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简单的生理需求发展到生物—心里的医学模式,更要求护士能够采用先进的理念来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并起到良好的治疗性沟通作用。方法心理护理已变成必不可少的护理方案,尤其对于危重的患者,身体的创伤和疾病的折磨已经令他们苦不堪言,再加上环境等特殊原因也可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及病情的加重。结果因此,心理护理是极为重要的。照顾危重的患者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患者会因为突然病重而出现愤怒、否认、焦虑不安,还有的患者因为身在监护室的缘故而抑郁绝望,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心强,对此,我们应达成共同的目标,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情感交流,既可以使患者获得慰藉,也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增加安全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标签: 危重症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产科危重患者,对其抢救措施以及麻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产科危重患者7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与麻醉措施。结果69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抢救与麻醉之后,临床全部治愈,其中1例产科危重患者临床表现出妊娠合并肾衰竭的情况,最终死亡。结论在对产科危重患者准备进行抢救时,针对全部过程实施科学有效管理、医护之间密切配合、对抢救流程进行具体规范、娴熟的抢救技术以及早期采取预防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措施,可以为确保临床抢救成功以及患者生命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产科 危重症 抢救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术后老年危重患者在ICU的监护。方法选取全麻术后转入我科的老年危重患者22例进行分析讨论,根据术后各系统变化,采取严密监护措施。结果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达95.45%。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针对全麻术后老年危重患者,给予严密监护和积极抢救措施,降低术后危重患者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疾病康复水平。

  • 标签: 全麻术后 危重症 老年人 ICU 护理
  • 简介:目的:对临床上ICU危重的患者在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4年11月我院ICU室40例置管的患者,共收集48根导管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患者相关的导管感染。结果:有14根导管经细菌培养呈阳性,其阳性率是35%,并培养出阳性菌株共17例。结论:在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必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与正确操作,并积极预防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的发生,确保置管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ICU危重症 导管相关感染 感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者高浓度静脉补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2013年1月至213年12月41例危重低血钾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浓度补钾组(对照组)20例和深静脉高浓度微量泵补钾组10%氯化钾20毫升+生理盐水20毫升经静脉微量泵匀速补钾(治疗组)21例,比较两种补钾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深静脉高浓度微量泵补钾能更好纠正患者低血钾(P<0.01),无高血钾发生。结论深静脉高浓度微量泵输钾对危重低钾患者有较好的补钾疗效,而且是安全的。

  • 标签: 危重低血钾 高浓度静脉补钾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急危重孕产妇临床抢救的治疗应对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接诊的急危重孕产妇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期并发症、妊娠合并症、妊娠特有疾病是急危重患者的主要病症,其中产科出血的发生率最高,占34.17%;其次是妊娠期高血压,为27.50%;产科出血的主要诱因按照发生比例排序,分别为异位妊娠(75.61%)、宫缩乏力(14.63%)、胎盘因素(9.76%);急危重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31.67%)明显低于正常孕产妇(76.22%),而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比例(62.50%)明显高于正常孕产妇(2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危重孕产妇的临床抢救需要经验与专业知识的积累,尤其应重视产科出血,提高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及早期重症筛查率,是降低急危重发病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急危重症 孕产妇 临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无缝隙护理在危重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危重监护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较高,服务态度满意58例(96.6%),技术水平满意59例(98.3%),健康教育满意60例(100%),关爱产妇满意55例(91.6%),心理支持满意52例(86.6%);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较低,服务态度满意41例(68.3%),技术水平满意37例(61.6%),健康教育满意40例(66.6%),关爱产妇满意26例(38.3%),心理支持满意51例(51.6%)。结论在危重监护病房中应用无缝隙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另一方面,对部分特殊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危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0年4月-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84例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特殊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通气后的存活率达到97.6%,比对照组患者(83.3%)高,两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特殊护理后的PaO2比通气前显著提高,而PaCO2则显著降低,同时比对照组患者提高和降低的幅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研究表明,在机械通气时给予特殊的护理,能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大幅度的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重症支气管哮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重症患者27例,危重患者18例,均有发热、咳嗽的临床症状,肌肉痛、咽痛、呼吸困难、肺炎等是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出现意识改变、严重消化道症状和肾功能损害。18例危重患者中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患者10例,热程为7—18d,平均热程10.2±6.1d。其中41例重症病人均治愈出院,且肺部阴影吸收良好,无显著后遗症,1死亡4例,3例与基础疾病相关。结论甲型H1N1重症危重患者需要精细化的临床治疗和对症护理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预后效果。

  • 标签: 甲型H1N1 临床特点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对危重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危重57例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鼻饲注入百普力,逐步加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鼻饲流质饮食,均采用一次性肠内营养泵序贯输入,持续12日。分别于第1、6、12日监测患者胃肠道反应、血清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结果经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观察组胃肠道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观察组TP、TLC、ALB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患者的预后有显著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急危重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探讨NSE水平与APACHE评分相关性。方法于患者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以ELISA法检测血清NSE浓度,统计分析与APACHE评分值的相关性。结果应用Logic回归分析结果为P<0.01,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结合APACHE评分值及NSE水平,有助于对患者预后判定。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APACHE评分 心肺复苏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危重患者使用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急危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呼吸阶段性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及呼吸稳定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复苏率为87.23%,对照组患者的呼吸复苏率为65.9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达到呼吸稳定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危重患者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可有效的提高复苏成功率,缩短呼吸稳定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危重症 复苏 急诊呼吸阶段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机动护士急危重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2名机动护士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急危重护理培训中采取PBL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实验组急危重护理结业考核成绩、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机动护士急危重护理培训中应用PBL教学法,提高了护士的自学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强了护士的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PBL 机动护士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配合微量泵在心血管急危重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选择我科近2年来160例入住我科CCU病房急危重患者使用微量泵配合静脉留置针或单独使用微量泵所产生的相关护理问题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患有静脉炎、针头堵塞、静脉回血、液体渗出等护理问题发生率显著减少,率微泵速率调节错误,发生率相差不大。结论1、微量泵配合静脉留置针对于心血管急危重的处理优于单独只要微量泵输液。2、提高护理技巧和加强护士责任心、操作规范化等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微量泵 静脉留置针 心血管科 急危重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危重病的抢救过程中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危重患儿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危重疾病分类的不同,给予对症急救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抢救过程中早期应用最适宜的血管活性药物,再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管活性药物早期应用于小儿危重病的抢救过程中,可有效地促进患儿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因此,其也值得在小儿危重的治疗中早期、合理、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儿危重症 早期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
  • 简介:如果人们对医院拒收产妇这件事仅仅止于道德批判,而不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那么不但会遮蔽了真正的问题,而且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以后也很难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 标签: 批判 道德 产妇 医院 危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型出血热的护理措施,以优化护理方法,加强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危重型出血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探讨其护理措施。结果32患者中出现1例死亡病例,其余患者均康复痊愈,未发现肺部感染以及口腔霉菌感染等病菌感染。结论对危重型出血热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助于疾病的治愈和患者的恢复。

  • 标签: 危重型出血热 临床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抢救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整理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实施抢救危重患者125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妇产科危重患者125例中,有87例为产科患者,包括28例初产妇,占32.18%,59例经产妇,占67.82%,38例妇科患者;97例出血性疾病患者,失血性休克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妇产科抢救原因主要有妊娠期高血压、羊水栓塞、感染性疾病、卵巢肿瘤蒂扭转、妊娠合并心脏病、出血,抢救要及时,并对症处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抢救效果。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妇产科出血 妊娠合并心脏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