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微生检验中临床微生标本采集的重要性。方法 抽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行微生检验的 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常规微生标本采集方法采集对照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在微生标本采集流程干预下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对比两组微生标本检验合格率,分析微生采集过程中影响微生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高风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尿、痰、粪标本的微生检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 P< 0.05);两组共 127份不合格标本检验,其中 25份为血标本、 37份为尿标本、 34份为痰标本、 31份为粪标本,微生采集过程中影响其检验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方式不当,占比为 36.22%;标本量不足,占比为 25.98%;储存不当,占比为 22.04%;延误送检,占比为 11.81%。结论 微生标本采集方式、标本采集量、存放方式以及送检流程对微生检验结果准确率有直接影响,临床上应加强对微生标本采集环节的重视程度,持续推进标准化采集流程。

  • 标签: 微生物 标本采集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 作者: 刘海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乐山614000)【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4-02开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能够对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科学的预测,并检出细菌耐药性,以此便于医生针对细菌感染问题采用相应的药物。通过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耐药菌变迁的分析,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便于经验性用药。当下,感染性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再加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在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预防、控制与治疗当中,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会导致病原菌耐药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病情加重,诱发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如病死率增加等。现使用回顾性调查与咨询的方法,针对临床医生、护士在微生物实验室关于细菌药敏试验报告中的疑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分析,并进行科学的总结。1想用药物未用到药敏试验中的原因在药敏试验中没有用到想用药物的原因与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有关,如肠球菌属对于多种药物天然耐药,即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以及克林霉素类,因其不能有效的治疗该菌,因此不会在报告单中出现[1]。2细菌报告中试验药物种类有多有少一些细菌报告中存在多种药物,有的仅有几种,原因如下:2.1不同细菌种类有不同的微生物报告药物种类,如天然耐药对此菌的治疗无效,因此不会在报告单上出现。2.2药物敏感性可能被其他药物预报,如葡萄球菌属报告中,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可以被青霉素G敏感性预测;肠杆菌科细菌:氨基青霉素类等[2]。3药敏试验中是否可以应用全部药物全部药物没有必要全部用来开展药敏试验,现如今随着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数目的不断增加,在开展药敏试验中不可能应用全部的药物,选用试验用药物的原则如下:按照CLSI标准文件来开展大多数微生物药敏试验判断标准与选择药物,关于药物的选择极具预报性与代表性,能够有效的提示抗菌药物使用或耐药机制,以此可以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科学的预测,究其原因如下:3.1代表性药物,是一些类似药物组,解释结果与抗菌活性相抵,不需要重复进行试验。3.2代表性药物及一群相关药物,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抗菌谱与解释结果、交叉耐药性与敏感性,为此在开展试验时一般只会选择一种药物。3.3没有可能:在开展药敏试验时,没有必要应用全部药物,由于一些药物在体外缺乏稳定性,且全部试验药物一定要具备操作、解释标准,而一些药物尚未制定上述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临床微生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试验组我们选取2017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检验科收集的200例临床微生检验样本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我们选取2017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检验科收集的200例临床微生检验样本为比较对象。我们将两组临床微生样本的检验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实施了改进措施后的临床微生检验样本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实施改进措施的样本质量评分,且试验组的送检标本失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失误率,两组临床微生检验质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各大医院强化对临床微生检验质量的重视,积极制定各种改进措施来减少检验中各自失误的发生,减少外界、内部因素对微生标本质量的影响,促进临床微生检验质量的提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临床检验 微生物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龙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南充中医院四川南充637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09-01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是临床常用的技术之一,近几年,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耐药菌群的增加,当人体有致病性微生物侵入后,则容易诱发器官功能障碍,进而诱发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危险,备受临床的关注。导致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很多,且种类多、耐药性强,给临床诊断造成巨大的挑战。因此,予以患者早期、准确的微生物检验,可以提高疾病检出率,对患者早期开展积极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多采取传统微生物检验,主要以微生物染色、生物化学鉴定为主,但是传统微生物检验操作时间长,病原体培养时间高,且操作复杂,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的是新型的一种检验技术,成为临床重要的检验技术之一。本文主要对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的特点、方法进行阐述。1临床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的特点有哪些?临床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是一种新型检验技术,与传统微生物检验技术比较,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如下:●操作简单●敏感性、特异性高●与诊断金标准具有较高的相关性2临床常用的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的有哪些?临床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有很多,下面对常用的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分析如下:●显色培养基技术显色培养基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是指以各微生物对应的种属特异酶为基础,通过向培养基中加入对应的显色酶底物,使其在代谢中产生酶,进而发挥其底物水解效果。在微生物检验中,采取显色培养基技术,可以让目标微生物着色后,存在鲜明的颜色对比,便于检验人员直接对各环节进行检测,在水体、食品等微生物种类检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技术是指通过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是常用的一种快速检验方法。一般情况下,临床多采取单克隆抗体结合酶免疫、荧光免疫、凝聚反应等进行检验,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鉴定。(1)酶免疫:酶免疫是指将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相结合,使其在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时,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进而清晰的显示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情况。(2)荧光免疫:抗原抗体在发生反应时,存在高度特异性,因此,将荧光素进行标记,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位置,检验灵敏度高,其不足在于标本保存时间短、操作流程复杂。(3)凝聚反应:凝聚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临床微生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试验组我们选取2017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检验科收集的200例临床微生检验样本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我们选取2017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检验科收集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测试片法(testpiecemethod,TP)、计数琼脂平板法(countingAgarplatemethod,CAP)及琼脂倾注TTC平板法(2,3,5-chloridethreephenyltetrazole,TTC)对食品微生菌落总数的测定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70例需进行菌落总数测定的食品样本,分别应用测试片法、计数琼脂平板法及琼脂平板法进行测定,对比三种方法的菌落总数超标样品检出率。结果TTC法菌落总数超标检出率为24.3%,显著高于测试片法(7.1%)及计数琼脂平板法(11.4%),P<0.05。结论与TP及CAP相比,TTC法对于菌落总数超标样品的检出率更高、灵敏度更好。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测试片法 计数琼脂平板法 琼脂平板法
  • 作者: 周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乐山市沙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乐山6149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82-011相关理论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学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人们对疾病感染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疾病感染源问题。微生物检验是检验医学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将临床送检的可疑性标本进行检验,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分析方式对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从而帮助临床快速诊断感染源。微生物检验依据自身的优势对医院疾病感染的监控和预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微生物检验指的是利用血清学分型、分子分型、噬菌体分型等方式确定病原菌的类别。对病原菌的检测、易感染人群的监测和疾病的传播方式的控制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大多数都是用来控制医院的疾病感染。医院感染全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其特点为是从医院感染,有临床症状。随着我国医学的快速发展,这为疾病带来了更多的治愈可能性,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具有抗药性的菌株,这也对医疗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浪费了大量的医疗卫生资源,而当下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2微生物检验在快速诊断感染源中的应用方法患者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医院感染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经过研究发现,传染源、易感人群和传播途径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工作时,有效的将微生物检验运用,能够及时发现感染源,发现感染源之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阻止感染源的进入,从而保护易感人群。微生物检验在医院出现感染源的初始阶段,能够快速的鉴别病院微生物细菌,并且可以分离鉴别株菌,在医院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微生物检验能够判断感染源的可能性和可能存在范围,这样可以为治疗提供支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感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传播途径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在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将有可能发生感染源途径进行阻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够对病菌的生长速度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易感染人群对病菌的抵抗力比较弱,这是导致感染患者临床出现病菌的主要病发原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地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耐药性进行监测,还可以对感染患者的呼吸道和肠道正常的菌群进行监测,使得在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隨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加强食品微生检验质量,提高严谨性与严密性,全面提升食品微生质量控制水平,才能保障人们的饮食健康。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探讨加强食品微生检验质量的思路与实践。

