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县级医院骨干护士是县级医院护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引领基层医院护理发展的骨干人才,他们不仅肩负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县级医院护理发展模式的重任,而且肩负着基层医院护理改革与创新的重任,基层医院护士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1。从临床工作中选拔的护士长大多未经过系统的护理管理专业训练,而作为从一名普通护士提拔成为护士长者,需要学会并要适应角色工作内容转变2。因此,我院从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通过公平、公正竞聘的模式,选拔出6名骨干护士作为后备护士长培养,经过后备期培训及大外科、大内科、护理轮转,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 标签: 骨干护士 护理管理 护理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浅真菌的致病原菌、菌种构成和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皮肤科收治的浅真菌患者标本共958份,对其进行镜检和培养阳性分析。结果浅真菌引起的临床疾病主要包括手癣、足癣、股癣、体癣、头癣、甲真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8种,女性甲真菌病和足癣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而花斑糠疹和股癣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体癣和花斑糠疹外,其余6种6种浅真菌病的分布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浅真菌致病菌种从多到少依次为须癣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念珠菌、许兰黄癣菌、断发毛癣菌和曲霉、絮状表皮菌。结论在本地区中,最常见的浅真菌疾病是体癣,主要的致病病原菌是毛癣菌,且须癣毛癣菌为第一致病菌,部分浅真菌病在不同的年龄、性别上分布有显著差异。

  • 标签: 浅部真菌 病原菌 分析
  • 简介:天气干燥,很多人容易上火,一些人嘴角易起皮或起泡等,一些人因为上火嗓子干哑、疼痛。对此,我们除了可以多吃一些去火、消火的食物之外,还可以多按摩脚底的一些“去火”的穴位,达到去火的目的。

  • 标签: 去火 上火 穴位 脚部 天气干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近1O年胆管癌病例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24例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根治性切除率为30.1%,(6/19),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刺为57.8%、26.3%、15.7%;姑息性切除率10.7%(2/19)),非手术组中最长生存期为9月,手术组明显优于非手术组。结论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治疗的关犍。

  • 标签: 胆管癌 引流术 根治性切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踝骨折为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极少数由纵向挤压所致。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或近解剖固定。此外踝骨折常并发踝关节脱位或半脱位。踝关节的关节面比髋、膝关节的关节面小,担负的重量与活动却很大,故易发生损伤。针对这样的病例,我院多采用解剖复位及牢固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可早期自主行踝关节活动使骨骼及软组织血运增加,减少组织及关节水肿,促使骨折早期愈合,防止关节粘连僵硬,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 标签: 踝部骨折 脱位 解剖复位 内固定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份一年时间内我科室采用末节掌侧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20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质地,色泽正常,感觉基本与健指相同。结论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对病人创伤小,效果显著,病人术后满意,是现实中较为理想修复指端缺损手术方式。

  • 标签: 皮瓣 指端部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回盲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术前超声诊断的回盲肿瘤与术后的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术前经超声诊断为回盲肿瘤的23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为回盲肿瘤19例,4例为阑尾周围炎性包裹。结论超声为回盲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回盲部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脐护理的有效对策,获取临床新生儿护理前瞻性研究数据。方法从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间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90例,根据新生儿出生次序将其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取二次断脐法进行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脐护理干预法,统计和比较两组脐出血、感染发生率和脐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的脐愈合时间要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同时,实验组脐出血和脐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对比有显著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二次断脐护理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儿脐创口愈合,促进脐带自然脱落,从而有效抑制了脐出血、脐炎,值得产科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 标签: 脐部护理 新生儿 效果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接收的眼眉有伤口的患者采取组织胶水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探讨组织胶水在眼眉伤口闭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接收的150名眼眉有伤口的患者使用织胶水闭合伤口,并且观察其闭合效果。结果150名患者在使用组织胶水之后,经过一个周期的恢复,伤口愈合情况良好,并且没有出现渗血和渗液及开裂、炎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在治疗六个月之后所有患者皮肤平整,不存在隆起状的疤痕。结论组织胶水在眼眉伤口闭合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没有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组织胶水 眼眉部伤口 闭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脐细菌生长进行培养、分析脐细菌感染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因之一,了解新生儿脐细菌的分布和构成,预防和减少新生儿脐炎,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7月9日~15日,产科的32例新生儿脐细菌生长进行培养分析。结果消毒前,脐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21例(65.6%),其中15例(71.4%)检出单一细菌生长,6例(28.6%)检出二株细菌生长。暴脐新生儿的脐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已断脐和未断脐新生儿,P<0.05。消毒后,所采集的脐部标本中,有3例的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9.4%,培养结果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消毒前的细菌培养阳性率(65.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脐部会有细菌生长,但是只要规范脐护理流程,规范操作等,就不会出现感染病例,更不会出现医院内感染。

  • 标签: 新生儿 脐部 细菌培养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