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综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骨肉瘤患者预后预测模型。 方法 从国际公开的数据库收集骨肉瘤转录组原始数据。采用 R语言分析基因表达量与预后关系。筛选预后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构建风险模型。结果 筛选 9个基因预测模型。结论 构建的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可预测骨肉瘤患者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ELISA 对比胶体金检测血液中 HIV 抗体的结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 2020 年 1 月在我院进行血液 HIV 抗体检查患者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胶体金检测和 LISA ,并通过免疫印迹确定,分析比较两组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结果 通过 ELISA 检测,本次实验 84 例患者中有 49 例呈现阳性, 假阳性 10 例, 其假阳性率为 11.90% 。经过胶体金检测,本组 84 例患者血清中有 39 例呈阳性, 7 例成假阳性,其假阳性率为 8.33% 。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ELISA 综合 准确性 相对较高,因此在临床血清 HIV 抗体检测中,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进而促使检验结果准确率的提升。

  • 标签: ELISA 法 胶体金法 HIV 抗体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手术感染预防工作中皮下引流与开放换药的效果。方法:择取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的 180例肝胆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包含 90例患者。分别对其实施皮下引流和开放性换药,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更少、瘢痕宽度更少, P< 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基本情况和治疗有效率、感染率可知,相对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基本情况更优,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感染率更低,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外科预防手术感染的工作中,运用皮下引流能够获得更理想的预防效果,在临床中可推广运用。

  • 标签: [ ]皮下引流 开放换药 肝胆外科手术感染预防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进行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 筛选2018年6月到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患者焦虑程度和检查成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产生焦虑情绪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图像结果质量较对照组更好。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帮助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改善紧张焦虑情绪,减少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检查成功率和成像质量。

  • 标签:         磁共振 腹部增强扫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阴道炎患者阴道细菌检查中使用 PCR检查与细菌培养的效果差异。方法:从 2018年 09月 -2019年 09月期间在我院阴道炎患者中随机选取 92人,分别采集样本后分别进行 PCR检查与细菌培养检验菌株,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进而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培养组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棒状杆菌、戛纳杆菌、肠球菌分别有 16例、 35例、和 14例,分别占比 17.39%、 38.04%和 15.22%,检出率为 70.65%, PCR检查组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棒状杆菌、戛纳杆菌、肠球菌分别有 26例、 39例、和 19例,分别占比 28.26%、 42.39%和 20.65%,检出率为 91.30%,相比之下, PCR检查组检测结果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细菌培养,对阴道炎患者阴道细菌检查中使用 PCR检查能有效提升菌株检出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阴道炎,细菌培养法, PCR检查法,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鼠采用诱癌剂MNU建立膀胱肿瘤模型过程中,采用不同药物进行干预,探究干预效果。方法:以90只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进行探究。并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只,即N-甲基-N-亚硝基脲组、卡介苗联合N-甲基-N-亚硝基脲组(BCG+MNU组)、阿霉素联合N-甲基-N-亚硝基脲组(ADM+MNU组)。定期采用膀胱灌注方式给药,持续给药10周,按照实验要求处死大鼠。观察三组大鼠膀胱癌的发生率,分析不同药物的影响。结果:90只大鼠只有88例完成了大鼠膀胱癌模型建立实验,2只死亡。MNU组30只大鼠,全部存活,经病理检验,膀胱癌发生率为96.67%;ADM+MNU组30只大鼠,经病理检验,膀胱癌发生率为66.67%;BCG+MNU组30只大鼠,经病理检验,膀胱癌发生率为43.33%。结论:对大鼠采用诱癌剂MNU建立膀胱肿瘤模型过程中,采用阿霉素、卡介苗等药物进行干预,表示两种药物具有抑制大鼠膀胱肿瘤生长的重要价值,但卡介苗膀胱癌抑制效果较之阿霉素抑制效果高。