  • 标签: 食品微生物 检验质量 实践 创新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测试片法(testpiecemethod,TP)、计数琼脂平板法(countingAgarplatemethod,CAP)及琼脂倾注TTC平板法(2,3,5-chloridethreephenyltetrazole,TTC)对食品微生菌落总数的测定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70例需进行菌落总数测定的食品样本,分别应用测试片法、计数琼脂平板法及琼脂平板法进行测定,对比三种方法的菌落总数超标样品检出率。结果TTC法菌落总数超标检出率为24.3%,显著高于测试片法(7.1%)及计数琼脂平板法(11.4%),P<0.05。结论与TP及CAP相比,TTC法对于菌落总数超标样品的检出率更高、灵敏度更好。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测试片法 计数琼脂平板法 琼脂平板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测试片法(testpiecemethod,TP)、计数琼脂平板法(countingAgarplatemethod,CAP)及琼脂倾注TTC平板法(2,3,5-chloridethreephenyltetrazole,TTC)对食品微生菌落总数的测定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70例需进行菌落总数测定的食品样本,分别应用测试片法、计数琼脂平板法及琼脂平板法进行测定,对比三种方法的菌落总数超标样品检出率。结果TTC法菌落总数超标检出率为24.3%,显著高于测试片法(7.1%)及计数琼脂平板法(11.4%),P<0.05。结论与TP及CAP相比,TTC法对于菌落总数超标样品的检出率更高、灵敏度更好。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测试片法 计数琼脂平板法 琼脂平板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西药结合治疗在临床上应用非常普遍,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药物搭配不科学合理,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会产生毒副作用。笔者通过将中西药配伍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具有指导性意义。

  • 标签: 临床角度 中西药配伍禁忌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检验结果。方法:选取 80例在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本院收治的细菌性腹泻患儿,对患儿实施药敏试验和病原微生检验,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 80例患者中将 72株病原菌检测出来,其中气单胞菌、弧菌属、志贺菌群及其他菌群分别为 15株、 30株、 20株及 7株,所占比率分别为 20.83%、 41.67%、 27.78%及 9.72%。检出的病原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及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较强。结论: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存在十分复杂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按照病菌的药敏结果和病原微生的检验结果,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恰当的抗生素进行合理选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疾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儿童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院内感染控制中使用微生检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内,选择的138例住院院内感染的患者,随机抽取各69例,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实施微生检验的为试验组,未进行微生检验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感染转阴率,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86.96%和转阴率86.96%比对照组高(P<0.05,χ2=7.9741,8.9610),住院时间、转阴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院内感染进行微生检验可以对感染的感染源进行鉴定,并且对症下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明显,提高转阴率,有效控制感染,缩短转阴时间,降低了住院时间,患者康复更好,因此可应用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院内感染 感染控制 转阴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研究不同科室送检的临床标本的微生检验阳性率结果。方法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间送检的临床标本中选择3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血液标本78例,痰液标本121例,尿液标本101例。另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送检的临床标本中选择3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血液标本76例,痰液标本122例,尿液标本102例。对其中的微生进行检验,统计阳性率。结果两组的血标本中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的痰液标本微生检验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的尿液标本的微生检验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不同的时间段的不同标本的阳性率具有差异,为医院制定预防感染的措施提供一定的流行病学依据。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阳性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4月—2019年4月临床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4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32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微生检查,对观察组采用微生检验前质量控制,根据微生检验结果对患者展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6.88%,治疗组患者为90.6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微生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临床医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