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危型乳头病毒检验中运用实时荧光PCR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妇科90例宫颈病变患者(2017年1月到2018年11月间)实施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实时荧光PCR法和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检测高危型乳头病毒感染状况,分析总结不同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实时荧光PCR法对高危型HPV感染的诊断敏感性、准确率显著高于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P<0.05)。实时荧光PCR法对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病变患者高危型HPV-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第二代杂交式捕获法(P<0.05)。两种方式诊断符合率为82.2%。结论高危型乳头病毒检验中运用实时荧光PCR法诊断效果良好。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实时荧光PCR法 诊断 宫颈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栓治疗宫颈乳头病毒(HPV)感染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HPV感染患者90例,A组(干预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栓治疗联合生活方式干预,B组(对照组)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显著高于B组的48.89%,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栓治疗宫颈HPV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2?栓 生活方式干预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在宫颈乳头病毒感染治疗中保妇康栓和干扰素栓起到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09-2019.09 期间所接纳治疗 宫颈乳头病毒感染患者 44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22 例,干扰素栓治疗)以及观察组( 22 例,保妇康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 结果: 观察组 治疗后 HPA-DNA 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宫颈 乳头病毒转阴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保妇康栓对宫颈乳头病毒感染起到的治疗效果优于干扰素栓,因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保妇康栓 干扰素栓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乳头病毒感染宫颈癌临床治疗中不同放射治疗技术模式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乳头感染所致宫颈癌患者共71纳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选用放射治疗技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研究组36例。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研究组采用强调放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三年内的病情进展情况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经不同放射治疗技术治疗后,患者病情进展均得到有效控制,且相较对照组,研究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三年内病情进展率、复发率、患者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调放射治疗在乳头病毒感染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可通过对局部病灶治疗剂量的有效控制,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且预后效果相对较好,患者生存周期延长效果显著。

  • 标签: 放射治疗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手术治疗高危型乳头感染后病毒自然消退和持续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来院接受治疗的高危型乳头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40例患者进行试验研究;所有受试个体均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分别于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对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并对患者的年龄、HPV亚型、宫颈转化区分型、手术方式、切缘情况、术后性生活情况、术后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乳头感染后影响病毒自然消退和持续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35岁”、“8种高危HPV亚型”、“切缘阳性”。在患者HPV病情转归方面,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35岁”、“8种高危HPV亚型”、“切缘阳性”三种因素是影响病毒自然消退和持续感染的独立因素,在进行随访时应重点对此类患者进行密切关注,随访时间可于患者术后3个月开始。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自然消退 持续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IPMN)是发生率较低的一种胰腺囊性肿瘤,在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下,IPMN诊断率有明显提升。超声内镜对IPMN的敏感度较高,能够较好的进行病变检查。其中,CT和MRI可以发现胰腺囊性病变,MR弥散加权成像可以确定不同类型IPMN。本文主要对不同影像学技术检查IPMN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影像学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多探头经腹壁扫查在输尿管中段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腹部探头常规检查发现输尿管中段占位性病变,联合高频浅表探头、腔内探头经腹壁扫查观察病灶。结果通过二维图像、血供情况作比对综合分析,多个探头联合使用比单个探头检查可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结论该方法提高了输尿管中段肿瘤的发现率及诊断准确率,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作为输尿管中段肿瘤检查的一个补充手段。

