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的提高,但是,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未能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回顾性的探讨,来分析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患病的原因以及病因变化和临床上的具体表现。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就值得患有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患者78人。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探究。这些患者均是在2013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的治疗。我们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病因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结果我们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规整,其中男32人,女46人。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1岁到89岁不等。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有鞍区占位、席汉综合征、空炮蝶鞍、垂体-下丘脑发育不良,分别为52人、8人、9人、1人,与此同时,病因不明的还有8人。患者在初次进行诊治时,就诊科室有所差别,消化内科的居多,多达36人,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激素缺乏的症状有36人,主要是两种不同程度的激素缺乏。结论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多样,并且会出现一定的结构变化,患者没有局限性,通过研究看出,女性患病多于男性,首次患病的症状也有所不同。患者年纪越大,患病的几率较高,在临床上分布在不同的科室,消化科患者较多,在消化科中的患者,多存在于低钠血症症状的出现。

  • 标签: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致病因素 临床症状 病因
  • 简介:摘要脾动脉栓塞术后脾组织变化的审查工作是决定与衡量相应患者在自身脾功能修复方面的主要衡量条件,与此同时,也能够依据CT环境的研究确定血液和常规方面的统筹工作,并以大范围的数据和特性进行有效的统筹,并在此基础上为后续脾动脉栓塞养护工作与贯彻工作提供良好的图像材料,确保整体研究过程具备实际探讨的意义。本文根据资料获取和实验统筹方法的贯彻确定数据结果,并依据其中对比参数进行讨论,期望为后续脾动脉栓塞手术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审查参照。

  • 标签: 部分脾动脉栓塞 术后脾组织变化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CT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癌症患者化疗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34例我院已确诊为癌症的患者,排除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于化疗前、化疗中期及化疗结束时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舒张期二尖瓣口E峰、A峰,应用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应用组织多普勒获得Tei指数,启用QLAB9.0CMQ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和整体纵向平均应变数值(GSL)及应变率(GSRs),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得出所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疗前、化疗中期及化疗结束时E/A值仅化疗结束时E/A值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化疗中期GSL无明显变化(P>0.05)仅部分节段GSL下降,Tei指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化疗结束时GSL下降明显,大部分节段应变峰值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i指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化疗中期GSR无明显变化(P>0.05),全疗程结束时GSR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好的评价化疗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 标签: 斑点追踪技术 超声心动图 化疗 左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早期阶段凝血功能、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为其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7.5-2018.4期间48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后PT、APTT、Fib以及D-dimer的检测值。依据APACHEII及Ranson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相关性分析对各组患者的指标结果进行检测。数据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症胰腺炎组Fib同健康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胰腺炎患者组患者的Fib和D-dimer与轻症胰腺炎患者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急性胰腺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与Fib,D-dimer值成正相关。结论急性胰腺炎与Fib和D-dimer间存在相关性,对Fib、D-dimer含量的监测,能够早期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程度和预后进行判断和评估。

  • 标签: 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选择同期健康儿童,检测并对比CD3、CD4、CD8、CD19、CD(16+56)及IgG、IgA、IgM。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CD4+T、CD4+/CD8+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并且CD8+T淋巴细胞高于健康儿童(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健康儿童CD3+T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NK细胞(CD15+56)低于健康儿童,B淋巴细胞(CD19+)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IgM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儿童,IgG、IgA显著低于健康儿童(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会改变患儿免疫功能,并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增强B淋巴细胞介导的液体免疫功能。

  • 标签: 免疫功能 肺炎支原体 感染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缺氧而致坏死。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2.9亿,约每5个成人中有1人罹患心血管病,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50万。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被发现并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中。对于怀疑心肌梗死的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最大程度地挽救濒危心肌、降低病死率,对预防心脏突发事件、改善预后及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是对心肌标志物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意义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标志物 心肌梗死 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非常复杂,且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最大,临床上应针对血压变化的原因给予适当的心理、饮食和药物干预,控制血压变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压变化特点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探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以及泪膜的变化情况,以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本文主要应用了对比法、例举法、文献分析等方法针对某院的88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以及100例单纯的白内障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前者为研究组,后者为对照组,且这两组患者都做过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进行随访,检查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下降且研究组要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高于治疗之前,研究组的BUT、SIT要低于对照组。结论白内障患者在进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后会对角膜内皮细胞有损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泪膜的稳定性,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情况要更为严重。