  • 标签: 大鼠膀胱癌 模型建立 N-甲基-N-亚硝基脲 阿霉素 卡介苗
  • 简介:【摘要】目的 CT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早期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在本院范围内,以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为时间节点,选取肺癌患者 23例及肺良性病变者 33例,均开展 CT增强扫描,且与病理标本结果作对比,分析肺癌动态增强的表现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的 CT强化峰值、时间密度曲线、强化形态与肺良性病变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05)。 CT强化峰值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肺癌组织学类型之间有紧密联系。结论 CT动态增强检查能够将肺癌的血供特点给反映出来,因此,可依据强化峰值对肿瘤的转移、侵袭情况进行推测。

  • 标签: 肺癌 CT 动态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无症状心肌缺血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 60 例患者,均是于 2018 年 2 月 -2020 年 3 月在我院中接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患者,随意分两组,其中包含动态心电图诊断组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前者有 30 例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后者有 30 例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 、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 。 结果 两组诊断符合率差异较大,动态心电图诊断组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比较, 动态心电图诊断组 的误诊人数与 漏诊人数更少 , 符合人数更多,符合率更高 ,由表 1信息 可知,两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有显著不同,动态心电图诊断组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比较,动态心电图诊断组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的检出率更高,从表 2信息可知,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更大,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患者诊断符合率、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为高效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发作规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CT 动态增强扫描应用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医院收治的 46 例肺部孤立性肺结节化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动态增强扫描及病理学检查,并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 CT 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结合差异较小, P>0.05 。 结论 : CT 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据此判断患者症状情况。

  • 标签: CT 动态增强扫描 病理学检查 早期肺癌
  • 简介:摘要:头孢氨苄作为第一代口服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目前我国制药工业中生产头孢氨苄主要是化学合成法,合成过程步骤繁琐,对环境污染严重。与传统化学合成法相比,生物酶合成头孢氨苄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便、绿色环保、洁净安全等优点。对酶合成头孢羟氨苄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 7-氨基 -3-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 7-ADCA为母核,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 D-HPGM为酰基供体,利用青霉素 G酰化酶 (PGA)在水相体系中酶促合成头孢羟氨苄。该实验以温度、 pH值、侧链与母核的摩尔比、投酶量因素对头孢羟氨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转化反应过程中按时取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母核进行定量分析,追踪母核 7-ADCA转化率,直至终止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 20℃、 pH6.5、摩尔比 1.2:1、投酶量 20g、母核浓度 13%、采用新 A4酶的工艺条件下,母核的转化率可达到 99.47%。

  • 标签: 青霉素 G酰化酶 头孢氨苄 7-ADCA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比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的 检验 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患有乙肝患者 1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80 例。 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对乙肝病毒检验。观察组采用化学发光对乙肝病毒检验。对比两种方法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对比两种方法在不同浓度中的灵敏度。 结果: 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可知观察组在不同浓度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对比,它的检验效果更佳,准确度更好,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PISETI模型在预防皮肤科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2017年 1月至 12月的 1272例跌倒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预防跌倒常规护理;将 2018年 1月至 12月的 1532例跌倒高危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 PISETI管理模型预防跌倒,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和伤害严重程度。结果 对照组共发生 7例患者跌倒,伤害程度 1-3级, 2018年度皮肤科住院跌倒患者 1例,伤害程度为 1级。结论 PESETI管理模型可有效降低皮肤科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值得持续应用。

