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高度病变患者治疗后HR-HPV(高危型乳头病毒)转阴情况和预后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高度病变患者46例,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统计患者生存及宫颈癌发生情况,并研究其与HR-HPV转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46例患者中,40例HR-HPV转阴,6例持续阳性;2例患者发生宫颈癌,远处转移1例。治疗后患者HR-HPV是否转阴与3年宫颈癌发生率、生存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有细胞学检验,HR-HPV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更高,其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高度病变治疗后HR-HPV持续阳性患者死亡和发生宫颈癌风险更高;HR-HPV持续阳性患者发生宫颈癌危险更大,但远处转移危险不会因此增加;HR-HPV阴性患者仍有发生宫颈癌和远处转移风险;相对于细胞学检查,HR-HPV监测宫颈癌发生特异度和灵敏度更高。针对宫颈高度病变治疗后患者开展HR-HPV监测,对于了解和预测宫颈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肿瘤 转移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宫颈炎并发人乳头病毒感染 患者中复方沙棘籽油栓 +微波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 2017年 1 月一 2019 年 1 月武汉市黄陂区妇幼保健院医 治的宫颈炎 并发人乳头病毒感染患者( 68例)当研究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 34例。本 次患者均微波治疗,而甲组加复方沙棘籽油栓,总结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量、脱痂 流血时间、疗效、乳头病毒转阴情况。结果:甲组的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量、脱痂流血时间都少于乙组,差异显著, P< 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 P< 0.05。甲组人乳头病毒的转阴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宫颈炎并发人乳头病毒感染患者中,复方沙棘籽油栓 +微波的治疗有效率高,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脱痂流血时间,显著减少阴道 排液量,并提高人乳头病毒的转阴率。

  • 标签: [ ] 宫 颈炎 人乳头状瘤病毒 复方沙棘籽油栓 微波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40例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采用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评定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轻中度患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轻中度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重度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合并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宫颈糜烂 HPV感染 微波 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宫颈炎并发人乳头病毒感染患者中复方沙棘籽油栓+微波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1月一2019年1月武汉市黄陂区妇幼保健院医治的宫颈炎并发人乳头病毒感染患者(68例)当研究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34例。本次患者均微波治疗,而甲组加复方沙棘籽油栓,总结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量、脱痂流血时间、疗效、乳头病毒转阴情况。结果甲组的创面愈合时间、阴道排液量、脱痂流血时间都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人乳头病毒的转阴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宫颈炎并发人乳头病毒感染患者中,复方沙棘籽油栓+微波的治疗有效率高,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脱痂流血时间,显著减少阴道排液量,并提高人乳头病毒的转阴率。

  • 标签: 宫颈炎 人乳头状瘤病毒 复方沙棘籽油栓 微波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CT进行胰腺实性-假乳头诊断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2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患者来进行分析,患者术前使用CT诊断,然后和手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的CT结果显示,共有7例实性假乳头患者,10例囊性假乳头患者,9例混合型假乳头患者。CT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性较小,P<0.05。结论CT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胰腺实性 诊断 假乳头状瘤 治疗
  • 作者: 孙华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泰州市海陵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江苏泰州    225300)     【摘    要】    目的:分析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RV)与肠道腺病毒(ADV)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时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对象为腹泻患儿500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轮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抗原检测,检测方法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观察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本组500例患儿中RV抗原检出阳性71例(14.2%),其中ADV-Ag和RV-Ag阳性3例(4.23%)。在不同性别中,女患儿RV、ADV感染率高于男患儿;不同年龄组RV、ADV感染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时间组RV、ADV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RV和ADV感染,一旦其发生腹泻症状,则需对EV和ADV进行及时检测,以对症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胰腺实性-假乳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接受CT检查的相关影像学资料,评估CT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在30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胰头颈部15例,胰体部7例,胰尾部8例。实性5例,囊实性18例,囊性7例。结论SPTP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与鉴别,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CT诊断 鉴别诊断
  • 作者: 黄祥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成都西囡妇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23)【中图分类号】R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3-02人乳头瘤(HPV)病毒的感染可直接影响多种肿瘤发生,对感染人员的病毒检测与诊疗以及预防均具有极大意义,但目前对于HPV病毒的检测未找到合适有效、可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的检测措施[1],较常用到的的HPV检测手段为PCR等。1什么是HPV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又称为HPV病毒,其具有独特性以及嗜皮性,是一种DNA病毒。其感染途径多样化,例如与患者密切接触、间接接触或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HPV的感染期较长,在人体细胞内,HPV病毒可潜伏存在若干年,等待机体免疫机制出现漏洞,HPV病毒的活跃程度增加,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感染HPV病毒可导致少部分癌症的发生,且目前有研究已经证实,HPV病毒即宫颈癌的确切病因,若人体未感染HPV病毒,即未患有宫颈癌[2-4]。2HPV病毒检测的意义患者若查出未被HPV病毒感染则可基本确定未患上宫颈癌,但不能证明感染HPV病毒就发生宫颈癌。HPV病毒有两种分型,高危型和低危型,临床上表示高危型HPV病毒可致宫颈癌,而低危型HPV病毒常见于生殖道良性病变中,即使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也可根据严重程度划分强弱,宫颈癌患者通常发生在持续性高危型HPV病毒感染患者。故不论男女患者,若有性病历史,都应该养成定期检测HPV病毒的良好习惯,尤其是HPV病毒分型,患者需做好治疗准备,早发现早治疗,从侧面来看极大程度上减小了患有宫颈癌的风险,达到了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5-6]。据研究,宫颈癌的确切病因已经定性为HPV病毒感染,宫颈癌则成了唯一可以进行防治的癌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检测HPV病毒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这从一定意义上推进了对HPV病毒的防治工作,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做好对HPV病毒感染的相关健康宣教,降低社会HPV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人数,对社会以及群众作辅助推动作用力。3HPV病毒感染形式HPV病毒的感染机制通常表现为通过受损的上皮细胞进入到人体基底层细胞,多数HPV病毒可被机体自身免疫组织自行清除,但仍有部分无法被清除或由于宿主免疫力下降,高危型HPV病毒以DNA病毒形式存在于人体细胞中,反反复复发展恶化至宫颈癌病变。HPV病毒在人体中的潜伏形式主要可分为两种:(1)对于低危型HPV病毒感染,H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对617例流感样病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的测定,对检测出的阳性标本采用MDCK进行培养并分离,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本组617例标本中实时荧光PCR共检测出阳性标本152例,阳性率24.6%;细胞培养法在此152例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79例,阳性率12.8%,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胞培养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是实验室快速诊断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实时荧光PCR 细胞培养法 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流感病毒检测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180例流感病样病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咽拭子采集标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的测定,如果为阳性则执行MDCK培养同时进行分离,评估检验结果特异性、灵敏度的差异。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出阳性64例,阳性率为35.56%(64/180),细胞培养法分离出流感病毒35例,阳性率为19.44%(35/180),PCR仪检验阳性率高于细胞培养法,P<0.05。细胞分离培养法对实时荧光PCR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54.69%(35/64)、100.00%(116/116)。结论对流感病毒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流感病毒 细胞培养法
  • 简介:很多门诊患者就医的一大症状就是乳头不定期能挤出奶水,个人情况不同,病因不同,下面这三个真实病例,对你也许有帮助。

