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外科常见的病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如由粘连、肿瘤、麻痹、血运等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至治愈。因此,对于肠梗阻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

  • 标签: 肠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肿瘤住院患者常规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观察肿瘤住院患者的常规护理,分析和研究护理出现的问题,针对各个问题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常规护理中出现医护关系不和谐,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法制观念不强,患者精神紧张等问题,但是通过实施护理对策后,这些情况都得到改善,提高了护理效果。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可以改善医护关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率,对肿瘤住院患者的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肿瘤住院患者 常规护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的临床护理常规护理措施与优质护理措施的作用及可靠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40例患者行以优质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0%,经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措施,优质护理措施更有利于泌尿外科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康复,并且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泌尿外科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环护理常规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循环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的出血控制情况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出血控制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1)。观察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死亡2例。结论随着循证护理的发展,对护理科研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中国正处于把循证护理引入护理实践阶段,护理管理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以适应未来的护理方式。

  • 标签: 循环护理 常规护理 上消化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62例急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62例急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沟通技巧,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期间焦虑因子及人际关系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8.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20%(P<0.05);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技术水平、礼仪服务水平及输液环境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改善急诊输液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护患纠纷,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输液 护患沟通技巧 焦虑因子 护患纠纷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15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常规观察,并制定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护理后,新功能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心悸症状明显缓解,患者活动时间延长,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未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无死亡病例。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给予一系列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疗护理常规整合在慢性胃炎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慢性胃炎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将诊疗常规护理常规分开,观察组将诊疗护理常规整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家属满意率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诊疗护理常规整合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临床满意率。

  • 标签: 诊疗常规 护理常规 整合 慢性胃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和凝血常规分析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组织的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常规的检测,比较各种因素影响的程度。结果使用压脉带的时间对于血常规的影响在1分钟及2分钟时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在3分钟时出现了明显的变化,P<0.05。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2个小时对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上无影响,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影响。离心前后将标本静置4个小时除了对纤维蛋白原无影响之外,对其余三项指标都有影响。结论采集标本的方式和标本的放置时间长短都是影响血常规、凝血常规分析前的重要因素,在临床诊断上,医师需要将以上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以免造成病情误判。

  • 标签: 血常规 凝血常规 分析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仍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性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工作质量,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工作质量以及康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型优质护理措施施以来,护士的工作能力明显上升,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明显提高,减少了护患纠纷发生,加快了康复速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10年至2012年我院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患者使用降压药后,接受常规护理,对其进行舒张压和收缩压的记录,和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全部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都有了改善,比起治疗前有所降低。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正常合理的用药治疗以及配合科学的基础护理,能够让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高血压 常规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集的100份晨尿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测。结果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在尿常规检验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尿蛋白阳性率比较上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检测方法所得到的尿蛋白符合率达到了98.0%,红细胞符合率达到了96.0%,白细胞符合率达到了96.0%。结论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为尿常规检查的两个方面,两者可以并用,可互为补充。以减低漏报、错报、误报和造成临床误诊发生率,提高检验质量。

  • 标签: 常规化学法 尿分析仪 尿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分析尿常规在采集、运送、保管、分析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结果尿常规检验标本在采集、运送、保管,尿液分析仪的使用,检验人员的操作,均可直接影响尿常规的检验结果。结论应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加强检验人员的学习、培训,有助于降低尿常规检验的误差。

  • 标签: 临床 尿常规 检验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仪器结果与镜检结果差异的比较。方法通过推片、染色等方法看结果是否与仪器结果一致。结果嗜酸细胞增多、或异形淋巴细胞增多、或幼稚细胞出现等必须做镜检。

  • 标签: 血常规 仪器检测 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常规检验前的影响因素,保证尿液分析的准确性。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住院的尿液标本16522例接收时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113例,门诊患者70例,其中标本污染、标本量少是影响尿液分析前的主要原因。结论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尿液检验的极为重要环节和关键,是确保尿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所以需要医院要加强管理,相关医务人员也要提高认识。

  • 标签: 尿液 检验前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异常体液与正常体液的血常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16名志愿受试者根据4型体液理论分为四组异常胆液质A组,异常血液质B组,异常粘液质C组,异常黑胆质D组的全血进行血细胞分析,统计异常体液样品血常规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A组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数小于其他组(P<0.05),B组血液质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大于A组(P<0.05),B组红细胞压积大于C组(P<0.05)。结论不同异常体液类型的血常规指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临床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异常体液 血常规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某医院中2013年6月-2014年3月的患者进行临床血液检验,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探究。结果在55例不合格的患者临床血液常规检验的标本中可以看出,出现不合格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检验时间不恰当、采集标本的水量不够或者是标本有凝块等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其中由于采集标本的时间不科学而出现的不合格的症状占据23.6%,另外,采集标本数量不够和溶血问题分别占据38.1%和9%。结论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每一个环节来进行,进而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常规 标本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做好血常规检验工作。方法随机抽取血常规检验标本100例,从温度、时间两方面进行检测,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均有影响,放置时间越久对检测结果影响越大。结论应选派高素质的检验人员使用和维护血常规标本,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送和保存的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检测结果。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温度 时间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控制对策。方法选择本院检验科2014年1月-2014年4月正常体检人群600例,200例血样分别取自静脉血和末梢血,其余血样均取自静脉血,200例血样分别在2h内检验和24h后检验,200例血样分别置于室温和冰箱后6h检验,其余条件均相同。观察不同采血部位、放置时间、放置温度等因素对血液检查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控制策略。结果静脉血白细胞计数(109/L)和红细胞计数(1012/L)分别为5.90±1.42和4.36±1.27,均低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血小板计数(109/L)为159.05±18.47,高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血小板计数(109/L)为130.47±21.39,均低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部位和放置时间会对血常规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在检测过程中充分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控制实验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

  • 标签: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小板计数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80例乙肝患者的凝血常规检测。方法2010年1月~2014年7月,我院共收治280例乙肝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全面检查和病理检查得到确诊,将其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抽血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患者的PT、TT以及FIB等指标情况不具有显著性,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中度和重度患者的TT、PT均明显较高,而FIB则明显较低,P均<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PTT均明显较高,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可以有效地反应出患者肝功能的损伤程度,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充分的参考信息,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乙肝患者 凝血常规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