  • 标签: PISETI管理模型 跌倒预防 皮肤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一次性根充与分次根充在急性牙髓炎治疗中的长期疗效结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8.1月 -2019.1月,总共收治的 80例患有急性牙髓炎问题的患者,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40例)和研究组( 40例),对照组使用分次根充,研究组使用一次性根充。 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从对急性牙髓炎治疗的长期疗效的角度看,一次性根充法治疗效果优于分次根充,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血管源性晕厥应用动态心电图( dynamicelectrocardiogram, dECG)或常规心电图( routineelectrocardiogram, rECG)的监测效果,旨在为临床上心血管源性晕厥的确诊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血管源性晕厥患者 27例,对全部入选者均行 rECG和 dECG监测(分为 rECG组和 dECG组),比较两种心电监测模式的检出率和分析心血管源性晕厥诊断结果。结果: dECG组心源性晕厥检出率( 39.62%)和 rECG组( 35.85%)差异不显著( P> 0.05); dECG组心电图诊断结果和 rECG组差异不显著( P> 0.05)。结论:对心血管源性晕厥患者进行 dECG监测或 rECG监测在检出率及病因分析方面均存在一定监测价值,并无显著差异,但 dECG的监测效果稍高一些。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考虑患者需求,选择适宜的心电监测方式。

  • 标签: 心血管源性晕厥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红景天提取物 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 , 以低、中、高三个剂量的 红景天提取物 灌胃 , 试验结束时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 结果 各 剂量组的 红景天提取物 能使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 ( TC) 、 甘油三酯 (TG ) 明显降低 ; 对血清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 ( HDL-C) 、 血清 低 密度胆固醇脂蛋白 ( LDL-C) 无明显影响。 结论 红景天提取物 具有调节血脂作用。

  • 标签: 红景天提取物 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表将在医院行心律失常诊断的400例老年病患者并分为两组,各200例,分别为常规心电图检查对照组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研究组,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检出率更高,且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室上速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指标发生率更高,P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 MRI与 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肝硬化伴肝癌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35例肝硬化伴肝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对比 MRI与 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硬化并肝癌的检出率和影像学特征。结果:入组 35例患者,检出病灶总计为 46个, 2例患者 2个病灶< 10mm, 10例患者 15个病灶介于 10~30mm间; 13例患者 17个病灶介于 30~50mm间,余 10例患者计 12个病灶超过 50mm。 CT动脉期、延迟期的检出率略低于 MRI,但两种方法检出率并无明显差异 (P> 0.05); MRI门脉期的检出率低于 CT(χ2=8.222,P=0.004); CT与 MRI对典型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 84.8%(39/46)、 82.6%(38/46); 46个病灶中经过 CT扫描发现可见包膜共计 26个,其中边缘光整者计 18个,边缘欠清晰 8个,且伴有不完整环状强化。经 MRI扫描发现可见包膜 28个,边缘清晰计 19个,有完整环形强化可见,边缘模糊 9个,伴有不完整环状强化。结论: MRI对于肝硬化伴肝癌的定性准确度较高,可从多个角度乃至多个方位对病变予以显示,而且分辨率高,扫描用时较短,建议临床将 MRI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肝硬化 肝癌 MRI CT 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社区服务站中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 50例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与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种方法在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 1) 50例患者中有 16人为有症状心肌缺血, 34人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检测组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 34人,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 100%,常规检测组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 22人,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 64.71%( 22/34),研究数据表明,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更高,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常规心电图无法检测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持续时间及 24小时内的变化情况,动态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主要集中在 6: 00-11: 59,并能完整记录患者 24小时内心肌缺血变化情况。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能够有效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 24小时内心肌缺血变化情况、持续时间。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休克患者采用动态动脉弹性治疗扩容后血压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100例重症肺炎休克患者,根据快速扩容患者平均动脉压是否升高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对比两组一般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扩容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扩容前 MAP、 SAP、 DAP、 PP、 CVP、 GEDVI、 CO、 SVI、 PPV、 SVV、 SVRI无差异( P> 0.05), MAP有反应组 Eadyn高于无反应组( P< 0.05)。两组扩容后,两组 MAP、 SAP、 DAP、 PP、 CVP、 GEDVI、 CO、 SVI均升高, PPV、 SVV、 SVRI、 Eadyn均降低; MAP有反应组 MAP、 SAP高于无反应组( P< 0.05)。结论: Eadyn可有效指导重症肺炎休克患者的治疗,有效调节液体的输入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案中液体复苏。动态动脉弹性治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休克 动态动脉弹性治疗 扩容 血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