  • 标签: 多个超声探头 联合检查 输尿管中段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氢氧化钙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增殖影响。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联合组织块贴壁法分离根尖牙乳头组织进行培养,鉴定其干细胞特性,并在不同浓度氢氧化钙影响下分析其增殖情况。结果:在第 5d开始时,氢氧化钙组浓度低于 5%B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但氢氧化钙组浓度高于 5%B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第 7d与第 9d开始开始时氢氧化钙组与对照组对于细胞增殖均表现出抑制效果,并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高浓度的氢氧化钙抑制了 SCAP的体外增殖,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较少,药物是否会导致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问题的出现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氢氧化钙 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 增殖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氢氧化钙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增殖影响。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联合组织块贴壁法分离根尖牙乳头组织进行培养,鉴定其干细胞特性,并在不同浓度氢氧化钙影响下分析其增殖情况。结果:在第 5d开始时,氢氧化钙组浓度低于 5%B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但氢氧化钙组浓度高于 5%B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第 7d与第 9d开始开始时氢氧化钙组与对照组对于细胞增殖均表现出抑制效果,并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高浓度的氢氧化钙抑制了 SCAP的体外增殖,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较少,药物是否会导致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问题的出现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氢氧化钙 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 增殖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筛查中HCV-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单位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检验科血液标本150例,分别进行HCV-Ab检测、核酸检测、HCV-Ab检测+核酸检测,对比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结果HCV-Ab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率(98.67%)显著高于HCV-Ab检测(87.33%)、核酸检测(86.67%),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V-Ab检测+核酸检测可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筛查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核酸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NIP(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取得的疗效展开探析,评估不同的治疗方案。方法研究的对象为40例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NIP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纳入分组,对照组(例数=20例)在治疗的期间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例数=20例)在治疗的期间接受鼻内镜手术,对对照组、治疗组取得的疗效展开相应的分析和对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经治疗后其复发率分别为5.0%、25.0%,应用鼻内镜手术展开治疗的实验组其复发率比对照组的传统治疗更低,组别间数据分析和比对中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对照组在经过治疗之后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15.0%,应用传统手术的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比实验组明显更高,组别间数据分析和比对中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NIP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可保障其并发症、复发率降至最低,值得推广。

  • 标签: NIP 鼻内镜手术治疗 疗效 传统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检测抗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本疾控中心于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筛查出的抗戊型肝炎IGM抗体阳性者36例,分析ELISA法检测结果。结果抗HEV-IgG与抗HEV-IgM同时阳性有27例(75.00%),抗HEV-IgG阳性而抗HEV-IgM阴性有8例(22.22%)。结论ELISA法检测HEV-IgM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在操作中避免各项影响因素的影响能够避免假阳性的发生。

  • 标签: ELISA 抗戊型肝炎病毒 IgM抗体 影响因素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细胞培养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中心于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集采集到的流感样病例的350份咽拭子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取细胞培养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阳性检出率为11.43%高于细胞培养法的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临床检测中具有简单快捷、简单快捷以及灵敏度高等优势,可应用于流感爆发初期大面积快速筛查。

  • 标签: 细胞培养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流感病毒检测 阳性检出率
  • 简介: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恶性脑胶质模型裸鼠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4周龄BALB/c雌性裸鼠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藜芦醇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两组均采用皮下移植成法在裸鼠右前肢前臂皮下接种恶性脑胶质U251细胞悬液,建立裸鼠恶性脑胶质模型。肿瘤种植后第10天,裸鼠右前肢皮下明显触及肿块,提示造模成功;白藜芦醇组裸鼠用浓度为50mmol/L白藜芦醇溶液200灌胃,对照组裸鼠以等量等浓度二甲基亚矶生理盐水灌胃,每3日给药1次,共用药7次。第1次用药前记录肿瘤的最长径、最短径,计算肿瘤体积。每次给药后第3天测量肿瘤大小。完成最后一次测量后处死动物,完整取出块。釆用Westernblot法检测白藜芦醇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标本中FOXP2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miR-9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组和对照组均成功建立恶性脑胶质移植动物模型皮下接种肿瘤细胞第10天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12.94±10.17)mm^3,对照组肿瘤体积(6.46±2.67)mm^3。第1、2、3、4次给药后,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分别为(25.58±16.41)mm^3、(32.33±17.62)mm^3(58.81±7.66)mm^3,(97.67±20.76)mm^3,对照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2.02±8.71)mm^3、(30.73±15.74)mm^3、(52.88±20.03)mm^3、(88.50±37.01)mm^3,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第5、6、7次给药后,白藜芦醇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14.94±29.35)mm^3、(237.42±23.3)mm^3和(231.27+12.6)mm3,均小于对照组的(191.71±53.79)mm^3、(314.67±24.4)mm^3和(374.03±21.6)mm^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802、-5.114、-6.320,P值均<0.01)。白藜芦醇组FOXP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00.60±41.75,低于对照组的165.51±16.31,miR-9相对表达量为0.971±0.369,高于对照组的0.496±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8、2.878,P值均<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抑制恶性脑胶质模型裸鼠�

