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推拿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积极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单行针灸推拿。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更为理想,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更佳(P

  • 标签: 针灸推拿 脑卒中患者 预后 护理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寻找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将某三甲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主诊或其他诊断中带有感染性休克出院病例资料401例,经过筛检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有332例,利用统计学工具,先单因素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在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诊断感染性休克24小时内血胆碱酯酶、动脉血乳酸、氧合指数、SOFA评分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诊断感染性休克24小时内血胆碱酯酶、动脉血乳酸、氧合指数、SOFA评分是评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OFA评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预测价值最高,血胆碱酯酶预测价值最低。

  • 标签: 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回顾性分析病例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进行急诊心肌梗死护理操作时应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急诊护理。对所有患者进行并发症发生状况记录,同时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CQQ)生活质量评估,问卷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生活质量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抢救均成功,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9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而观察组患者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操作时,选择优质急诊护理获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治疗 预后 作用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于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间入院的92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组,A组46例实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B组46例实行常规治疗。对比认知功能评分、治疗预后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B组,A组患者的治疗预后评分高于B组,A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B组,A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为颅脑创伤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其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进而获得较佳预后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颅脑创伤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运用中医综合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选择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NIHSS评分,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1月、3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明显,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FMA评分,护理前患者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1月、3月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运用中医综合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使患者康复,护理价值明显。

  • 标签: 中医综合护理 康复训练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舒适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抽取本院2017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预后情况(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小样本统计对比法,选择2019年05月至2020年05月在我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80例为受试对象,并就不同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汇总记录。结果:肝衰竭主要包括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其临床表现不一;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病因、生化指标、并发症、肝脏基础情况、治疗方法选择单因素相关。结论:在肝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中,依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明确本病病因治疗和分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在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加以应用实施。

  • 标签: 不同类型 肝衰竭 临床特点 预后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针对妇产科产妇,分析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产妇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232例产妇作为参考对象,按照就诊编号,将患者分成对照组(116例)和观察组(116例)。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在观察组中,则是采用综合护理服务的模式。最后,统计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疼痛分级状况、满意率等。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妇产科 综合护理干预 产妇 心理状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辅助展开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心律失常患者研究(2020年1月~2020年10月),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0,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0,选用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率。结果:(1)护理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心律失常 预后 并发症率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急诊护理策略及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我院80例脑梗塞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急救的平均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SAS焦虑评分、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急救的平均时间、生命体征稳定时间、SAS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策略效果确切,可缩短救治时间,减轻焦虑情绪和减少死亡率,缩短生命体征稳定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塞患者 急诊护理策略 患者预后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下床行走训练对其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省立金山医院2019年1月-2021年5月的股骨干骨折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干预组患者从术后1d开始在给予了止痛药后下床行走,持续15-30min,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在术后1d,5d,10d分别评估患肢活动能力以及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 干预组活动能力以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早期下床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护理用于心内科重症患者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12月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方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50例/组。常规组患者开展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介入强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后满意度及临床感染发生概率。结果:所有患者在介入不同护理干预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总满意度,常规组患者为74%,观察组患者为96%。同时,两组患者临床感染概率也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在预防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减少了患者身体各项感染情况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强化护理 心内科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4月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APACHEII评分、护理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升高,APACHEII评分均显著降低, P<0.05。60例患者满意,满意度100%。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利于加速患者恢复,改善意识状况和预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脑外伤手术昏迷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报告一共选取5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资料显示问诊时间均在2020年,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在患者平分为两个小组——研究组、常规组,给予常规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个小组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情况,分别使用NIHSS与FMA量表进行评定,选定几项常见的生活质量指标做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数据表明,研究组的NIHSS评分要低于常规组,而FMA评分是要高于常规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也要高于常规组,其中P值均小于0.05;结论:考虑到重症脑外伤患者术后的昏迷问题,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施以综合护理干预可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此种护理模式相比于常规护理来说是具有一定优越性的,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症脑外伤 手术治疗 综合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产妇及新生儿实施妇产科优质护理后,其预后情况。方法: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时段抽取78例产妇参与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9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健康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优,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新生儿健康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产妇及新生儿实施妇产科优质护理,使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情况予以改善,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产妇 新生儿 妇产科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接受MHD治疗超过3个月、年龄超过18岁的患者180例。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患者开始行MHD时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计算得出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L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血小板水平、NLR、PLR、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而淋巴细胞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项混杂干扰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PLR(HR=1.009,95%CI:1.001~1.017,P<0.05)、年龄(HR=1.040,95%CI:1.004~1.077,P<0.05)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L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83.8%(P<0.05),最佳临界值为180.47,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81.1%。结论PLR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望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血小板/淋巴细胞 比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 预后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以及分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致残率与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 标签: 急诊 护理路径 脑卒中 急救时间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对ICU重症病人感染及临床预后影响的临床应用,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1年7月接诊收治的34例ICU重症病人为探究主体,按照随机抽签法划分为2组,分别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7例,参照组患者进行的护理方式为传统的护理干预予以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的护理方式则为层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感染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层级护理模式 对ICU重症病人 感染 预后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