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PICC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敏感指标体系,为PICC提供标准量化的专科质量控制。方法成立PICC护理专家组,拟定PICC质量敏感指标体系,运用前后对照性研究分析各指标对PICC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通过PICC敏感指标体系的建立及临床应用,形成金字塔式敏感指标,明确影响塔尖指标的敏感内容和科学的测量统计方法,形成敏感指标的标准评价体系。结论执行PICC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能有效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提供参照性消息。

  • 标签: PICC 护理敏感指标 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输液大厅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适当的解决对策,提高儿科输液大厅患者满意。方法选取近期来我院的两组患儿,以30人一组为例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常规输液;乙组输液时给各位患者标号,乙组安排在已消毒、较整洁的环境中,输液人员分组进行监视患者输液情况,对乙组患者进行输液教育;对乙组患者的疾病状况进行密切关注,及时作出反应;加强输液药物管理,消毒工作做到位。两组输液完成后由患儿家属对输液总体满意评分,得出结果。结果乙组满意明显高于甲组,乙组解决了大部分输液问题,减少了安全隐患,降低了患者与输液人员的纠纷频率,提高了儿科输液大厅患者满意。讨论做好输液的各项工作,提高输液质量,落实患者教育制度,避免纠纷问题,提高患者满意

  • 标签: 儿科输液 管理 质量 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15-02
  • 简介:摘要目的对12种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对5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2种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24例健康体检者的12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作为对照,对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检测阳性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为74.1%(40/54),健康体检者的阳性率为4.17%(1/24),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明显比健康体检者阳性率高(P<0.05)。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可促进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显著提高,有助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诊断 1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本公共服务满意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满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现实路径。方法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差异的存在,致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出现了一定差距。为了使调查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选取了西部地区的呼和浩特市和东部地区的天津市为调差地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的居民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基本公共服务满意的影响因素。结果从7个维度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满意的影响因素,这7个维度分别是,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行政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以及公共安全等,除公共文化外六个维度的因素均进入了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结论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满意的因素较多,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影响最大,因此,改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将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满足公众的公共服务需求,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满意

  • 标签: 基本公共服务 满意度 公共服务需求 多元回归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某军校第二批预选卫生士官学员的多维生活满意,为推进和保障预选卫生士官教育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支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应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对某军校第二批预选卫生士官学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论通过对某军校第二批预选卫生士官学员生活满意的分析,肯定该所军校在卫生士官培训方面做出的努力。此外,为制定和完善培训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学兵 心理学 学员多维生活满意度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在ICU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ICU收治的67例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采用人工排痰及密闭式吸痰,观察组给予振动排痰及密闭式吸痰,比较2组的气道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痰痂形成、痰液喷出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痰联合密闭式吸痰能够提高ICU患者呼吸道护理效果,减少VAP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密闭式吸痰法 振动排痰法 呼吸道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骨科患者的满意的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的患者满意。结果对照组50例骨科患者中,满意护理为25例,一般满意护理为10例,不满意护理为15例;观察组50例骨科患者中,非常满意护理为37例,一般满意为9例,不满意护理服务为4例。差异不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骨科患者的满意,且一对一的护理方式有显著减少并发症等意外伤害的几率,使骨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能大幅度的提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科 优质护理 患者满意度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急诊外伤手术患者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效果以及满意。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外伤患者120例,按照时间将其分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急诊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前,2013年1月~2014年1月为实施急诊外伤手术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后,采取综合评估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诊治疗康复效果以及满意。结果急诊外伤手术患者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前发生抢救紧急事件9例,占15.00%,病情恶化11例,占18.33%,抢救无效死亡3例,死亡率为5.00%;急诊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后发生抢救紧急事件1例,占1.67%,病情恶化2例,占3.33%,抢救无效死亡0例,死亡率为0%,因此质量管理控制前后抢救率、紧急事件发生率、病情恶化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满意调查,管理控制之前满意为81.67%,管理控制之后满意为96.69%,质量管理控制之前满意明显低于质量管理控制之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过程中需加强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管理,如此可以有效提升急诊患者满意以及急诊质量,值得各院借鉴。

  • 标签: 急诊 质量控制 安全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强优质服务内涵建设,提升儿科住院患儿满意,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5月的1500个住院病人进行满意调查分析。结果住院患儿对护理工作满意低主要表现在护士服务态度差、护士穿刺技能差、病房环境差、宣教不到位等,结果加强优质服务内涵建设,彻底转变服务理念,加强三基培训,提高专科知识和技能,加强病房管理等对提升患儿满意有积极推动作用。

