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无名氏"患者的特点,总结其救治管理经验。方法统计2007年1月~2011年9月深圳市龙岗区六家医院520例"无名氏"患者资料,分析在救治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律、经费、人员、伦理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结果"无名氏"患者多因交通意外、治安事件、突发心脑血管病入院,绝大多数为外来农民工,病死率15.23%,残疾率36.18%。结论早期积极的治疗是降低这类患者病死率的关键环节,我们呼吁社会、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 标签: “无名氏”病人 救治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支配和影响新农合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潜在因子,为控制住院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7--2011年徐州某三甲医院的49395例新农合的病人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新农合患者的各项医疗费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护诊药品费相关因子、手术材料费因子、化检费因子是支配住院医疗费用的3个关键因子。结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应重点控制药品费、材料费和化验治疗费。

  • 标签: 新农合 医疗保险 医疗费用 因子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防治体会及血栓形成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于放化疗期间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0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其中24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全部成功,无肺栓塞发生;16例未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溶栓过程中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39例患者中痊愈19例,有效13例,无效7例。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延误了抗肿瘤治疗时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及时检测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确能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效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手术时机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ACST患者67例,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发病8h以内)组25例、中期手术(发病8—24h)组22例与晚期手术(发病24h以后)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24h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前白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早期手术组〈中期手术组〈晚期手术组[(4.2±0.2)、(5.6±0.5)、(6.7±0.7)分,(55.6±14.2)、(68.1±12.2)、(79.1±10.6)umol/L,(40.6±10.3)、(51.2±12.5)、(61.1±14.2)umol/L,(5.2±1.2)、(7.1±2.2)、(9.1±2.6)d,(8.6±2.3)、(11.2±3.5)、(15.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4.0%(1/25)、0,中期手术组分别为22.7%(5/22)、4.5%(1/22),晚期手术组分别为50.0%(10/20)、25.0%(5/20),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病死率显著低于晚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T患者在快速充分的抗休克后,应尽可能在8h内实施手术以利于肝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胆管炎 预后 手术时机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与狼疮肾炎活动性、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40例(观察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血清AnuA水平,分析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脏病理改变及其他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狼疮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nuA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AnuA水平为(110.23±80.48)ku/L,较对照组的(10.45±8.20)ku几明显升高(P〈0.05);40例狼疮肾炎患者均行。肾穿刺活检,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23例,Ⅴ型5例。经KmskM.Wallis秩和检验显示,各病理类型间血清An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Ⅳ型血清Anu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血清AnuA水平与SLEDAI、尿蛋白定量及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性(r=0.462、0.521、0.394,P〈0.05),与补体C。、C。水平呈负相关性(r=-0.403、-0.489,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nuA水平为(32.45±18.31)ku几,较治疗前[(110.23±80.48)kU/L]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AnuA水平不仅与狼疮肾炎活动性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肾脏病变程度,检测血清AnuA水平可以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狼疮肾炎 治疗 抗核小体抗体
  • 简介:目的检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桡动脉和血清中骨保护素(0PG)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终末期肾脏病患者43例(终末期肾脏病组),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取废弃桡动脉,无钙化24例、轻中度钙化13例、重度钙化6例、透析患者20例、未透析患者23例。上肢外伤9例(对照组),取废弃上肢血管。血管行vonKossa染色、茜素红染色和OPG免疫组化染色,判断积分。同时检测血清OPG水平。结果终末期肾脏病组血清OPG水平高于对照组[(216.47±83.78)ns/L比(57.154-23.22)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期肾脏病组无钙化、轻中度钙化、重度钙化患者血清OPG水平分别为(152.214-32.21)、(248.31±53.86)、(368.444-53.57)ng/L,血管OPG染色积分中位数分别为1、2.4分,随血管钙化程度的加重,血清OPG水平、血管OPG染色积分逐渐升高(P〈0.01)。血清OPG水平与血管钙化值呈正相关(茜素红染色:r=0.517,P〈0.O1;vonKossa染色:r=0.677,P〈0.01)。透析患者血清OPG水平和血管OPG染色积分中位数要高于未透析患者[(283.574-79.02)ng/L比(152.464-30.89)n扎;2分比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清OPG水平以及桡动脉上的OPG表达与血管钙化有关。

