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联合问题解决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康复动机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入住某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机性访谈联合问题解决法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康复动机评分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康复动机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动机性访谈 问题解决法 缺血性脑卒中 抑郁情绪 康复动机
  • 简介:摘 要 目的:分析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管理对脑卒中患者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脑卒中患者80例,将其分为2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采用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管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干预后的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保护动机理论 健康管理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护理中应用动机性访谈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120例高风险孕妇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被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动机性访谈,比较两组孕妇产前预约情况与实施情况。结果:对照组外周血里胎儿游离DNA检测、羊膜腔穿刺预约率分别为51.67%、11.67%,36.67%孕妇无预约。观察组外周血里胎儿游离DNA检测、羊膜腔穿刺预约率分别为70.00%、26.67%,3.33%孕妇无预约,观察组预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外周血里胎儿游离DNA检测、羊膜腔穿刺实施率分别为41.67%、11.67%,41.67%孕妇无实施;观察组外周血里胎儿游离DNA检测、羊膜腔穿刺实施率分别为60.00%、33.33%,6.67%孕妇无实施,观察组实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护理可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孕妇产前诊断依从性更高,可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动机性访谈 高风险孕妇 产前诊断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认知护理干预对CT检查患者心理状况、检查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接受CT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均开展CT检查常规护理,研究组同时开展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认知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检查情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图像质量优良率、检查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认知护理干预应用于CT检查患者中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升CT图像质量与检查效率,提升检查满意度。

  • 标签: 动机行为转化 认知护理 CT检查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改善。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框架制定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行为管理能力的改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1.89%,对照组患者的依从率为72.97%,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比P1>0.05无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为理论框架制定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也更能改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 冠心病 治疗依从性 自我行为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