  • 标签: 乳头 乳腺癌 溢乳 门诊患者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梅州市2012-2017年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V)和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方法采集梅州市监测门诊中'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和/或呕吐物标本3066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开展NV(GI、GII)核酸检测与RV抗原检测。结果检出NV和RV阳性823份,总阳性率为26.84%,其中NV阳性率为13.24%,RV阳性率为13.60%;2012-2017年连续检测显示NV阳性率呈波动趋势,R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NV和RV感染具有季节性,高峰期分别在10-11月和1-2月。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5岁及以下年龄组为主要感染对象。结论梅州市病毒性腹泻病原NV和RV在全年各月份均有检出,以冬春季为感染高峰。阳性率总体有所下降但仍需引起关注,继续加强监测,以减少疾病的流行。

  • 标签: 腹泻监测 诺如病毒 轮状病毒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巨细胞(GCT)合并动脉样骨囊肿(ABC)的影像表现及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GCT合并ABC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11例行CT检查,12例行MRI扫描,分析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13例影像资料中,病灶位于肱骨8例,股骨4例,肩胛骨1例。X线及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密度不均匀,皮质变薄或中断。肿瘤实质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病灶内多伴囊变和液-液平面,病灶周围骨质水肿,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呈明显强化。结论GCT合并ABC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X线检查,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 标签: 骨巨细胞瘤(GCT) 动脉瘤样骨囊肿(ABC)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乳头缺陷产妇采用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乳头缺陷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均实行护理干预,然后统计护理干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86例产妇,纯母乳喂养占到73.26%,混合喂养的占到20.93%,单纯配方奶粉喂养的5.81%,以纯母乳喂养为主,86例乳头缺陷产妇经过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后,出现1例乳腺脓肿,发生率为1.16%,出现2例乳腺淤积,发生率为2.32%,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48%。经过调查,60例产妇感到非常满意,23例产妇感到比较满意,3例产妇不满意,满意度为96.5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乳头缺陷产妇母乳喂养率,并且产妇乳腺脓肿及乳腺淤积的不良反应发生较低,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乳头缺陷产妇 乳头缺陷产妇 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
  • 作者: 杨浩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  北京 101400)  【摘  要】目的:探析伴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9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诊的22例伴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的不同方案划分为参照组(药物保守治疗)、治疗组(乳头内陷牵引术),且各组均为11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比对,并作出分析和总结。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获得的临床治愈率为10(90.90)%,则较参照组获得的临床治愈率的6(54.55)%更胜一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8.623,P<0.05);1年后随访显示,治疗组复发率为0(0)%,则明显低于参照组复发率的2(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9.724,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乳头内陷牵引术用于伴乳头内陷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复发率低,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应用于乳头缺陷产妇的母乳喂养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选自2017.6月-2018.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乳头缺陷产妇,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实验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3.33%,明显干预对照组产妇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乳头缺陷产妇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母乳喂养成功率,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应用母乳尽心喂养的效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婴儿的健康,对婴儿发的免疫力提升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极大的探究意义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乳头缺陷 母乳喂养 护理干预 使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