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PCT检测,正确对待检测结果,合理应用到临床。方法通过德国罗氏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定标、质控、检测值进行控制。结果本实验定标,是两点定标,低标定标值在1912到2356之间;高标定标值在56161到57268之间,低高标能够在这两点之间,定标结果基本可靠。

  • 标签: PCT 检测值 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方法利用实验室强制参加的各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靶值或公议值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简易的比对校准。结果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得到提升。结论在较难获得检测系统确认的配套校准品时,运用室间质评结果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的简易校准,也是提升检测系统准确度的方法之一。

  • 标签: 校准 室间质量评价 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微量加样器是检验人员在加样时常用的设备,本篇文章拟对微量加样器的原理、使用、维护和校准等做一系统的介绍。

  • 标签: 微量加样器 使用 维护 校准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γ-计数仪检测一定体积125I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判断微量移液器是否合格。方法用已校准的微量移液器及待测移液器分别吸取相同容量的125I标记物,通过检测两者的放射性活度,继而进行比较、计算其准确度,重复性和变异系数。结论应用γ-计数仪,通过检测125I标记物来对微量加样器进行校准,简单可行。

  • 标签: &gamma -计数仪 125I 微量移液器 校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室三台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比对分析,以评价不同仪器及模式之间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择SX-1000i五分类血球仪为参比仪器使用配套校准品对其进行校准,再以定值新鲜全血代替校准品对其它两台血球仪进行校准。比对各台仪器按常规自动及手动模式测定40份样本,结果取平均值,进行偏差分析。结果日本光电MEK-6388K三分类血球仪(C仪器)的HGB结果平均差异百分率超出允许范围,其他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讨论本室通过配套校准品定期校准及参加室间质评及时发现参比仪器的系统误差,通过定值新鲜全血校准比对仪器,及时纠正比对仪器的系统误差,保证检验结果可比性及准确性,此方法简便易行又经济实用。

  • 标签: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 校准 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化学实验室常规测定项目的校准周期,提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将13个生化常规检测项目更换新的试剂、校准后,在距校准完成后0、2、4、6、8、10、12、14、24小时的时刻测定三个水平定值质控血清,以后每24小时测一次,连续测定14天,以定值质控控血清测定结果与第一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1/6CLIA’88允许误差作为评定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镁(甲基麝香草酚蓝法)校准周期为10小时,肌酐(苦味酸法)校准周期为12小时,总蛋白(双缩脲法)校准周期为5天,其它项目的校准周期均超过14天。结论科学合理地确定检验项目的校准周期既能保正临床化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又能节省试剂和时间、提高效率。

  • 标签: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校准周期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微量加样器定期校准把关,保证血液免疫测定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购进的微量加样器及使用过程中的微量加样器共24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46-90(定量,可调移液器)进行校准。结果标准微量加样器共12支,其中有1支(编号11)不符合的标准,其它均符合标准。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对微量加样器校准是有适用性的,能有效的控制不合格微量加样器的使用,并可以保证血液免疫测定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定期校准可保证微量加样器的对酶免疫测定结果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微量 加样器 校准 方法 适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理论K值和酶校准品K值所测酶活性结果差异,使血清酶活性测定结果更加准确。方法在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用理论K值和酶校准品的K值测定同一质控物的6种酶活性,进行偏差比较和可接受性判断。结果除AST外,其它5种酶的校准K值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都明显小于理论K值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理论K值测定结果,AST小于1/2CLIA’88(%)允许误差,可接受,γ-GGT、ALP、AST、ALT、CK和LDH大于1/2CLIA’88(%)允许误差,不可接受,校准K值测定结果,γ-GGT和LDH结果相对偏差大于1/2CLIA’88(%)允许误差,不可接受,ALP、ALT、AST和CK相对偏差均小于1/2CLIA’88(%)允许误差,可接受。结论建议临床实验室使用适合生化检测系统的酶校准品K值测定血清酶活性。

  • 标签: 酶活性 理论K值 校准品K值 酶活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