  • 标签: 优质服务 住院患儿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雾视对学龄期患者有效性和准确性的年龄范围。方法眼科医院就诊的患者78例(156眼),全部为-7.00D以下的单纯近视患者。男46例(92眼),女32例(64眼)。年龄6~17岁,平均年龄11.49±0.71。通过在患者被检查眼前增加正镜片,使患者的视力雾视到0.3-0.5水平,然后去雾视获得准确的屈光不正度数。再通过散瞳验光获得结果,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8岁以下患者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岁以上患者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雾视对于9岁以上学龄期患者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验光方法。

  • 标签: 雾视法 散瞳 验光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开放式病区护理管理在精神科护患信任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我院所收治的92例精神科患者均分成甲组与乙组,前者予以封闭式管理,后者予以开放式管理,且观察2组患者的护患信任情况。结果乙组患者在尊重、心安感、对未来的信心、对知识与技术确信四个方面均高于甲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实施开放式病区护理管理,可提升护患信任,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精神科 开放病区护理管理 信任度
  • 简介:目的了解产科管理模式的改善对科室工作满意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对绵阳市某二甲医院门诊患者、住院患者、产科医务人员以及非产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最后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改善前门诊患者、住院患者、产科医务人员和非产科医务人员对产科工作的平均满意分别为84.8%、89.2%、52.1%、54%,而改善后分别为89.2%、92.4%、70.4%、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摒弃产科旧有的病区模式,成立系统性强的妇产科中心,改善产科整体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各方人员对产科工作的满意

  • 标签: 产科 管理模式 满意度 妇产科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减痛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到我院进行自然分娩产妇10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50例,研究组为5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添加呼吸减痛,对两组患者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生产疼痛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产妇在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生产疼痛程度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采用呼吸减痛可以促使产妇顺利生产,降低生产疼痛感,值得在产科临床上推广并且应用。

  • 标签: 呼吸减痛法 自然分娩 应用与效果
  • 简介:目的筛选出公立医院集团运行效率评价指标。方法应用专家咨询进行两轮的专家咨询。结果第一轮的专家咨询回收率是88%,对6项指标进行了删除,修改了3项指标,增加了4项指标;第二轮专家咨询的回收率是100%,初步筛选出了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0个。结论由于公立医院集团结构的复杂性,专家对于指标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加以实证研究。

  • 标签: 专家咨询法 公立医院集团 运行效率 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到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中对照组为60例,研究组为6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和细节护理,通过护理质量来以及满意来评价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满意的影响。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患者在护理质量(90%)以及满意(96.7%)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83.3%)和(9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行手术患者采用细节护理护理方法,可明显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最终满意,是一种良好的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护理 手术室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科输液治疗的160例患儿,将这160例患儿随机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的80例患儿进行常规的输液护理,观察组的80例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儿在接受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及患儿和家属对护理满意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80例患儿在接受临床路径护理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患儿的护理效果提高,观察组患儿输液瓶中的液体残留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大,在统计学方面有意义(p<0.05)。结论对需要输液的患儿进行临床路径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输液量的准确性及患儿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输液的过程中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标签:
  • 简介:品管圈是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管理工具。笔者剖析了品管圈在提高总务科服务满意中的运用过程并对成效进行了分析。提出依据医院的政策、急迫性、效益性、圈能力等方面选定圈主题,根据实施的措施和方法,制定相应的标准流程,并依据PDCA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为下一次品管圈的开展奠定基础。

  • 标签: 品管圈 医院总务科 运用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方案对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以及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共84例,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方案,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以及最终护理满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方案对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以及护理满意有着积极的影响,患者满意极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面护理方案 心肌梗死 临床症状改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5年10月3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穿刺,观察组应用钝针扣眼穿刺,观察两组穿刺应用效果。结果钝针扣眼穿刺可以减少出血和痛苦,有效防止动脉瘤形成,提高了内瘘较局限、自体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有助于保护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具有在血液透析内瘘穿刺实践中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钝针扣眼穿刺法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手工检测尿常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50份尿液标本,分别行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手工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率稍高于显微镜手工,但两数据对比(P>0.05),而显微镜手工检测尿蛋白、白细胞的阳性率稍高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两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手工均具有较高检测价值,各具特点,任何一种方法均不容忽视,唯将两种结合综合运用,才能充分发挥检测价值,提高标本检验准确性。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显微镜手工法 尿常规