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检验尿常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需接受尿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三组各50例,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以及干化学联合尿沉渣法三种方法进行检验,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尿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测中的定量红细胞与定量白细胞阳性检测率分别是16.0%与8.0%,而尿沉渣法分别是5.0%与20.0%,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组的检出率分别是34.0%与22.0,采用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检查的定量白细胞与定量红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干化学检查组以及尿沉渣检查组,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检查尿常规,具有很好的临床检测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干化学法 尿常规 尿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手工法检测尿常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50份尿液标本,分别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手工法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率稍高于显微镜手工法,但两数据对比(P>0.05),而显微镜手工法检测尿蛋白、白细胞的阳性率稍高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两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手工法均具有较高检测价值,各具特点,任何一种方法均不容忽视,唯将两种结合综合运用,才能充分发挥检测价值,提高标本检验准确性。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显微镜手工法 尿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导致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常见原因。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取全部患者的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分析记录,找出导致血常规检查出现误差的常见原因。结果导致血常规检验发生误差的常见原因有三个,分别是血液样本的采取方法不当、血液样本的放置时间过长以及血液样本的存放温度过高。结论血常规检查的结果会受到血液样本存放温度、存放时间以及采取方式影响,只有在血常规检查的过程中,尽量规避这些影响因素,并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够降低血常规检查出现误差的几率,确保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 影响因素 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的时间与温度因素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人员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室温组和冷藏组,针对不同时间下健康体检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温度对血常规检查结果产生的影响较大,不同温度下的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保存时间对血常规检查结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保存时间下的血常规检查指标不同,且部分指标与保存3小时的检查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时间、温度对检查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检查结果会产生变化,且在不同温度下保存,检查结果也存在着差异性,在临床检验中,不管是室温保存,还是冷藏保存,都需要保证血样在22小时内完成测定,进而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温度 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结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病房于2011年06月-2013年06月收治的60例患者的尿液样本,分别进行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法进行检测,记录并对比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尿液中的白、红细胞、管型通过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白细胞检测符合率88.23%,假阳性率为11.33%;红细胞检测符合率为78.95%,假阳性率为21.05%;管型检测符合率为86.67%,假阳性率为13.33%。结论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有形成分快速简便,适合大批量标本的分析,而对于存在异常的检测结果仍需要进行显微镜镜检,避免出现误诊。两种检测方法联用能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UF-100 型尿沉渣分析仪 显微镜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和置换术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本市某医院以往在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和置换术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枸橼酸盐中毒、心血管反应、反跳现象、出凝血异常及过敏反应等。结论熟练掌握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术 血浆置换术 不良反应 分析 处理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医学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也展开了教学实验。作为医学专业的大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如何使其更有效的学习,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实验目的。

  • 标签: 高校化学 教学模式 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放射科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护理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医护人员操作熟练程度为(92.87±6.32)分、服务态度为(98.64±7.03)分,沟通能力为(96.77±6.18)分,责任心评分为(91.95±6.51)分、应急能力评分为(92.42±6.73)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射科患者病情比较复杂,发病率也相对较高,临床上采用护理管理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放射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的200例尿液样本进行分析,分别采用显微镜进行尿沉渣检测和采用科宝500型11项尿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在检测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结果的阴性率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尿液检测来说,尿沉渣和尿常规检查都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它们各有所长,不能单一地用尿常规检查代替尿沉渣检查,要想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率,就要让两种检查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 标签: 尿沉渣 尿常规 尿液检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临床路径和常规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40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临床路径护理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患者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大,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10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满意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高,而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以及焦虑状态较对照组明显要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肺结核治疗通过化学物加免疫增强剂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肺结核患者资料6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化学药物加免疫增强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将比较结果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全程治疗痰菌转阴情况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化学物加免疫增强剂治疗肺结核,尤其是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肺结核 化学物 免疫增强剂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化工园区”)人群肠道线虫感染情况,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肠道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低年级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蛲虫卵或成虫。结果2006—2015年共检查7442人,检出肠道线虫感染者81例,感染率1.09%,检出虫种为蛔虫、钩虫,其感染率分别为0.95%、0.16%,未检出鞭虫及其他肠道线虫。低年级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蛲虫检查5710人,检出感染者23例,感染率0.40%。结论化工园区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较低,但仍需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开展肠道线虫监测。

  • 标签: [] 肠道线虫 感染 南京化工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