  • 标签: 糖尿病性白内障 角膜内皮细胞 泪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肿瘤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和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1月确诊为子宫肿瘤并进行子宫全切术治疗患者57例进行护理分析,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心理状态评分,分析导致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的诱因和护理方法。结果患者术后的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表明手术会导致患者心理状态差。结论子宫肿瘤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前后心理状态有着较大的差异,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加重,要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缓解患者的情绪压力,减少心理负担,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子宫肿瘤 子宫全切术 心理状态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其生化指标值,分析生化指标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AST为(31.58±2.54)、CK为(126.54±11.02)、CKMB为(22.49±2.47)、LDH为(164.29±12.58)、Mb为(56.43±3.52)、cTnT为(0.15±0.01)以及cTnI为(0.14±0.03)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TnT及cTnI与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MB、cTnI及cTnT生化指标值与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性,且cTnI界限最明显,这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生化指标 心肌梗死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性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疾病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的机体营养状态变化及毒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疾病患者68例,通过病历分析的方式,总结抽样研究对象在放射治疗起始、放射治疗两个星期、放射治疗四个星期、放射治疗结束四个时间点的机体营养状态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放射治疗结束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和毒副反应的患者人数多于放射治疗四个星期时,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四个星期时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和毒副反应的患者人数多于放射治疗两个星期时,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两个星期时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和毒副反应的患者人数多于放射治疗起始时,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疾病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机体的营养状态会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产生毒副反应的可能性也会明显增加,临床上应用对这一问题给予充分重视,通过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尽可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使患者的转归更加理想。

  • 标签: 头颈部 肿瘤 放疗 营养状态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变化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共84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阶段变化护理,比较患者生活质量量表GQOL一74评价结果,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变化护理干预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阶段变化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急性脑梗死可使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出现障碍,导致“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机构发生变化,使其功能出现紊乱,进而引发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出现变化,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会给患者的预后带来影响,因此为确保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临床需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监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

  • 标签: 血清甲状腺激素 急性脑梗死 临床意义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在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脑梗死患者50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入院第2周的血清BNP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一周后的NIHSS和MRS评分,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在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分析BNP水平的变化对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价。结果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入院24h内以及入院第2周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的NIHSS、MRS、AD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NIHSS、MRS、ADL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MRS、ADL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NP可作为心源性脑梗死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鉴别的一个血清生物学指标,也可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清BNP 心源性脑梗死 非心源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菌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血清PCT和PA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予以诊疗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新生儿685例作探究组,再选取同时期非感染性新生儿685例作对比组。检测其血清PCT和PA水平变化情况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探究组新生儿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且探究组新生儿PA水平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以血清PCT和PA水平指标作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诊断标准具有可靠性,同时具备敏感、快捷、可靠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细菌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 血清PCT PA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正畸治疗对不同牙周炎生物型牙槽骨密度变化与全身骨密度的变化探讨。方法选取40例牙周病在我院行正畸治疗的患者,按照不同牙周生物行将其分为薄龈组和厚龈组,同时纳入20名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正畸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牙槽骨的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薄龈组和厚龈组患者在根颈部唇侧、根中腭侧、根尖唇侧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薄龈组和厚龈组两组患者各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薄龈组明显低于厚龈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牙周病患者行正畸治疗时,不同牙周生物型的患者牙槽骨密度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薄龈组患者明显骨密度降低幅度更大。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周生物型 牙槽骨 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和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MMP-2及MMP-9水平,分析其血清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同时以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生第1天起至第12天时,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MMP-2和MMP-9含量均明显增加,MMP-2于第4天达到最高,而MMp-9于第2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和MMP-9含量可判断急性脑梗死发生时间,为临床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证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MMP-2 MMP-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B淋巴细胞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有合并症分为重症组(25例)及普通组(25例),同时选取同时期于我院体检中心的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B淋巴细胞CD4+、CD8+、CD3+、CD19+百分数。结果重症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3+较普通组及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B淋巴细胞CD19+较普通组及对照组显著较高,。结论HFMD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B淋巴细胞变化显著异常,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该变化幅度加大。

  • 标签: 手足口病 T 淋巴细胞亚群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孕妇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CRP)、尿酸、钙离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40例妊高症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实验组,4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免疫定量分析仪测定超敏CRP和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其血清尿酸及钙离子水平,对比两组检测水平的差异。另择20例子痫孕妇(子娴组)、20例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轻度子痫前期组)用于病情对比。结果实验组血清超敏CRP、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钙离子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组孕妇的血清超敏CRP、尿酸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钙离子水平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症孕妇在孕期进行血清超敏CRP、尿酸及钙离子水平检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且尿酸和血清超敏CRP水平的增高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钙离子浓度随病情的加重而降低,因此,血清中超敏CRP、尿酸、钙离子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妊高症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超敏 C反应蛋白 尿酸 钙离子 检测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