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患者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0名血液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后SCL-90强迫、中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焦虑、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及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P<0.05,P<0.01)。结论对血液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病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大量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大量输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预防性护理,对患者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大量输血患者预防性护理,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输血前护理干预 不良事件 风险研究
  • 简介:摘要目标探究并分析对恶性血液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血液肿瘤研究所接受治疗的68例恶性血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与分析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34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34例患者视为观察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恶性血液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被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优质护理 焦虑 抑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急危重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ICU急危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60例ICU急危重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均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情况。结果观察组ICU急危重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急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急危重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同时给予其有效护理干预,能够预防护理风险发生,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研究。

  • 标签: ICU急危重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血液的诱因很多,如;遗传、污染、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免疫力等众多因素所致。这些诱因是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物,促使血液每年呈上升趋势,它是一种现代病。以前,缺乏血液方面的技术和临床经验少,被人们称之为“不治之症”。可是随着我国医学研究的迅速发展,血液的治疗技术和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强化化疗和造血干细泡移植等先进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很多类似疾病达到了很明显的治疗效果,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然而,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情相对严重,死亡率较高,是血液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恶性血液侵袭性真菌感染合并IFI的特点,应该是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合理应用药物,减少发病率,延长生命,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 真菌感染 治疗方案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18年7月接受治疗的恶性血液化疗后粒细胞缺乏肺部真菌感染病人47名病人资料,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7名病人的47株真菌主要是曲霉菌属和假丝酵母菌,占比分别为31.92%和52.84%;治疗后有效率为78.72%,死亡10人,病死率21.28%。讨论:恶化性血液人真菌感染后的临床特点不明显,真菌类型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化疗 粒细胞减少 肺部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血液毒检测中应用酶联免疫和核酸检测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本中心血站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的1000份样本血液为探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样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00份。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检测方式,观察组采取核酸检测方式,探究对比两种方式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9.6%,相比对照组的95.6%,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毒检验过程中应用核酸检测的精确度和灵敏度较高,可有效减少漏检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广泛采纳推广。

  • 标签: 血液病毒 酶联免疫检测 核酸检测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ICU危重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ICU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18例患者康复出院,12例患者的病情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缓解,2例患者由于多种原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ICU危重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能够有效的改善和缓解患者严重的临床症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ICU危重症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液医院感染败血症患者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敏感性变化,分析其耐药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收治的158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结果1585例患者中发生血液系统医院感染30例,血培养送检率100%,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8人,占60%,革兰氏阳性菌9人,占百分之30%。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100%;对呋喃妥因的敏感性最低(52.94%),革兰氏阳性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为100%,青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最低(42.56%和44.44%)。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感染为主,大肠埃希菌ESBL的耐药率为40%,革兰氏阳性菌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为33.33%。结论应加强对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防止病原菌耐药性的蔓延。

  • 标签: 血液病 医院获得性感染 病原菌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血液透析合并肾性骨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与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每组36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研究组患者血钙、血磷、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钙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磷水平、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合并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肾性骨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皮肤瘙痒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独行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总有效率、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PTH、β2-MG和血磷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较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尝试结合平时临床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面对血透患者,总结出一些护理经验。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总结血液透析中的一些经验,积累并形成一套便捷、科学的护理方法。本文尝试在具体护理中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以便缓解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概率,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个相对轻松、舒适的治疗感受。

  • 标签: 血透护理 护理对策 心理障碍 肾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效果,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急诊 危重症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急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在我院患者资料库中选取44例危急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数字表法分组,选取时间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观察组22例患者行常规治疗+常规护理+防治护理,对照组22例患者行常规治疗+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22.7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危急重症患者实施防治护理的效果理想,可降低患者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

  • 标签: 危急重症 胃肠功能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应用血液滤过治疗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设制内科综合治疗组及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结合血液滤过治疗组两组进行对照试验。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30例患者中,21例患者治愈,8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自动出院,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30例患者中,15例患者治愈,8例患者好转,6例患者自动出院,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7%(23/30)。结论选择早期应用血液滤过治疗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早期应用能让临床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

  • 标签: 血液滤过 危重型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创动脉监测在危重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2例危重手术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两组,以2017年4月之前收治的40例为对照组,实施无创血压监测;以2017年4月及之后收治的42例为观察组,行有创动脉监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术中对照组8例(20.00%)出现监测不出有效数值情况,观察组未见监测不出有效数值情况,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结论为危重患者手术麻醉中实施有创动脉监测,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

  • 标签: 危重患者 手术麻醉 有创动脉监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氧合(ECMO)在心脏介入治疗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7例危重患者在心脏介入治疗中使用ECMO技术,记录护理方法,观察ECMO对预防手术意外及严重并发症的作用。结果本组7例患者持续转机时间12-35h,平均21h,其中1例广泛前壁心梗患者患者因心源性休克时间过长,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6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脱机.结论ECMO可以部分甚至完全代替心脏功能,维持循环,使血流动力学平稳,从而为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ECMO 心脏介入治疗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龄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干预现状进行分析。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请病人和家属签字同意后,再进行的实验。解读患者的临床病例,针对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病因素及其干预方式进行分析。结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病因素,在进行科学有效干预之后,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就会降低,减少病死率,降低病人的痛苦,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 标签: 高龄老年冠心病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干预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