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与控制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应用回顾资料的方式,2022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接收的412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前的412例患者中医院感染数量为9例,感染率2.18%;干预后的433例患者中感染数量为3例,感染率为0.69%。结论:肿瘤科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采取预防感染的护理方式,促进手卫生依从性的提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概率,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肿瘤患者 医院感染 护理干预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在结核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结核病医院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间37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干预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宣传教育)和观察组(强化健康教育),各18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可提高结核病患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生活质量,可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结核病 知识知晓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在结核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结核病医院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间37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干预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宣传教育)和观察组(强化健康教育),各185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健康教育可提高结核病患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生活质量,可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 结核病 知识知晓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患者中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及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方法:选择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因糖尿病在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患者,使用信封法随机分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40例患者在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指标检测结果均相近,P>0.05;干预后研究组血糖指标检测结果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 标签: 针对性劜 糖尿病 应用效果 血糖控制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在学校卫生管理的作用。方法:抽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地区中小学生30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卫生管理模式的不同,将2023年1月-6月实施常规学校卫生管理的学生1500名纳入对照组,将2023年7月-12月实施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管理的学生1500名纳入实验组。对比指标:学生传染病发生情况、学生传染病知识评分以及学校卫生管理评分。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学生传染病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学生传染病知识评分及学校卫生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学校卫生管理中开展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效果值得肯定,能明显提升学校卫生管理水平,增强学生传染病知识认知,降低学生传染病发病几率。

  • 标签: 学校 卫生管理 传染病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应用在消化内镜护理中必要性。方法:电脑随机选取100例患者等量划分两组(研究对象:内镜检查;研究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常规护理、PDCA一一对应对照组、实验组,对比两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护理后各项风险控制评分值更高,(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护理中若开展常规护理,则无法实现最终护理目标。而开展PDCA循环护理,可有效强化护理风险控制力度,具有极高临床推广性。

  • 标签: PDCA 消化内镜 护理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机制,分析各种因素对传播速度、范围和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人群对疾病的易感性。同时,评估并优化现有的控制策略,以更有效地应对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数据分析、数学建模和实地调查等多种方法。首先,收集并整理国内外关于传染性疾病传播机制及控制策略的文献,提炼出关键信息。其次,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分析疾病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实地调查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结果]研究发现,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病原体特性、人群行为、环境条件等。在控制策略方面,隔离、疫苗接种、加强公共卫生教育等措施被证明是有效的。[结论]了解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至关重要。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的研究合作,优化控制策略,提高应对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传播机制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76例血液净化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管控方法;观察组采用质量管控方法。之后结合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质量控制应用的效果。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感染、出血、阻塞等观察指标来看,观察组要发生的概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净化是一种治疗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病症的手段,为了提升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可以将质量管控引入其中,以提升血液净化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质量管控 血液净化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痔疮套扎术患者采用多元化疼痛管理的效果,提高术后舒适度。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痔疮套扎术患者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元化疼痛管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节点的VAS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康复用时上,总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在舒适状态量表GCO评估中得分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痔疮套扎术患者实施多元化疼痛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病痛,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元化疼痛管理 痔疮套扎术 疼痛控制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安全预警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8例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安全预警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4例。其护理方法分别为安全预警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安全预警护理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预警护理组护理护理满意率为97.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过程中应用安全预警护理的不仅降低多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也获得了患者和家属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安全预警护理模式 神经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控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病房医院感染风险,以及分层次护理管理对其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10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入院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6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归为对照组,其余53例入院时间为2023年7月-2024年2月,实行分层次护理管理,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模式对产科病房医院感染和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情况和护理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适用于产科病房,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风险,整体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管理 妇产科 分层次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妇产科护理作为一门关注妇女和新生儿健康的重要学科,其临床工作中经常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在保证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成为了妇产科护理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本论文旨在浅析风险控制与人性化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 标签: 风险控制 人性化管理 妇产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大型脊柱手术麻醉中,予控制性降压+自体血回输评估效果。方法 本院大型脊柱手术患者共50例(2023年1月-12月),根据干预手段的差异,分成对照组(25例,控制性降压)、观察组(25例,控制性降压+自体血回输),全面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出血量无差异,P>0.05;观察组异体血输注量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均较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 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应用效果良好,能减少异体血输注量,且对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 标签: 大型脊柱手术 麻醉 控制性降压 自体血回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尿常规临床检验中应用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60例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检查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尿液不合格率较低,检查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在尿常规临床检验中应用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明显降低尿液的不合格率,提高患者的检查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尿常规临床检验 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 尿液不合格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的急诊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行常规急诊护理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急诊护理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开始溶栓时间、急诊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于损伤控制理论模型实施急诊护理,可缩短等待时间及溶栓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损伤控制理论模型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考察优质的护理干预手段在血液样本获取过程中的运用及其对实验结果质量管理的作用,旨在增强临床试验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方法: 运用随机性控制实验法筛选出医疗机构中200位需要进行标准血液分析的病人,把他们划分为两个群体——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含100名成员。实验组实施了优质的照护干预手段,而对照组则保持了日常的照护流程。对比两批次在血样污染频率、样本不达标比例以及病患满足感等层面的区别。结果: 实验组在标本污染率和不合格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实施优质的照护措施在进行血样采集时,能显著减少样本的污染和不符合标准的风险,同时增加病患的满意感,从而增强检测成果的准确性和信赖度。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血液标本采集 检验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追踪图在肿瘤科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为研究时间,成立追踪小组,对这期间内肿瘤科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追踪调查,记录静脉追踪图实施前后肿瘤科护理安全情况得分。结果:实施静脉治疗追踪图后肿瘤科安全护理情况得分高于实施前,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追踪图的应用能够提高肿瘤科护理安全得分,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 标签: 静脉治疗追踪图 肿瘤科 护理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环节质量控制在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选取150例妇幼保健院产妇分别采用常规管理(对照组)和环节质量控制管理(研究组),记录产妇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经管理后对于孕产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更高,医院感染发生率更低,对于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环节质量控制可以提升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基于此,医生应做好对于相关问题的关注。

  • 标签: 妇幼保健院 医院感染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房护理中应用助产士分层管理模式干预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产妇,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助产士分层管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房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护理中应用助产士分层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和产房质量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房护理 助产士分层管理 产房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科护理一级质控现行的查检表与护理清单+查检表纵横双模式管理在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纵线是我科一级质控为质控小组采用查检表督导护理质量控制,2024年1~3月构建我科查检表+护理清单(每位护理成员日完成为横线)纵横双模式体系,通过和以往质控工作情况的分析和调研,比较实施前后产科护理管理质量,统计实施前后产科的护理差错情况、护理质量、护理人员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和产妇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医院产科的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常规护理项目遗漏和不及时次数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产科构建以护理清单+查检表纵横双模式为基础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控制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和产妇的满意度。

  • 标签: 纵横双模式 一级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 产科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