  • 标签: 脑神经胶质瘤 小鼠 白藜芦醇 叉头框蛋白P2 微小核糖核酸 模型 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状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再手术的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4-2016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同一组医生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76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62例,年龄18-60岁,两次手术时间间隔0.5月至21年,两次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入院时声音嘶哑的1例,经喉镜检查为一侧声带麻痹。再次手术术后,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永暂时性手术麻木9例,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难度较大,因此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准确诊断、术前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合理规范的手术方式,是有效避免二次手术的重要因素。再次手术时,手术难点在于对喉返神经及甲状腺旁腺的保护。

  • 标签: 甲状腺癌 复发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诊断中CT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止诊治的60例PTMC病人为回顾分析对象,分析CT检查在PTMC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并总结CT扫描时PTMC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在单发病灶、双发病灶、多发病灶以及总检出率方面均与手术病理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CT检查发现76枚,体的直径为0.2~1.1cm,均值(0.57±0.16)cm。CT提示病灶均为结节状,且边缘较为光滑平整;CT检出的76枚病灶中62枚均呈现为低密度,12枚呈现为等密度,2枚呈现为斑片状钙化特征;除钙化病灶之外,其余病灶均表现为密度均匀且未提示囊变和坏死情况,体的CT值为40~96HU之间,增强之后表现为均匀强化特征,且强化的程度<周边正常的甲状腺组织;12枚体具有钙化情况,包括细颗粒状的钙化体8枚,粗颗粒状或者斑片状的钙化体4枚。结论PTMC患者的典型CT征象表现为平扫低密度、细颗粒钙化等,通过增强CT薄层重建有助于更好地显示上述征象,然而针对并发其他甲状腺疾病者以及体直径小于0.3cm者则通过CT扫描难以发现,应引起注意。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诊断 CT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焦磷酸测序法与Sanger测序法检测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1月期间100例丙型肝炎患者,收集其血浆标本,分成相等的2份,其中1份采用焦磷酸测序法进行检测,另外1份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对2种检测方法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焦磷酸测序法和Sanger测序法对HCV-RNA进行基因分型,100例标本共有93例结果一致,其余7例结果不一致,一致率达到93.0%;焦磷酸测序法和Sanger测序法在高病毒载量检出率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焦磷酸测序法和Sanger测序法在低病毒载量检出率对比上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焦磷酸测序法对丙型肝炎患者开展病毒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可靠、准确,与Sanger测序法相比,焦磷酸测序法敏感度更高。

  • 标签: 焦磷酸测序 Sanger测序 丙型肝炎 病毒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科技日新月异,实验动物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且越来越实施标准化研究。特别是近几年许多实验动物使用单位对实验动物质量要求日趋严格。因此,动物的细菌病毒检测最能体现实验动物的质量。实践证明这是非常至关重要的。本文以啮齿类动物大鼠为检测对象,通过中国国标和 FELASA欧洲实验动物科学协会和 Charles River公司权威行业机构检测报告做对比,从 FELASA、 Charlers River公司和中国国标之间的差异,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检测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建议,缩短差距,日趋完善。

  • 标签: 中国国家标准 FELASA Charles river 大鼠 细菌病毒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