  • 标签: 骨保护素 终末期肾脏病 血管钙化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rhBNP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尿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4h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3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及尿量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57.7±3.9)%比(32.5±3.1)%。(70.5±31.1)ml/h比(34.5±13.7)ml/h;对照组:(52.2±3.3)%比(33.4±2.9)%,(53.6±23.4)ml/h比(33.8±13.4)ml/h,P〈O.05],且观察组治疗后LVEF及尿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9,48)比35.42%(17/48),P〈0.053。结论rhBNP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硝酸甘油 利钠肽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对围手术期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需求,完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内容.制定多元化、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方式。方法设计“围手术期认知程度调查表”问卷,随机抽取2010年7月~2012年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或子宫切除术的397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部分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恰当的治疗和术后康复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险形式等因素影响患者及时治疗和康复。结论患者对围手术期相关疾病和手术治疗知识了解有需求,手术室护士应积极开展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因人需教,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围手术期 医院-家庭一体化 护理 认知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容量负荷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0例MHD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控制不良组(72例)和血压控制良好组(48例)。检测透析前后NT—proBNP水平,记录患者心胸比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水肿指数、低血容量发生次数、超滤量并比较,分析NT-proBNP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压控制不良组的收缩压、舒张压、透析前NT.proBNP、心胸比例、LVMI、水肿指数、低血容量发生次数分另U为(159.7±18.2)mmHg(1mmHg=0.133kPa)、(95.3±14.8)mmHg、(11837.13±1374.26)ng/L、0.61±0.12、(174.364±21.35)g/m2、2.93±1.72、12例次,周,血压控制良好组分别为(131.64±17.3)mmHg、(86.54-13.2)mmHg、(7649.54±1106.18)ng/L、0.52±0.11、(151.83±18.94)g/m^2、1.02±1.48、26例次/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透析前后NT-proBNP的差值与超滤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透析前NT-proBNP与收缩压、舒张压、心胸比例、LVMI、水肿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低血容量发生次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MHD患者NT-proBNP水平与血压、心胸比例、水肿指数、低血容量发生次数、超滤量密切相关,通过检测NT—proBNP水平可更好地评估患者透析中血容量的变化,及时调整透析处方,保证透析的充分件.对提高MHD患者牛存质量具有首要意义。

  • 标签: 肾透析 血容量不足 水肿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容量负荷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SLE患者60例(SLE组),其中稳定期和活动期各3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外周血IL-17水平,对外周血IL-17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定量、抗双链DNA抗体、补体C,及器官损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SLE组外周血IL-17水平为(122.03±96.78)ng/L;其中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为(182.43±106.28)ng/L,SLE稳定期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为(82.33±76.98)ng,L。对照组外周血IL-17水平为(32.93±22.68)ng/L。SLE组外周血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显著高于SLE稳定期患者和对照组,且SLE稳定期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IL-17水平与SLEDAI评分、抗双链DNA抗体及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662、0.494、0.571,P〈0.05),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412,P〈0.01),与器官损害无相关性(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IL-17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异常,且与疾病活动度有明显相关性,提示IL-17可能在SL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白细胞介素17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200mg口服,3次/d,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y和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9%(49/55),对照组为61.82%(3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1.044,P〈0.0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11.24±3.19)分比(23.19±4.06)分,对照组:(18.56±4.03)分比(22.31±4.17)分,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患者治疗后Hey、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13.12±3.58)μmol/L比(27.36±6.84)μmol/L,(10.33±3.10)mg/L比(18.96±5.38)mg/L;对照组:(16.41±4.76)μmol/L比(28.73±6.32)μmol/L,(13.16±4.02)mg/L比(19.17±5.74)mg/L,P〈0.01],并且治疗组治疗后Hey、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丁苯酞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Hey和CRP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

  • 标签: 半胱氨酸 脑梗塞 丁苯酞
  • 简介:告知义务是指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的内容、性质、风险等事项有向医疗对象进行说明的法律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取得医疗对象的承诺。护士未完全履行说明义务,包括形式不适当,欠通俗易懂,欠客观真实,指向不明确等。

  • 标签: 患者知情同意权 说明义务 误诊误治 护士 免责 手术
  • 简介:服务是医院赢得社会和患者信任的关键。2010年4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号召。在改革护理模式、保证患者安全、持续质量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 标签: 山西省人民医院 护理服务 患者 病区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气道炎性反应、网状基底膜厚度以及气道高反应性之间关系的影响。方法28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吸入布地奈德200μg,2次,d,持续12个月。治疗前后均行肺功能检查及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取肺泡灌洗液及支气管黏膜行病理检查,并与10例非哮喘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组治疗前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上皮细胞、肥大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哮喘组:(1.60±0.11)%、(2.50±0.29)%、(0.1100±0.0100)%,对照组:(0.50±0.02)%、(1.20±0.08)%、(0.0200±0.0001)%,P〈0.01],支气管黏膜活检组织示网状基底膜厚度、平滑肌厚度较对照组增厚[哮喘组:(14.25±2.15)、(0.36±0.01)μm,对照组:(4.45±1.22)、(0.20±0.01)μm,P〈0.01]。哮喘组治疗后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上皮细胞、肥大细胞比例[(0.80±0.04渤、(1.60±0.07)%、(O.0500±0.0020)%]较治疗前下降(P〈0.01),网状基底膜厚度、平滑肌厚度[(6.18±1.30)、(0.26±0.02)μm]也较治疗前改善(P〈0.01)。哮喘组治疗后气道高反应性下降(P〈0.01)。网状基底膜厚度与支气管激发试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下降20%所需乙酰甲胆碱激发剂量呈负相关(r=-0.672,P〈0.01)。结论哮喘患者气道炎性反应、网状基底膜厚度、气道高反应性之间相互关联,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气道炎性反应,降低网状基底膜厚度,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 标签: 哮喘 基底膜 支气管高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