺气,因此饮食上需要食用润燥护阴养肺的物品,多吃蜂蜜、芝麻以及白木耳,少吃生葱、辣椒等。冬季阳气内藏,要多吃羊肉、谷类与木耳、兔肉等。饮食调养还要注重不同的年龄与饮食习惯差异性,不能够一概而论。2分期辨证和施食2.1骨折早期在骨折1-2周的时间里,因为筋骨脉络发生了损伤,淤积不散,经络不通,此时受伤部位通常会出现淤血肿胀。气滞血瘀导致了脾胃气机受阻。饮食上可以采用三因制宜的原则,保证食物的清淡,品种多元化,尽量满足病人的胃口,少量多餐,确保营养供给。多进食一些豆制品、蔬菜、鱼汤、瘦肉等,避免食用油腻、燥热与酸辣的食物,特别是不能够过早的食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