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血清学变化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9~2011年1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作血清学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病情越重,血清学升高幅度越大,预后越差。

  • 标签: 脑出血 血清酶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ALP)、α-L-岩藻苷(AFU)和γ—谷氨酰转移(GGT)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联合检测83例原发性肝癌和50例健康人血清AFP、AFU、ALP和GGT,并分析水平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LP、AFU和GGT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结论联合检测AFP、ALP、AFU和GG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碱性磷酸酶 &alpha -L-岩藻苷酶 &gamma -谷氨酰转移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谱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AST、乳酸脱氢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CK-MB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2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儿童1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空腹血清中AST、LDH、CK、CK-MB。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谱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测定血清心肌谱能早期判断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心肌酶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肌谱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本院86例VMC患儿与对照组86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LDH)、α-羟丁酸脱氢(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CK-MB)测定(均采用法),对心肌谱动态水平测定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的AST、LDH、α-HBDH、CK、CK-MB的心肌谱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肌谱对VMC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是VMC诊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心肌炎 病毒性 儿童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的变化。方法心衰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于基础状态抽取静脉血,同时进行cTnT床旁定量及心肌检测。结果CHF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心功能Ⅳ级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1)。结论cTnT值的高低对判断CHF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高热导致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CK-B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NSE)水平的变化,了解单纯性热性惊厥(SFC)与复杂性热性惊厥(CFC)发作后脑损伤的情况。方法分别采用比色法及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对32例SFC、20例CFC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CK-BB和NS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SFC组CK-BB和NSE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FC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F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血清CK-BB和NSE能较全面反映FC后脑损伤的程度。SFC发作后血清CK-BB和NSE的正常水平不能排除脑神经元损伤,CFC后有明显脑神经元损伤。

  • 标签: 热性惊厥 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液成分的使用趋势,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不断提高紧缺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有效治疗率。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输血科发放的所有血液(包括全血、悬浮少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粒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临床用血量总计104479U,成分输血使用率达到了99.18%(103621/104479),虽然各年度之间差别不大(均P>0.05),但仍有逐年上升趋势。成分血的输注以悬浮少白红细胞和血浆为主(分别占48.10%和35.06%),全血的使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血小板和冷沉淀的使用有逐年上升趋势,没有使用过粒细胞。结论成分输血能提高治疗效果,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输血反应,减少和避免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 标签: 成分输血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冷沉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清心肌谱四项(LDH、AST、CK、CK—MB)联合心肌钙蛋白I(CTN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与应用。方法对我院疑似心肌梗死的136例患者进行心肌谱四项和CTNI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即研究组血清CTNI和CK—MB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TNI和心肌谱四项联合检测血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 标签: 血清心肌酶谱 心肌钙蛋白I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心肌改变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深圳迈瑞BS-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血清中肌酸肌(CK)、肌酸激酶同工CK-MB)、乳酸脱氢(LDH)和α-羟丁酸脱氢(α-HBDH)的水平,于入院4周复查,观察血清心肌的水平与病情的关系,并与84例本院职工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次日及第4周血清心肌CK、CK-MB、α-HBDH有显著性差异(P<0.01),入院次日与正常人比较CK有显著性差异(P<0.01),CK-MB、α-HBDH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CK、CK-MB、LDH、α-HBDH升高与病情有关。

  • 标签: 心肌酶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和胆碱酯(CHE)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200例肝脏疾病组和10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TBA和CHE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肝脏疾病组中各组的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慢性迁延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间CHE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TBA和CHE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疾病的病情,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总胆汁酸 胆碱酯酶 肝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AlanineAminotraasferase,ALT)检测试剂中5’-磷酸吡哆醛(Pyrldoxal-5’-phosphate,PLP)的添加对血清ALT活性测定的影响。方法以山东潍坊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丙氨酸氨基转移试剂(按照IFCC推荐方法配制,不含PLP)和在该品牌试剂中加入5’-磷酸吡哆醛溶液,分别用这两种试剂测定相同的新鲜临床标本280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使用含PLP的IFCC配方试剂较不含PLP试剂的检测结果明显增高。结论康华公司生产的丙氨酸氨基转移试剂添加PLP比较不添加PLPALT活性增加近5%-40%,且两种试剂的ALT检测结果不能通过简单系数实现转换。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5&rsquo -磷酸吡哆醛 IFCC推荐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淀粉检验。方法测定血清淀粉方法很多,目前提倡采用EPS-PNPG7法,即P硝基苯酚-麦芽7糖淀粉法。结论血清淀粉在血中8~12h开始升高,48h后下降,3~5d后恢复正常。持续高至l周以上者,常表示病变的继续、扩大、进展或复发。病程中数值波动很大,在早期进行多次测定甚为重要。

  • 标签: 淀粉酶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清蛋白电泳的检验。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结论血清蛋白组分、质或量的变化导致的蛋白质紊乱血症与许多疾病相关。因此在某些疾病时呈现互相有关联的某一蛋白质或一组蛋白质受损,血清蛋白电泳是对异常蛋白血症的主要检测辨认技术。在一些疾病存在时某一蛋白质或某一组蛋白质呈现反应性增高或降低。这些蛋白质包括前白蛋白、白蛋白、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转甲状腺素-转铁蛋白组和免疫球蛋白。

  • 标签: 血清蛋白电泳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清总胆汁酸检验。方法通过层析法、免疫法和法等检验患者血清。结论由于胆汁酸在肝内合成、分泌、摄取、加工转化,所以当肝细胞损伤或胆管阻塞时都会引起胆汁酸代谢障碍,首先表现出的是患者血清胆汁酸增高,因此血清总胆汁酸检验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与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清总胆汁酸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心肌检测分析的影响。方法采集本院门诊2010年5月健康查体者空腹静脉血液50份,制备正常血清和溶血血清,样本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溶血前后样本中AST、LDH、CKMB、CK、HBDH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标本溶血对心肌分析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溶血 心肌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丙型肝炎(HC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选择98例丙型肝炎患者,均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其中活动期78例,非活动期118例。正常对照为60例体检健康者。常规采取256例待检者的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对血清中的HCV-IgG、HCV-IgM和GOR抗体采用ELIS法进行测定。结果在抗HCV-IgG、抗HCV-IgM和GOR抗体三项指标中,HCV-IgG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活动期丙肝组为100%,非活动期肝炎组为89.8%。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71.8%,在非活动期丙肝中GOR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55.9&,高于HCV-IgM抗体。结论GOR抗体与HCV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HC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之一。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