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6月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冠脉介入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检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观察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平均发作时间,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西雅图不稳定型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比较治疗疗效。结果冠脉介入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LVDD、LVESD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冠脉介入组患者治疗后的疾病主观感受程度、活动能力受限情况、治疗方法满意程度、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状况等SAQ各项评分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冠脉介入组心绞痛发生次数和平均发生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冠脉介入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χ2=4.200,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比较,采用PCI术联合药物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远期效果可观,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总结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 选择该院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行PCI治疗的120例冠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控制效果、再入院率、并发症、生活习惯改变情况、服药依从性等。结果 对两组患者随访半年,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控制情况、并发症、服药依从性、不良生活习惯改变情况、再入院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治疗中,采用覆膜支架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本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32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覆膜支架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100%,3例少量残余内漏,术后不存在截瘫、肾功能恶化,无伤口出血不止及不愈合等不良情况。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联合冠状动脉介入,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高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冠心病 覆膜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方案应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积极影响。方法: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来院就医的7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的35例患者被纳入对照组,剩余研究对象则归属于观察组,前组的解决方法为常规护理,后者的解决方法则为手术室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在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可知,观察组干预后焦虑(SAS)以及抑郁(SDS)得分均较低,观察组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经过手术室护理方案的科学干预后,负面情绪得以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低,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实施团体心理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行择期PCI患者60例(2021年1—2023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30例观察组行团体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组间焦虑、抑郁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团体心理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冠心病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36例,早期心脏康复护理)与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比较2组心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行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推广。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心功能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这种疾病的严重度一点不亚于癌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是内科手术中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探讨一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支架内血栓患者的护理。笔者通过亲身照护,直接观察,会谈,以及身体评估进行资料收集,通过进行术前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等综合护理方法的实施;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转入普通病房并出院。因此,引发笔者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支架内血栓的照护经验,提供护理人员之后在照顾此类个案的参考。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支架内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冠心病的病发率较高,它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多发于老年人。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临床在通常情况下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方法,该手术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并趋于成熟。但因老年的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术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重者将导致患者死亡。故对老年冠心病术后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手术及护理干预措施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综合康复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工作中,分别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沿用回顾性方式展开,将研究时段严格控制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择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本研究纳入100例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式下,真阳性、真阴性例数分别以95、5例显示,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00%。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下,真阳性、真阴性例数分别为67、16例,假阳性和假阴性例数分别以7、10显示,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01%和69.56%。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式下,对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动态心电图。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诊断工作,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相比,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准确性更高,但动态心电图操作简便且无创;故而在实际检查过程中,还需将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联合使用,继而降低对患者的创伤、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动态心电图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周围血管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采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 周围血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6-2022.6在我院行PCI术治疗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抽样分组,试验组(27例,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和对照组(27例,常规临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LVEF、LVEDV和LVESV指标情况和总住院时长。结果:试验组患者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LVEDV和LVESV指标比对照组低,且总住院时长比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对实行了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PCI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住院时间
  •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早期心脏康复护理配合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例数共60例,治疗方式为PCI,时间2022年1月~2023年3月,数字法分组,并将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分别用于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比较其效果。结果:术前两组LVEDd及LVEF比较,术后出现较大差异,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比较中,术前差异不大,P>0.05,术后观察组数据显著提高,P<0.05;不良反应在两组的统计值对比,观察组数据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进行配合,对改善心功能具有积极作用,还可以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穿刺在外周介入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共计46例,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回顾性分析,研究样本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样本均未在术后出现死亡病例,其中2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占比4.34%,其中20例出现外周血管血肿,占比43.47%。全部样本均未出现桡动脉痉挛、假性动脉瘤、前臂血肿、动静脉瘘、前壁缺血坏死、手掌缺血、桡动脉闭塞等病症。结论:动脉穿刺在外周介入中的应用的临床效果不容置疑,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对促进样本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经桡动脉穿刺 外周介入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配合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2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选取时间范围在2022年6月至2023年,将研究对象分为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及接受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配合冠状动脉介入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 标签: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远端桡动脉入路途径代替动脉或股动脉入路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的临床应用。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医院行外周介入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病历建立时间先后顺序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远端桡动脉穿刺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与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观察指标较优,进行比较的相关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桡动脉穿刺入路代替动脉或股动脉穿刺行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冠心病教学中结合运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作用。方法:选取冠心病临床诊断专业学生,实验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4月,样本60例,分组处理用盲选抽签法完成,对照组(30例)施以心电图教学法,基于此,实验组(30例)施以心电图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术教学法,观察和比对组间考核情况、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技能操作(46.36±2.03)分、理论知识得分(48.74±1.34)分均比对照组要高(P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冠心病教学 心电图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的关键指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仅创伤小、安全性高,并且治疗效果显著,现已成为诊断重要疾病的首选方法。由于股动脉具有粗直、固定以及搏动明显等特点,穿刺难度低,是临床首选入路。但由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存在出血及发生血肿的风险,影响治疗效果。为此,本文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出血相关因素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希望可为临床降低股动脉出血风险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股动脉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通过将2022年11月-2023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0例行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取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达到98.33%,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结论: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临床治疗上可以对此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 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