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层医院俯卧位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8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探讨在基层医院对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观察与护理要点。结果在实施俯卧位通气的该28例患者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并且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在基层医院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并加强相关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以及动脉血气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俯卧位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科急诊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筛选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予以机械通气治疗的25例为观察组,予以有创通气治疗的25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际碳酸氢根、剩余碱、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H、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总量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28%,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8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急诊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专业治疗时,选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比有创通气更确切。

  • 标签: 急诊内科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以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治疗方式,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机械通气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4.1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只有73.5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在急诊内科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具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内科急诊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睡眠过程中,由于上气道塌陷产生阻塞,进而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同时还产生了打鼾、血氧饱和度频繁下降、睡眠结构紊乱、注意力无法集中以及白天嗜睡等问题。OSAHS常继发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全身多器官的功能损害或功能减退,可导致血压升高、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肺栓塞等,严重者甚至出现猝死。本文主要是归纳和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健康教育、无创正压通气疗法、体位疗法、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腭咽腔手术、正颌外科治疗、气管切开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减肥疗法、口咽肌锻炼、中医药治疗。其治疗方法较多,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治疗方法,必要时可以综合治疗。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持续正压通气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需机械通气的RDS患儿70例,随机分为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机械通气1h后,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平均气道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0h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在1h及6hHFOV组较CMV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24h后HFOV组的OI、MAP仍较CMV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CMV组(P<0.05);两组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能更好更快的改善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病程,同时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切开颈段气管前壁并插入气管套管,使患者直接经套管呼吸的急救手术。解剖学上以胸骨上窝为顶,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为边的三角形区域称为“安全三角区”,气管切开术应在该区域内沿中线进行,可避免误伤颈部大血管。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急诊ICU中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越来越多。而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是保证机械通气患者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ICU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患者30例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 标签: ICU危重症 气管切开术 临床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患者80例进行分析,根据救治措施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救治措施,观察组于常规救治措施同时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5.00%、死亡率2.50%显著优于参照组52.50%、15.00%,P<0.05。结论在常规救治措施基础上采取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提高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常规救治 效果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無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ST通气模式;观察组采用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APS)通气模式。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经皮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经皮血氧饱和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43、5.466、17.765、19.838,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不同通气模式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可取得理想疗效,但AVAPS通气模式效果更佳。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7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机械通气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干预前后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结果机械通气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机械通气组有创机械通气例数、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相近,P>0.05;干预后机械通气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呼吸频率和心率,降低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和病死率,对患者预后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 急诊抢救应用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ARDS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RDS新生儿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缓解经济压力,且并发症较少。

  • 标签: ARDS 新生儿 危重症专职护理 并发症 机械通气时间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