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后房大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成功施行封堵治疗的成年人继发孔型ASD患者49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d、1个月、3个月、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房左右径及房相关容积。结果治疗后2d及1、3个月,房左右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房左右径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06±4.78)mm比(34.63±5.60)mm,P〈0.05];治疗后2d,房储蓄容积较治疗前减小[(30.84±4.24)ml比(32.43±4.30)ml,P〈0.05],治疗后3、6个月均进一步改善[(30.51±4.97)、(28.94±5.97)ml比(32.43±4.30)ml,P〈0.05或〈0.01];治疗前后房主动收缩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d及1个月,房被动排空容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房被动排空容积较治疗前明显减小[(10.28±5.51)、(10.27±4.82)ml比(12.31±3.51)ml,P〈0.01];治疗后2d,房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房射血分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70±7.00)%、(45.47±5.23)%、(48.55±7.86)%比(37.39±4.84)%,P〈O.01]。结论成年人继发孔型ASD患者封堵治疗后房形态及功能明显改善。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心房功能 介入治疗
  • 简介:医疗关联着人的健康与生命,最新的科技成果总是会不断投入到医疗领域之中,医疗装备也因此日新月异。近年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促使了当今医疗技术革命,尤其是手术技术。医疗也越发依赖先进技术与装备,特别是手术越来越成为高投入的医疗环境,也成为技术与装备更新最快的场所之一。

  • 标签: 手术室建设 医疗领域 医疗装备 科技成果 科学技术 医疗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五次核查”制度在手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五次核查”制度用于手术护理管理流程,使手术查对过程更加程序化、规范化。结果应用此流程对手术患者进行查对,提高手术护士的查对意识,较好地防避因查对不严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结论应用“五次核查”制度进行查对,有效杜绝护理缺陷及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五次核对 手术室 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评价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的作用。方法选取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耐量正常者48例(对照组)和T2DM患者182例,T2DM患者根据病程不同分为〈5年组(DM〈5组)74例、5~10年组(DM5-10组)51例和〉10年组(DM〉10组)57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以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全身胰岛素敏感指数[ISI(Matsuda)]评估胰岛素敏感性;以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30/△G30)和葡萄糖处置指数(DI)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DM〈5,组、DM5-10组和DM〉10组HOMA.IR较对照组升高(8.78±7.12、8.08±3.67、7.84±5.08比4.76±3.43,P〈0.05),ISI(Matsuda)较对照组降低(46.78±29.00、36.71±16.67、38.86±21.72比61.13±32.08,P〈0.05),DM。5组、DM5Ⅲ组和DM〉1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5组、DM5-10组和DM〉10组△I√AG。和DI均较对照组降低[△I30/△G30:(68.41±361.52)、(4.31±3.42)、(7.70±5.78)mu,mm61比(92.65±309.29)mU/mmol;DI:0.0421±0.0123、0.0412±0.0123、0.0363±0.0116比0.1151±0.0236,P〈0.05oDM。5组、DM5-10组和DM〉10组△I30/ΔG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5组和DM5-10组比较,DM〉10组DI显著降低(P〈0.05).结论HOMA-IR、ISI(Matsuda)、△I/ΔG30对评价不同病程胰岛素抵抗程度敏感性不高;DI能更早地反映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调节血糖稳态能力的变化。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分泌细胞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对VCI的影响。方法根据VCI诊断标准将182例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分为有VCI组(81例)、无VCI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文化程度等,并分析危险因素数量与VCI的发生率。结果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VCI的发生率为44.5%(81/182)。56—65岁者VCI发生率为35.4%(23/65),66~75岁者VCI发生率为45.3%(48/106),76—85岁者VCI发生率为90.9%(10/11)。有VCI组年龄显著高于无VCI组[(69.93±6.91)岁比(67.62±5.56)岁,P=O.014],文化程度显著低于无VCI组(P=0.028);两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伴危险因素数量越多,VCI的发生率越高。结论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危险因素数量越多,VCI的发生率越高。

  • 标签: 脑梗塞 认知障碍 痴呆 血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